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地震

互联网+地震

  • 字数: 2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 作者: 侯建民 等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28473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防震减灾工作者能够坚持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合的思路,摸索出适合不同领域工作内容并更加有效的“+”机制,实现优选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
内容简介
我国是优选地震高发的区域之一,21世纪以来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巨震。面对严重的震情形势,用现代新信息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减轻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地震工作如何与互联网真正紧密结合?如何利用大数据拓展和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我们如何与地震相处?—— “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了无限可能。
2015年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今日头条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科技、创新、安全、参与”的大型论坛“互联网+地震——我们如何与地震相处”,共同致力于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地震”工作模式,探索构建“互联网+地震”的战略格局,不断提升地震部门的公共服务,达成优选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本书是首部全景展现“互联网+地震”公共服务路线图的行动指南。
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地震”论坛:应用现代技术,携手媒体力量
“互联网+地震”论坛开启防震减灾工作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促进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多方努力进行“互联网+地震”的尝试
对地震大数据中“人”的关注非常重要
本世纪破坏性大地震是不是明显增多了
我一直想为地震事业做点什么
透过今日头条大数据看地震
关于地震,网友最关注哪些热点话题
地震行业和新媒体能进行什么样的技术合作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综合影响力持续强劲
第二章互联网+地震监测预警: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减灾实效
地震预警被称为“秒级处理技术”
预警存在盲区,但是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有坚实的基础
地震预警的重点区域必须有所选择
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必须有政策规矩
地震预警装置已应用于中国高铁新型动车
发挥预警系统的功效不可忽视培训宣传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和推广
我国一直在努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目前的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站布设情况
在信息时代强震动观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资源整合建设统一多用途的监测网络
大数据技术能够带给地震预报研究很多启示
第三章互联网+地震应急救援:及时收集信息,科学组织抢险
在应对地震中互联网的力量开始超越传统媒体
新媒体的优选技术改变灾害的救援和报道进程
人们深刻感受到“互联网+救灾”所带来的一切
与微博合作,践行“互联网+地震”行动
互联网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把大数据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深度融合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速度和质量并重
积极进行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方面的尝试
遥感技术在应急救援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急救援体系进步显著,仍有薄弱环节
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地震应急工作中充分运用GIS技术
第四章互联网+地震灾害防御: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结实
我国始终面临着破坏性地震的威胁
对地震灾害防御的研究应包括大数据挖掘
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
防御地震灾害,必须重视抗震设防
地震基本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应对地震优选的方法就是做好震害防御工作
重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数据的管理共享
通过地震小区划对具体场地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
进行活动断层探测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
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第五章互联网+防震减灾宣传:创新内容方式,有效应对谣传
不可忽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作用
信息时代的宣传工作要掌握创新主动权
提供内容丰富的地震信息社会服务
基于网络的科学知识传播成为有效的科普手段
数字地震科普馆成为防灾宣传的重要渠道
将简单宣传提高到有趣宣传
为适应新媒体,制作网友喜欢的地震纪录片
根据时代要求确定防震减灾宣传内容
灵活运用新媒体防止和应对地震谣传
建设完备的信息资料库,更有效地进行地震宣传
第六章互联网+地震信息共享:发掘大数据,活用物联网
数字地球,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地球
数字地球为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提供新依据
世界各国都在全速迈向大数据时代
经过深入挖掘和加工的大数据才能实现增值
大数据在防灾方面的巨大能量尚未释放
防震减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
大数据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方向
实现“互联网+”必须考虑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
实现地球数据信息全国范围充分共享非常重要
通过网络开展地震数据服务方面的工作已经起步
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震电子政务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运用物联网,地震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