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书卷多情
字数: 23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 沈慧瑛
出版日期: 2022-03-01
商品条码: 978754398513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2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书卷多情》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围绕三大方面书籍:一是档案部门编辑出版的书籍,二是作者同行与朋友的著作,三是日常关注的历史、文学、人物传记方面的著作。全书分为5辑,第1辑是《纸上烟雨》,为作者读2001年以来所出书的心得。24种书品种多样,琳琅满目。第2辑是《兰台书屋》,为作者读档案人集体与个人编著书的心得,反映了近年来苏州档案人的成果。第3辑是《吴地风情》,为作者读友朋书心得。所评之书有论文集、连续出版物、小说、散文集、资料汇编、工具书等。第4辑是《闲话红楼》,为作者读《红楼梦》心得,剖析了《红楼梦》中三个经典人物形象,为读者从作品人物形象入手阅读经典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第5辑是《著书心声》,为作者的著书心得,收录自己6种书的后记。作者长于思考,文史融通,文笔优美,每篇书话皆体现了书话三个要素:一点思想,一点史料,一点艺文情趣,给人启发与艺术享受。
目录
第1辑 (纸上烟雨)
多情莫过梁启超
怜子如何不丈夫——柏杨的育女心经
灯下愁绪化纸烟
温情脉脉话家书
青春留痕
抗战家书:铁血与柔情流淌着
谢觉哉的儿女情
从前的家庭教育
书生领袖自逍遥
前尘若梦,紫罗兰花香如故
傅斯年——从五四领袖到台大校长
书生胡适
不思量自难忘
终究是书生
翁同稣:从守旧到维新
“闲言碎语”话二周
沪上谁人不识君
细节,并未删去
怅望千秋一洒泪
重拾民间的记忆
话说《右铭方伯之官河北道叙》
半世风流孽海花
士林的气节与牌坊
易代之际无路可逃
第2辑 (兰台书屋)
晚清苏州官绅生活图景——读《过云楼日记》
解读《过云楼家书》的密码
诗情系丹青
残稿断笺中的读书之道
历史还在回响
沧海明珠
风景这边独好
谢孝思:清正长留人间
小荷才露尖尖角
传道解惑有名师
学校期刊有乾坤
一个远征军战士的独自
片言只语诉衷肠
清代苏州的“楼市”风景
触摸建筑的温度
旧闻中的历史碎片
档案里的春秋往事
麦文果:抗战烽火中的白衣天使
寻找周根根
美的旅程
第3辑 (吴地风情)
抖开“包袱”后的哭泣与笑声
一片冰心在苏城
邻家男生的烟雨世界
时光匆匆弦歌声声
一腔相思寄平江
在这个时空相遇
采菊东篱下
风雅没事儿
西漳女子的别样生活
湖滨濯缨也自在
畅游书海乐无穷
书香家园情满古里
致终将逝去的村事
人生悲剧色彩中的一抹亮色
做好延续常熟文脉的文章——读《常熟文化的专属表情》
守护传统珍视文化
品读历史人物的官德
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云门琴谭》
乐在民间掘宝藏
青春再出发
醉意年代平江风
双城记里说苏杭
往事并不如风
姑苏人物竞风流
时光留在诗笺上
第4辑 (闲话红楼)
温良机敏俏平儿——试论平儿的人格魅力
真爱薄情寂寞人——浅议王夫人的两面性
真真假假薛姨妈
第5辑 (著书心声)
《君自故乡来——苏州文人与文事稗记》后记
《远行》后记:感恩生活
《灯火阑珊处》后记:追寻历史的脚步
《过云楼档案揭秘》后记:过眼,未成烟云
《贵潘家族传奇》后记
《归来》后记
后记:书卷多情别有春
摘要
第1辑(纸上烟雨)多情莫过梁启超 中国父亲比较含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经常扮演“严父”角色,动不动“庭训”一番,不善于表达感情。但梁启超与子女的关系更像朋友,他通过一封封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幽默风趣的家书,传授他们立身、处世、为学之道,感情表白更为直率、奔放、坦诚,这种家教书写了梁氏满门才俊、一门三院士的传奇。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是近代中国有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与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提倡政治改良,主张“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因其文章“立论锋利、条理清楚、感情奔放、痛快淋漓”而被称为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梁启超主张一夫一妻制,但在1903年,年长他4岁的妻子李蕙仙眼见婚后十多年只有一双儿女,且儿子思成身体单薄,为了梁家香火着想,执意让梁启超收其丫头王桂荃为侧室。