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国志选注译(全3册)

三国志选注译(全3册)

  • 字数: 1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48978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晋陈寿所撰《三国志》继承《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裁,记述东汉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所涉及的历史近百年之久。全书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南朝宋裴松之为其作注,重在对有关史料的补充、辨析、正误以及详其本末等,不可或缺。本选注译本选录《三国志》中正传人物凡40人,附传人物19入,融裴注于今注。
《三国志选注译(套装共三册)/家藏文库》注译,是在前贤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即使有所突破或廓清,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望远数步而已。
目录
魏书
武帝纪(卷一)
董卓传(卷六)
附李催、郭汜
袁绍传(卷六)
附袁谭、袁尚
刘表传(卷六)
吕布传(卷七)
附张邈
陈登传(卷七)
臧洪传(卷七)
附陈容
张鲁传(卷八)
夏侯渊传(卷九)
曹爽传(卷九)
荀或传(卷一〇)
田畴传(卷一一)
崔琰传(卷一二)
陈思王植传(卷一九)
附萧怀王熊
王粲传(卷二一)
刘劭传(卷二一)
徐邈传(卷二七)
邓艾传(卷二八)
附州泰
钟会传(卷二八)
附王弼
华佗传(卷二九)
附吴普、樊阿
……

蜀书
吴书

后记
摘要
     武帝纪 题解 传见《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是东汉末权臣,又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深谋远虑,雄才大略,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丰足军用。特别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充分利用“汉室”这块招牌,争取人心,扩充实力,在群雄逐鹿中原中取得了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官渡一战,‘他击败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建安十三年(208),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213),封魏公,三年后进封魏王。二十五年(220)正月,病逝于洛阳。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皆有修养,其文学成就尤高,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散文也自有特色。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曹操集》较为权威。他“揽申、商之法术”,其思想受先秦法家影响极大,其用人虽主张唯才是举,但执法严厉,不避豪强而外,所谓“腹诽”之罪,在曹操的专制集权下也发挥到很好,孔融、崔琰等被杀,充分暴露了他的凶恶嘴脸。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堪称众说纷纭。自从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第一次提出“帝蜀寇魏”说,即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的历史观以后,南宋大儒朱熹《通鉴纲目》踵事增华,以蜀汉直承东汉之皇统,更加强了“尊刘贬曹”的正统意识,并深刻影响了元明通俗文学。于是历史上的曹操形象就一分为二:作为三国优秀政治家与军事家的曹操与文学艺术作品中奸诈自私、乱臣贼子的曹操。这与历史上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与草根阶层向往清明政治的诉求有一定的关联。《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就是被作为“奸雄”塑造的,他那种“宁我负人,人毋负我”的特别心态,更遭到社会上一般无权无势者的唾弃,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实践这一信念的资本,将曹操作为众恶所归的箭靶子也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古人心目中,特别是在宋代以后,曹操与“乱世之奸雄”常常联系在一起。戏剧舞台上的他则被涂上了白脸,更令其成为一位万人唾骂的乱臣贼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为解决军饷问题,在军中甚至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官衔,专司盗掘古墓。《三国志》卷六《袁绍传》中裴注引《魏氏春秋》载袁绍《檄州郡文》就曝光了曹操的这类行径。其临终《遗令》中有令其姬妾“分香卖履”的嘱咐,曾引起后世文人的笑骂嘲谑。后人因曹操生性狡诈,对其死后墓地选择也猜测万端,于是“七十二疑冢’’之说不胫而走。评曹中所反映的旧时读书人的忠奸观与正统论,自有其认识价值,然而现代人如何给予曹操正确的历史定位,还是应当实事求是。《三国志》的这篇传记大体公允。 太祖武皇帝①,沛国谯人也②,姓曹,讳操③,字孟德④,汉相国参之后⑤。桓帝世⑥,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⑦,封费亭侯⑧。养子嵩嗣⑨,官至太尉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⑩。嵩生太祖。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