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沙枣花开

沙枣花开

  • 字数: 40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周志淳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4070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月亮在白莲花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大秧歌的鼓乐声,我们坐在高高的写字楼旁边,一起回顾那过去的事情……
平吉堡是我们最重要的营养基,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在此之后的所作所为:成功、失败;欢乐、痛苦;青春无悔、岁月蹉跎;我们都是从平吉堡出发,平吉堡给我们打上了最关键的人生底色!
知青的特殊经历是共和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青的苦难就是我们民族的苦难,而知青坚韧不拔的意志,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部分!
长篇小说作品《沙枣花开》的作者是周志淳。
作者简介
周志淳(笔名:贺兰哨),1946年11月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研究生学历。
1965年至1977年在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5师32团(宁夏银川平吉堡农场)上山下乡。
资深图书策划人,曾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世界知识出版社(外交部)任处长。
著有《再看普京》《数码摄影实拍手册》《周毅亭家书》《我们的红宝石婚》《兵团岁月》等书。
目录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走近贺兰山
一队人马从贺兰山下畜牧连奔来,不多不少,正好十匹红马,马上端坐着十位知青好汉,一律着红色运动衫裤。一队人马从一连畜牧排奔来,不多不少,正好十匹黄马,马上也端坐着十位知青好汉,一律着黄色军衣军裤。两队好汉一字排开,直呼要灭了“十兄弟”。
1.牧羊班报到
2.武装连
3.“臭放羊的,还想吃瓜?”
4.文艺宣传队
5.煤油灯
第二章 党项部落
很久以前,黑水城里有一位守城的黑将军,非常勇敢,经常与敌人军队作战。在一次战斗中,黑将军面对强大的敌军,终于寡不敌众,退守城内。敌人兵临城下,并且断绝城内水源,眼看城池保不住了。黑将军就将大量的宝物放入一口深井中埋藏起来,随后冲出城去战死沙场。
6.知青羊倌
7.慰问演出
8.走银川
9.党项部落
10.石碑拓字
第三章 西夏兴衰
公元13世纪蒙古部落崛起。强大的蒙古铁骑横扫西北。蒙古军队一方面要消灭金国,另一方面要打通进攻中原的通道。在短短二十年间,蒙古军队就曾六次攻打西夏。
强盛一时的西夏王国终于抵挡不住蒙古大军的铁骑,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
11.接管防区
12.酸枣树
13.西夏兴衰
14.扒瓜
15.炒肝卤煮
第四章 冬灌
除了手里的马灯和远处田地里那些盏同样摇曳的马灯,只有几十里地以外银川新城油库的一排聚光灯陪伴着秦二宝和小德子。
远处的贺兰山像一群石兽石雕蹲在他俩的身后。白天看来那些高高大大的昊王坟,变成了一个个小土包,隐藏在贺兰山巨大的阴影之中。
16.冬灌
17.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8.织毛袜子
19.一封情书
20.信使之子
第五章 平羌堡
平羌堡从古至今就是军事重镇,从西夏时期开始,常有驻军和屯垦军扎营。这从明代都御使杨守礼的诗作《宿平羌堡》也可以看出来:“驻节平羌堡,残霞入照多。寒烟浮土屋,衰草藉山阿。立马传新令,张灯奏凯歌。明朝应出塞,颦鼓万声和。”
21.平羌堡
22.接羔季节
23.西夏王陵
24.办学习班
25.原始的欲望
第六章 “馋猫”
单雄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开始自由巡航。他先用一只手操作,把张颖的乳房挑逗得高高地昂起了头,又不甘驯服地撇向两边。他的另一只手也不闲着,沿着张颖的身体曲线独自向下滑去。
26.做豆腐
27.政治处
28.“馋猫”
29.芨芨草
30.看电影
第七章 羊羔助产士
建国背上褡裢里有两只羊羔,左右手又各提了一只羊羔,磕磕绊绊地朝着回家的路走去,两只母羊忽左忽右地围着他。都这时候了,手里的羊羔子还不老实,不时地蹬踹着,建国一步没有踏实,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肩上和手里的四只羊羔也都摔到了雪地上。
31.羊羔助产士
32.节目彩排
33.死缠烂打
34.赵胜利的家
35.寻羊
第八章 老鹰抓羊羔
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一只老鹰在蓝天劲飞,迅捷地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在高空的云端戛然一停,纹丝不动,接着做了一次长长的深深的呼吸。随即平伸双翅,微屈双腿,朝一只羊羔斜冲了下来。
36.朋友妻
37.春播小麦
38.老鹰抓羊羔
39.情绪低落
40.沙尘暴来了
第九章 攀登昊王坟
建国放牧的这群羊居然没有从西南方向的缺口出去,竟然围着昊王坟转着圈儿玩命地奔跑起来。几百只羊首尾衔接,伴随着高高扬起的尘土,快速地奔跑着,一圈、两圈、三圈……莫不是有什么动物出现使羊群受到了伤害或者是惊吓?
