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活着的境界

活着的境界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作者: 辛尧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58118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关于人生励志的警句箴言浩如烟海,辛尧编著的《活着的境界(中国圣贤大儒励志箴言)》从我国历代名家圣贤的经典人生格言中选取了其中的部分名言佳句,结集成册,供读者赏读。
内容简介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时刻警醒着我们,让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平庸地活着很简单,但如何活出意义、活出修养、活出一种境界,让自己的人生少些遗憾、多一份光彩,是每个人都有的理想和追求。辛尧编著的《活着的境界(中国圣贤大儒励志箴言)》遴选历代大儒的箴言,都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可以为读者点亮—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目录
活着的意义
志向与思想
义务与未来
生活与乐趣
活着的修养
道德与善恶
修养与情感
活着的境界
追求与理想
创造与境界
摘要
    道德与善恶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礼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管仲:《管子·牧民第一》
    虚而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简物,小大一道,杀戮禁诛谓之法。
    管仲:《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蛇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成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故先王贵善。
    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篇四》
    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于下由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于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晏婴:《晏子春·秋集释内篇问下第四》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P71-7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