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章开沅海外访学日记

章开沅海外访学日记

  • 字数: 4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章开沅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34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章开沅先生海外访学日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979年至1990年,收录章开沅先生早期访问日本、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地区的日记、文章,以原文呈现,不作注释;“第二部分”1990年至1994年,以香港开源书局《北美萍踪》为底本,保留原书注释;书后附录了访学期间的部分书信。
作者简介
章开沅,祖籍浙江吴兴,1926年生于安徽芜湖。有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
目录

自序
凡例
第一部分
北美萍踪
访美日记(1979.9.29—11.6)
访日日记(1979.11.7—11.22)
芝加哥会议:两岸中国学者第一次正式会晤
对日索赔会
《革命评论》因缘
东京学人
京都族群
宫崎家族
“合宿”种种
马尼拉印象
第二部分
1990年日记
1991年日记
1992年日记
1993年日记
1994年日记
附录
附录一 归鸿传师情罗福惠
附录二 章开沅先生致王杰信函
摘要
     北美萍踪 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学术交流渐多,我有幸成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人文学者之一。但初访也经历了不少艰难曲折。 1978年,北美亚洲学会即曾来函邀请我参加次年年会,据说还预定由陈志让(加)、高慕轲(美,Michael Gasster,罗特格斯历史系教授)、张朋园(台湾地区)负责接待。学校为我申报以后,手续相当复杂,并由教育部与外交部会签,送请主管副总理批准。批文下来时,第二天就要开会,只有赶快发电报表示歉意并祝会议成功。 但经手其事的美国学者却颇有韧性,他们随即联络了十所有名大学的中国(或东亚)研究中心,再次邀请我与武汉大学的萧致治做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访问。由于有前次的申报基础,这次手续倒是办得较快。1979年9月底即从北京乘民航到东京转西北航飞美国。 第一站是号称“美国好看的城市”的西雅图,既有濒临浩瀚无涯的太平洋,又有萝丝山(Mt.Rose)常年积雪的冰峰,风景确实绮旎非凡。东道主是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东亚研究中心,具体负责接待的是兼任《亚洲研究》杂志主编的柯白(Robert Kapp)教授,与该校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部主任杜敬轲(Jack Dull)教授。 接着我们乘机南下至所谓湾区,即旧金山、奥克兰一带海湾地区,位于北加州。在这里访问了两所美国西部名校,斯坦福与伯克利,两校的中国史研究都很强,与西雅图华大鼎足而三且密切协作,其资源与水平堪与东部之耶鲁、哈佛匹敌。斯坦福的接待人是中共党史专家范力沛(Lyman P.Van Slyke,以研究统一战线有名),与清史专家康哈诺(Harold Kahn,以《乾隆传》享誉)。如果说西雅图华大以古代史见长,斯坦福则侧重于近现代史,其胡佛图书馆收藏现代书刊、档案尤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史研究亦侧重于近现代,接待人是我国史学界早已熟知的魏斐德(Fredrick Wakman)与杜维明。魏请我为他主持研究生的讨论课,杜维明则为我详细介绍美国的中国史研究情况,帮助极大。 接着前往美国中西部,首先访问麦迪逊的威斯康星大学。该校为当时美国接受中国学者、学生最早亦最多的高校,校长对中国极为友好,接待人为研究中华革命党的弗里曼(Edward Friedman),以研究五四运动而声名大噪的周策纵和对中国现代思想史有深入探讨的林毓生。为表示亲切,弗、林分别邀请我与萧致治在他们家中住宿,周策纵则以浓重湘音为我们介绍情况并以旧体诗赠别。随即飞芝加哥转赴汽车城底特律附近的密歇根大学,由有“小费”之称的费维凯(Albert Feurwerker,“老费”为费正清)负责接待。费氏之成名作为盛宣怀研究,对中国近代经济史造诣颇深。该校东亚图书馆成立较迟,但收藏缩微胶卷两万多卷,足以弥补旧书文献收藏之不足。该校参加接待的还有秦汉史专家张春树与对袁世凯有深入研究的杨(Enerst Young)。在整个访问期间,张氏夫妇使我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 我们的访问路线是自西徂东,美东第一站是哥伦比亚大学。该校东亚研究中心的元老韦慕庭(Martin Welber)业已退休,接班者为研究现代中国政治的黎安友(Adrew J.Nathan),其夫人是曾为江青写传而闻名的维托克。具体接待我们的则是历史系的清史教授曾小萍(Madeline Zelin),她刚从伯克利拿到博士学位,导师就是魏斐德。纽约为美国的国际大都会,人才众多,信息密集,在哥伦比亚大学优选的收获就是与海外学术界初步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参观了许多重要单位,如联合国、自然博物馆等。 美东第二站是普林斯顿,一所规模不大(学生仅6000人)而水平极高的名校。该校负责接待者为有名的宋史专家刘子健,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对我们特别热情,以后遂成为挚友。在普大停留短暂,但参观了世界闻名的爱因斯坦实验室,和胡适曾任馆长的葛斯德(Gest)东方图书馆,该馆收藏珍本甚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