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观象
字数: 1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 刘东黎
出版日期: 2021-10-01
商品条码: 978752191362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12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全书由“说象”“观象”构成。“说象”是一种叙述,“观象”则是对亚洲象存在境况和出路的思考。全书深刻表达了以大地为依归、唇齿相依、环环相扣的生命反思,并以谈天说地的亲切笔触,刻画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背景下亚洲象的生存面相,学术资料的佐证与绵密细腻的文字风格相益得彰,吸引读者走向雨林的更深处。 静观亚洲象历史上的南退与现实中的北上,静观它们的前世今生,那里隐藏着人类的来路与归途,家园与启示。人与亚洲象的关系,显现于充满关怀的文学书写、以及充满智性的历史思考中,使我们对大象、雨林、大自然的认识都得以深化。"
内容简介
《观象》一书,由“说象”“观象”构成。“说象”是一种叙述,“观象”则是对亚洲象存在境况和出路的思考。全书深刻表达了以大地为依归、唇齿相依、环环相扣的生命反思,并以谈天说地的亲切笔触,刻画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背景下亚洲象的生存面相,学术资料的佐证与绵密细腻的文字风格相益得彰,吸引读者走向雨林的更深处。静观亚洲象历史上的南退与现实中的北上,静观它们的前世今生,那里隐藏着人类的来路与归途,家园与启示。人与亚洲象的关系,显现于充满关怀的文学书写、以及充满智性的历史思考中,使我们对大象、雨林、大自然的认识都得以深化。
目录
【说象】
元江老桥
大地巨子
大象家族
大象退却
大象家园
大象的秘密
象在云南
【观象】
随心所“象”
一位汉学家的思想迷局
“技术锁定”与“环境内卷”
荒野上的“环境史”
当大象折返南归
大象走过漫漫长路
神秘的迁徙
“树挪死,象挪生”
“长者”
记忆的地图
足如“封印”
迁移路上
被扰乱的交流
长路不绝
丛林法则与“人类时刻”
大象“一家亲”
交流与感应
在一头母象缄默的记忆里
渐行渐远
前寻:在历史云烟的深处
一路退却
交融
亚洲象:历史记忆与自然关怀
灵兽
“道”者,道也
佚闻与传奇
回望
“大生命”需要“大舞台”
流转的因果
发展与保护
国家公园
寻归家园
秋意深沉
摘要
华夏大地曾经是珍禽异兽的乐园。历史上,中国是亚洲象的重要分布地,中原地区也曾经遍布这种闲庭信步的长鼻精灵。根据相关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亚洲象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甚至一直延伸到河北省的北部。但是受气候不断转冷以及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亚洲野象在我国的分布界限不断南移。 伊懋可以大象一个动物种群的扩散轨迹,就收拢起广袤中国沧海桑田般的造化史。中国四千年来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气候、矿藏、土壤、河流、水利之间既互利共生又竞争冲突的关系,由大象渐渐远去的背影徐徐串起,好似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中国环境史也就此走下的万千风景。 青瓦粉墙隐现在阡陌桑梓间,田畴垅亩里承载了古老凝固的文明,以及轮回的世代繁衍。诗人在曲径幽深的花园里觥筹交错、含英咀华,雅趣也能足至十分;之后回到陈设古雅、采光深沉的书房里醉卧安眠。真实的自然、呼啸的荒野对他们而言,实际上是无从想象的世界。伊懋可认为,中国人认识环境是一回事,改变环境是另一回事——文人墨客只是悠然自得地站在“亭台楼阁之上欣赏自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心里便是一片性灵的山野,关于虎狼、雀鸟、花草树木的诗词歌赋也难以胜数;然而,他们的思考与创作,其实并不具有广阔的自然愿景与鲜活的生命力,也不能整合到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之中。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胡先辅也曾表达过类似的感受,他觉得中国诗人欣赏的自然,是精致的人工美,且“闲适有余,然稍欠崇拜自然之热诚。如英诗人威至威斯之‘最微末之花皆能动泪’之精神,在陶韦诸贤人集中未尝一见也……皆静胜有余,玄鹜不足。且时为人事所牵率,未能摆落一切,冥心孤往也。” 《大象的退却》最后一章,实际上已经离开了大象流徙千里的历史图景,转而考察中国历史上的生态观念、士大夫情感、知识和权力以及“天人感应”思想,试图探讨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作者仿佛是另有所思,只是借由一条神秘的“象道”,开启了奔赴东方的漫长行旅。 当所有的优雅与热情,都仅仅释放到文字的快感里,包括中国文化里一些好的人格、人伦、社会理想、精神资源,都已被漫不经心地无视。一点可算是自然哲学的东西,也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挥。于是也就看不到革命性增长的发展轨迹.以及由此演变催生的现代之花。 疏篱茅舍之外,绿水长桥,环绕四周,桑麻绵亘,渔樵唱答,这样的美缺乏力量,使得风雅中栽下了迷醉溃烂的种子。一场中华大地上时空浩大的人象之争,在中国诗人微醺的注视里,早就实现了和解。伊懋可其实是想发问:在这片土地上,学问和情怀为什么不能形成时代风尚?社会精英把领悟自然的智慧用于何处?天人合一为什么不能深化为精神动力? 显然,伊懋可和他们那一代汉学家一样,在其斑驳陆离的思想光谱里,有着某种共同的暗影。大象南撤、森林破坏、战争、水利系统影响环境的背后,是后殖民语境下“东方主义”,诸如冲击和回应、东林士子、公安竟陵、利玛窦带来的天主像、几何学和自鸣钟……西班牙“无敌舰队”“地理大发现”后的白银时代、达·芬奇、马基雅弗里、《波斯人信札》、耶稣会士的东方书简……在中西交通以前,中国社会只能拥有一部发展十分缓漫、几乎是原地踏步自我循环的历史。如伊懋可本人在书中说:“历史资料是一面镜子,它们不仅仅能照出我们自己的脸庞,还能照出我们的偏见,甚至照出我们自身的反面。” 伊懋可的研究对中国古代诗词、经史子集文献的运用,也受到了部分学者关于其真实性的质疑,其实公允地讲,《大象的退却》作为中国环境史研究综合性论著中的佳作,应是实至名归。但多少还是偏离了环境史的论述,欧洲的迷思撞上东方的幻象,双双落入“中国环境”与西方想象的巢窠,也让伊懋可绘制出的整个中国古代环境变迁的走向图,多少变得有些令人疑窦横生。 P152-15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