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元白诗笺证稿

元白诗笺证稿

  • 字数: 22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寅恪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3974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以诗证史”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的元白二人的唐诗来考证唐史。《元白诗笺证稿》中的连昌宫词一章读起来好像侦探小说,层层推理,目不暇接。艳诗及悼亡诗一章客观清爽,也是有理有据。
目录
第一章长恨歌/001
第二章琵琶引/042
第三章连昌宫词/057
第一说讨淮蔡时作/058
第二说淮蔡平后作/064
第四章艳诗及悼亡诗/077
附:《读〈莺莺传〉》/101
第五章新乐府/111
七德舞/123
法曲/136
二王后海漫漫/138
立部伎/142
华原磬/152
上阳白发人/154
胡旋女/160
新丰折臂翁/162
太行路/166
司天台/169
捕蝗/172
昆明春/174
城盐州/178
道州民/182
驯犀/186
五弦弹/189
蛮子朝/191
骠国乐/195
缚戎人/198
骊宫高/202
百炼镜/205
青石/206
两朱阁/208
西凉伎/209
八骏图/217
涧底松/218
牡丹芳/220
红线毯/225
杜陵叟/227
缭绫/228
卖炭翁/232
母别子/236
阴山道/237
时世妆/243
李夫人/245
陵园妾/249
盐商妇/252
杏为梁/256
井底引银瓶/260
官牛/262
紫毫笔/263
隋堤柳/265
草茫茫/267
古冢狐/268
黑潭龙/270
天可度/272
秦吉了/274
鸦九剑/275
釆诗官/277
第六章古题乐府/281
附论/287
作者附记/324
摘要
     第一章 长恨歌 《白氏长庆集》卷二八《与元九书》云: 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 《全唐诗》第一六函《白居易》卷一六《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云: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寅恪按:自来文人作品,其最能为他人所欣赏,最能于世间流播者,未必即是其本身所最得意、最自负自夸者。若夫乐天之《长恨歌》,则据其自述之语,实系白许以为压卷之杰构,而亦为当时之人所极欣赏,且流播最广之作品。此无怪乎历干岁之久至于今日,仍熟诵于赤县神州及鸡林海外“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元微之《白氏长庆集·序》中语)也。 虽然,古今中外之人读此诗者众矣,其了解之程度果何如?“王公妾妇牛童马走”固不足论,即所谓文人学士之伦,其诠释此诗形诸著述者,以寅恪之浅陋,尚未见有切当之作。故姑试为妄说,别进一新解焉。 鄙意以为欲了解此诗,第一,须知当时文体之关系。第二,须知当时文人之关系。何谓文体之关系?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云: 唐之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寅恪按:赵氏所述唐代科举士子风习,似与此诗绝无关涉。然一考当日史实,则不能不于此注意。盖唐代科举之盛,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而极于德宗之世。德宗本为崇奖文词之君主,自贞元以后,尤欲以文治粉饰苟安之政局。就政治言,当时藩镇跋扈,武夫横恣,固为纷乱之状态。然就文章言,则其盛况殆不止追及,且可超越贞观、开元之时代。此时之健者有韩、柳、元、白,所谓“文起八代之衰”之古文运动即发生于此时,殊非偶然也。又中国文学史中别有一可注意之点焉,即今日所谓唐代小说者,亦起于贞元、元和之世,与古文运动实同一时,而其时很好小说之作者,实亦即古文运动中之中坚人物是也。此二者相互之关系,自来未有论及之者。寅恪尝草一文略言之,题日《韩愈与唐代小说》,载哈佛大学《亚细亚学报》第一卷第一期。其要旨以为古文之兴起,乃其时古文家以古文试作小说,而能成功之所致,而古文乃最宜于作小说者也。拙文所以得如斯之结论者,因见近年所发现唐代小说,如敦煌之俗文学,及日本遗存之《游仙窟》等,与洛阳出土之唐代非土族之墓志等,其著者大致非当时高才文士(张文成例外),而其所用以著述之文体,骈文固已腐化,即散文亦特别公式化,实不胜叙写表达人情物态世法人事之职任。其低级骈体之敦煌俗文学及燕山外史式之《游仙窟》等,皆世所习见,不复具引。兹节录公式化之墓志文二通以供例证如下。 《芒洛冢墓遗文四编》卷三《安师墓志》云: 君讳师,字文则,河南洛阳人也。十六代祖西华国君,东汉永平中,遣子仰入侍,求为属国,乃以仰为并州刺史,因家洛阳焉。 又《康达墓志》云: 君讳达,自(字?)文则,河南伊阙人也。 口以口 因家河口焉。 今观两志文因袭雷同公式化之可笑,一至若此,则知非大事创革不可。是《韩昌黎集》《河东先生集》中碑志、传记之文所以多创造之杰作,而谀墓之金为应得之报酬也。夫当时叙写人生之文衰弊至极,欲事改进,一应革去不适描写人生之已腐化之骈文,二当改用便于创造之非公式化之古文,则其初必须尝试为之。然碑志、传记为叙述真实人事之文,其体尊严,实不合于尝试之条件。而小说则可为驳杂无实之说,既能以俳谐出之,又可资雅俗共赏,实深合尝试且兼备宣传之条件。此韩愈之所以为爱好小说之人,致为张籍所讥。观于文昌遗书退之之事,如《唐摭言》卷五“切磋”条(参《韩昌黎集》卷一四《答张籍书注》《重答张籍书注》及《全唐文》卷六八四张籍《上韩昌黎书》《上韩昌黎第二书》)云: 韩文公著《毛颖传》,好博塞之戏。张水部以书劝之。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