41.“鬼打墙”
42.做客胜利家
43.水稻试验田
44.剪羊毛
45.工农兵大学生
第十章 探秘西夏王陵
党项力士雕刻,缠绕着龙的立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以及带有缠枝纹铜镜的发现,极大地调动起了建国和陈斌的好奇心。既然在地宫里相机发挥不了作用,建国连忙拿出了他的笔记本,让陈斌用手电照着,把他的所见所闻大致做了记录。
46.夜牧
47.收割小麦
48.雨中放牧
49.探秘西夏王陵
50.菜地劳动
第十一章 贺兰山岩画
建国左手持喷雾器的喷头,对准了峭壁;右手轻摇手摇把,清水成雾状,均匀地喷洒出去。石壁上慢慢地、慢慢地起了变化:一开始,出现了赭红色的线条,一会儿线条连贯成了图形,后退几步看出来了原来是劳作的情景。又爬了几块平台,喷洒了几块峭壁,几乎块块都有岩画,有打铁的场景,有狩猎的场景,有祭天的场景,都是党项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51.迷雾山子庙沟
52.贺兰山岩画
53.单雄病退
54.远足贺兰山
55.皇天再负有心人
第十二章 大佛寺
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先去看大佛。只见大佛通身石雕,身形敦厚浑圆,伸手张指,面容恬静,神态安详,宽额丰颐,双耳长垂,柳叶细眉,双目平视远方。陈斌要拍摄,被建国一把拉住了说是不合规矩,应当先去大雄宝殿膜拜。
56.抢救性发掘
57.发情期
58.军事演习
59.大佛寺
60.探亲
第十三章 秋游贺兰山
今天是个标准的艳阳天,碧蓝的天空飘浮着高分辨率的雪白云朵,葱绿与淡黄相间的原野上点缀着灿烂的野花,层峦叠嶂历历在目,仿佛近在咫尺、伸手可及,泉水清澈见底,水质堪比矿泉水。
61.“钤印”
62.投弹场上
63.母羊产房
64.灯泡冒烟了
65.秋游贺兰山
尾声
后记
摘要
    一队人马从贺兰山下畜牧连奔来,不多不少,正好十匹红马,马上端坐着十位知青好汉,一律着红色运动衫裤。一队人马从一连畜牧排奔来,不多不少,正好十匹黄马,马上也端坐着十位知青好汉,一律着黄色军衣军裤。两队好汉一字排开,直呼要灭了“十兄弟”。
     1.牧羊班报到
     天高云淡。
     从天空上向下望去,南北绵延两百多公里的贺兰山脉就像一个巨人横卧在腾格里沙漠与银川平原之间。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住了腾格里、巴丹吉林风沙的肆虐。
     贺兰山东西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画面的基础色调是黄色和绿色。贺兰山西部是黄色的无边无际的?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东面则是涂满勃勃生机、绿色的银川平原。
     从贺兰山脚下的军垦农场向西眺望,贺兰山宛如一匹昂首嘶鸣的骏马。贺兰主峰上残留的白雪恰似骏马颈上几缕白色的鬃毛。
     黎建国和刘刚赶着一辆毛驴车正沿着土路向西疾行,车上装得满满登登的,除了行李,就是一箱子一箱子的书。
     虽说已经是秋天了,但正午的阳光还是有点刺眼,照射到人的身上还很燥热,时间久了居然像鞭打一样的疼。毛驴在皮鞭的调教下,一路小跑,连刮到身上的风都是烫的。
