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菩提

三菩提

  • 字数: 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泽英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449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该书采用舞台剧的形式来展示道家、佛家、儒家三家精神之内核,虚实相生,构思新颖。

内容简介
两千五百年前,有三位圣哲,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播宇宙人生的真谛。公元前489年,一个看似偶然的机缘,促成这三位圣哲相聚在关中,演出了一场今古绝唱的“三菩提大法会”。
这三位圣哲就是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子、释迦、孔子。这一年,老子83岁,释迦76岁,孔子63岁。
作者简介
泽英,女,1981年出生,北京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医院工作。长期研习中华传统文化,钟爱古琴演奏,曾经在多家报刊发表过医学学术文章和诗词作品等。
目录
第一幕 徐甲悟道
第二幕 如来真言
第三幕 曾参受命
第四幕 儒门辩答
第五幕 因果悖论
第六幕 中心我执
第七幕 三三归一
摘要
    关中,一简朴草庐,白发长须的老子身穿紫黑色长袍,犹如一株古树静立不动,少顷,年轻俊朗的徐甲悄悄上,垂手站立老子身后。
    老子(双眼微闭,轻捋长须):徒儿,我西出函谷关已经三年了,你这次去洛邑,都看到些什么?
    徐甲(悲戚):师父,遵照您的吩咐,我这次在洛邑做了一番考察,所看到的情况与您预见的接近一样:周天子成了一个摆设,诸侯们疯狂地打打杀杀,争当霸主,无数的百姓随时病死、饿死,到处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老子(慢慢睁开两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唉,天道与人道,总是这么难以调和啊!
    徐甲(疑惑):师父,您是说,天地万物的出现和消亡,都是自然之道,圣人道法自然,百姓的生死存亡不必当回事,对吗?
    老子:对,但也不对。所谓的圣人,同样身处天地之问,同样是刍狗。
    徐甲(小心地,略带顽皮):师父,您就是一位大圣人,跟凡夫俗子接近不一样的,您总不至于把自己也说成刍狗吧?
    老子(莞尔一笑):是刍狗又怎么样?谁说我是圣人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包括你。
    徐甲(惶恐,退后一步):啊,师父,我可不敢奢望!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圣人为什么要把百姓当成刍狗?
    老子:修清静之心,行无为之道,这就是圣人。天道公允,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相反,私利**,损不足以补有余。圣人推动天道和人道合而为一,倡导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天年,反对暴政,制止杀戮,明白吗?
    徐甲(低头):圣人不仁,不仁……(抬头,热切地望着老子)师父,我想通了,圣人表现出的不仁,实际上就是无为啊!
    老子(点头):恩,孺子可教。
    徐甲:师父,说到无为,我想起一个人来。路过郑国时,我遇到一个辩者,自称是邓析的弟子,他大肆攻击您的学说,对别人说,清静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跟社会接触,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干,吃饱了混天黑。我听了很气愤,指责他信口开河,蛊惑人心。但他一个劲儿胡搅蛮缠,我说不倒他。
    老子(淡淡地):刚强者居下,柔弱者居上,牙齿虽然坚硬,却容易脱落,舌头虽然柔软,但永保平安,何必跟人家争执呢?他说他的,你走你的,可道之道,都不是大道。
    徐甲:可是,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清静,什么是无为,我该怎样解答?
    老子(微微沉吟):你先出去一趟,到集市上给我买一支蜡烛回来,我想看一会儿书。还有,这一个来回一共走了多少步,你要记好了,不可出错。
    徐甲(不解):师父,这大白天的,您看书要蜡烛干嘛?
    老子(轻轻摆手):去吧。
    徐甲躬身,退下,老子闭目伫立。
    片刻,徐甲手持蜡烛上。
    老子(睁开眼睛,向徐甲):把蜡烛点上。
    徐甲点起蜡烛,端在手里,老子缓步走到徐甲面前,从袖子里取出一片竹简,凑近烛光煞有介事地阅读着。
    徐甲(似笑非笑):师父,这么明朗的大白天,蜡烛的亮光都被日光盖住了,您干嘛非要借着烛光看书啊?
    老子(收起竹简,微笑):大白天看书不需要点蜡烛,这就是无为;反过来,我这在日光下点亮蜡烛看书,就是有为,违背自然之道的刻意之为。
    徐甲(有点兴奋):师父,我懂了,这个例子说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点头):你领悟得很快,是这个道理。好了,告诉我,你一共走了多少步?
    徐甲(毫不迟疑):3241步!
    老子(注视徐甲):徒儿,这一路上转弯抹角的,集市又那么喧闹,你为什么能记得这么清楚呢?
    徐甲(语气坚定):我不敢忘记师父的叮嘱,所以注意力特别集中,再热闹的地方心里都安定。
    P5-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