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革要情参阅5

改革要情参阅5

  • 字数: 2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
  • 作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 出版日期: 200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11905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重大政策出台的台前幕后,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谁不改革,谁就下台。
    ——
内容简介
《改革要情参阅》直面社会发展转型和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提供全面、实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资讯,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改革过程中隐藏或者可能爆发的种种重大问题。
《改革要情参阅》关注改革热点与难点,汇集各阶层对改革的诉求,借鉴海外启示,梳理改革经验,探讨改革路径,讲真话、切时弊、出对策、为各级决策者和产官学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动改革的平台。
    《改革要情参阅》以中央权威研究机构和宏观决策部门的一流专家学者、高级智囊和政府官员为作者群,这也是决定了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广泛性。
目录
出版说明
代前言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改革
国企改革不能“一卖了之”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问题/郭春丽
  总结改革经验,应对未来挑战/刘鹤
  必须寻求对等“开放”/余云辉
  制度变革是渡过危机的内在动力    / 陈功
  我国步入发展型社会的改革战略/迟福林
  中国经济改革为什么成功/许成钢
  中国能否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巨建国
  中国应致力于自我复兴/黄平
法院中央化是地方民主化的制度前提
  法律统一与行宪的契机/汪庆华
  重大事故司法问责岂能坐等行政决定/王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资法/臧跃茹  郭春丽
  感受法治的力量/傅达林
  民主若干话题新议/许耀桐
公权力腐败危害加剧
  公权力腐败加剧,威胁改革存亡/周其仁
  反腐治根在于用人制度/竹立家
  中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中的问题/田凯
  问责制:政体改革的重要一步/罗筠
  毒奶悲剧:政府角色混乱的后果     /韩朝华
  高度警惕中国的生态危机/傅伯杰
  尾欠税费与村债化解/陈洁
社会主义法制与人民本位论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的把关体系/邱家军
  中等收入选民是推动人大选举的中坚力量/雷弢
  人民本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高尚全
  改进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制度/赵晓力
  公民社会不能放纵“恶访”/顾晓宁
金融危机捧红“资本论”?
  美国“改写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措施为了什么/陆一
  欧美如何应对房市大调整/王微
  日本的公共住宅供给政策/林家彬
  日本德国如何应对产业空洞化/郑胜利
全球通胀,世界一体化的怪胎
  后泡沫世界的陷阱/史蒂芬·罗奇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严海波
  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中国金融发展战略/陈平
  构建中国金融国际博弈优势的战略选择/刘光溪
  实行金融大发展战略,应对全球调整风险 / 王晋斌  朱戎  阎衍
  严格规范借壳上市行为/尹中立
  让民间借贷在阳光下运作/赵俊臣
补贴农业不如放开粮价
  “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还能撑多久?/党国英
  走出三农困境需要两个“反哺”/温铁军
  还权赋能是农村产权改革的核心/陈家泽
  农村究竟需不需要大学生村官/蔡永飞
  农民能力建设从公共服务改革开始/刘尚希
医改“死扣”为何总解不开?
  从管办分离到大部制:新医改的组织保障 / 公共政策研究部
  无锡医管:解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之困/茆同风  赵露霞
  破除各地为政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社保关系 / 杨宜勇  辛小柏  谭永生  邢伟
  价格冲击下的贫民食品保障政策/朱玲
权力制约从财税制约开始
  坚持税务的“责”本位/斯兰
  让税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李启凡
  “累退性”税制推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许生
  预算的人民性:构建新型预算制度的思想底蕴/李炜光
摘要
    
国企改革不能“一卖了之”
         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改革的总体进展状况及推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来看,“冰山只动了一角”,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之间的不和谐问题依旧突出。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问题
         郭春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改革开放30年,国有企业经历了波澜壮阔、叹为观止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国企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依然是不可回避的选择。
         国企因繁荣而忽略改革
         经过30年的改革,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比重显著下降。以工业为例,在工业总产值构成中,1980年国有工业占80%,2006年下降到47%。在国有经济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比重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国有经济总量却大幅增加,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1998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共有23。8万户,到2006年减少到11.9万户,减少了一半,但国有企业的总利润却增长了14倍。
         特别是自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化改革,从国有独资的工厂制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5年底,全国290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已有1464家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改制面为50.4%。在省、市(地)、县三级所属企业中,县属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大多数改制企业按《公司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离的制衡机制;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