王桂荃不负所望,梁启超九个成人的儿女中,有她六个亲生骨肉。梁家儿女个个成才,各有所长,这自然与梁启超的教育密不可分,从他的家书中可见一斑。一部《梁启超家书》收录了136通书信,除两通给李蕙仙外,其余都是给子女的,而与长女梁思顺的通信达64通,思顺与弟、妹共收的有5通,写给包括思顺在内的孩子们的有40多通,某种程度上这部家书堪称梁家父女的“两地书”。 梁思顺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一生酷爱诗词和音乐,是诗词研究专家,1908年编选出版《艺蘅馆词选》。梁启超从不避讳对长女的偏爱,声称思顺是他的“命根”,不允许她生病,又说:“吾爱女之名举国皆知,故交相见者,无不问汝,却无人问思成以下”。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如果梁启超地下有知.一定会拍手称快,因为思顺是他的最爱。思顺受父母专宠时间较长,九岁时才有了弟弟思成。梁启超对思顺说出你是我的长女、你的健康关系到我的终生幸福的话时,早已儿女成群了。每每给家中寄礼物,思顺总要多得一些,比如1912年12月的一天,梁启超外出为妻子购买生日礼物,结果寿礼没买成,反而为思顺买回金器、衣料,还悄悄对她说:“汝却借此荫得许多物也。”在给思顺的信里一口一个宝贝,此时他的宝贝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在他眼里依然是最爱的宝贝,儿子们属于“不甚宝贝”。因为爱女儿,大女婿周希哲就是他通过认真考察后,介绍给女儿的。 《红楼梦》里的宝玉每次受父亲责打,就喊姐姐妹妹,以减少疼痛,梁公颇有同感,每每不适就叫思顺的名字,“聊以自慰”。过世前两个月,因病痛折磨,他向思顺“发嗲”:“每到发病时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向她撒一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宠着思顺的同时,还有点“怕”她,妻子生日,他很想破戒一回喝点酒,就写信问“答应不答应?”这位“童心未泯”的父亲,故意在女儿面前撒一回娇。最有意思的是,1922年11月,他到南京讲学,与25年未见的朋友陈三立(陈寅恪之父)相遇,陈三立拿出5听的陈酒款待他,两人大醉。喝多了酒的梁启超居然在一张纸上写满:“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明明知道女儿喜欢诗词,还故意写信告诉女儿新得的明刻本《李杜全集》如何可爱,一本正经说:“不许撒娇来索。”可心里就盼着女儿来索取。思顺随外交官丈夫长期在海外生活,偶尔给父亲的家信迟了点,他就坐立不安,开始胡思乱想。尽管得到父亲最多的宠爱,但身为家中老大(比最小的弟弟年长31岁),思顺不仅在异国操心照顾弟妹们的生活与学业,还操办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事,为父亲理财,确保家里经济无虞,在承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在大家庭的地位与作用。在1927年12月21日的一封信中,梁启超夸奖女儿:“你虽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衣不解带送妈妈寿终正寝。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这样的女孩儿,真是比人家的男孩儿还得力十倍。” 爱女儿的实质是他对女性的尊重,他一直关注女性解放与独立,始终认为女权运动应是“学第一,业第二,政第三”。民国时代娶侧室也是一件平常之事,但娶王桂荃有违他主张的一夫一妻制,也有违他一贯尊重女性的主张,因此在公众场合从不提及,这是他的矛盾之处。他与儿女们撒娇,则是放下父亲威严的架子,寻找一种平等相处之道。从这种似父女似朋友的亲密关系中,梁启超的多情、奔放、率真诙谐异于寻常父亲,而如此真性情流露的家书在过去在现在也不多见,梁氏家书可以说是个例外。 梁启超除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业外,特别注重对子女的人格培养,说“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族,即受汝等以自立之道”。当清华大学与东北大学都聘请梁思成为教授时,他认为“清华太舒服,会使人懒于进取”,而回绝了清华抛来的橄榄枝,让梁思成到艰苦的东北大学锻炼。这位近代风云人物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却通达乐观,在家书中展现了舐犊情深、柔情似水的另一面,诚如他对思成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