     银川市以西约三十公里的贺兰山脚下茫茫戈壁滩上,十里八里见不到人。骆驼刺、地滚草、蒺藜草、灰灰菜、旱芦苇等乱草趁着前一阵子的雨季伸直了身板,高高低低,像秃疮一样,深一脚、浅一脚杂乱无章地生长着。
     几百年、几千年冲刷出来的洪水沟,像用刀切奶油蛋糕一样,把戈壁滩分割成一条条、一块块。干枯的泄洪沟里满布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间或生长着低矮的树丛,大部分是酸枣树。
     由马牛羊驴践踏出来的单车道土路左弯右绕,小心地避开洪水沟,曲曲折折地向贺兰山脚下延伸。一群群恼人的小咬像如来佛祖头上的祥云,密密麻麻地悬在毛驴车和车上两个人的头上,形成一个个黑云团,执着地跟踪着人畜。说来也奇怪,平祥堡的蚊子和小咬好像身上装有雷达,天生能追逐入的汗臭味儿,嗡嗡地在人头顶上盘旋。这些黑云团是由成百上千只小飞虫组成的,十分恐怖,白天栖息在树上,弱光环境是它们最喜欢的,所以大量小飞虫才会在树冠间、人的头顶上徘徊。
     一条土路经过一大片大小不等的巨大的土包,土包很好零星挂着的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是那么夺目、刺眼。土包上一圈一圈地伸出很多?圆的木头,一圈与一圈相距一米左右。圆木都已经糟朽成黑色,朽木一端挂着生了锈的铃铛,微风吹过,“叮当、叮当”的风铃声是那样的悠远、绵长。
     有的朽木早巳连根烂掉,只剩下一个个黑洞洞,成了沙燕的窝,黎建国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西夏王陵一吴王坟。
     黎建国是1965年北京某名校的高中毕业生,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政审”不合格,未被大学录取,与同班的陈斌、刘刚、赵胜利以及两千五百多名北京知识青年一起来到贺兰山下军垦农场一一平祥堡团场,组建了那支当时外电盛传的“贺兰山下的奇特部队”。
     他们在农场经历了“”,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早已厌倦了运动。
     黎建国父亲在被打成右派前是一名大学历史系教授。受父亲影响,建国从小就迷恋历史、迷恋考古,尤其对留下无数谜团的西夏历史更是几近痴迷。这次是武装连和畜牧连同时到他们连队招人。武装连要个老高中毕业生去做文书,由于不是一线武装战士,所以政审条件较宽,直系亲属中没有杀、关、管,没有港台关系即可。就连一向重视阶级成分的团场场部军代表靳永贵都破例地点头同意调黎建国去武装连。可是当听说贺兰山下的畜牧连也要到连队抽调羊倌时,黎建国马上想到贺兰山下、畜牧连旁那片占地五十三平方公里神秘的西夏王陵,就义无反顾地要求来畜牧连了。
     说起来,黎建国与畜牧连的接触缘于一场误会。
     一年以前的一个雨天,没有下地劳动――
     那时候农活很累,一个月只让休息两天。知青们就盼着天下大雨,不用下地劳动了。一些人经常会嘴里念念有词:“天色黄橙橙,像要刮大风;有风必有雨,明天准歇工!”(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