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巴黎评论 作家访谈 7
字数: 36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条码: 978702017149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1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6位著名作家:本书收录以下16位著名作家的长篇访谈: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乔治•西默农、弗兰克•奥康纳、罗伯特•洛威尔、威廉•S.巴勒斯、约翰•契弗、唐纳德•巴塞尔姆、约瑟夫•布罗茨基、欧仁•尤奈斯库、艾丽斯•默多克、克劳德•西蒙、纳吉布•马哈福兹、乔治•斯坦纳、塔哈尔•本•杰伦、朱利安•巴恩斯、赫塔•米勒。 ★15位知名译者:唐江、路旦俊、杨向荣、杨凌峰、丁骏、苗炜等14位知名译者联袂翻译。 ★14幅珍贵手稿:定制收录14幅珍贵作家手稿图,带你重返文学杰作的诞生现场
内容简介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作者简介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很好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收入《巴黎评论•作家访谈7》的16位受访作家: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1990),意大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鄙视》《同流者》等。 乔治•西默农(1903—1989),闻名世界的比利时法语侦探小说家,代表作有“麦格雷探长”系列小说等。 弗兰克•奥康纳(1903—1966),爱尔兰短篇小说家,被叶芝称作“爱尔兰的契诃夫”。有名的“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以他的名字命名。 罗伯特•洛威尔(1917—1977),美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被誉为“我们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美国最后一位声名卓著的公众诗人”。 威廉•S.巴勒斯(1914—1997),美国作家,代表作有《裸体午餐》《瘾君子》等,其作品对“垮掉的一代”深具影响。 约翰•契弗(1912–1982),美国作家,长篇小说处女作《沃普萧纪事》摘得195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获得1979年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被誉为“今日众多年轻作家的文学教父”,一生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另著有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等。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有名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公认为20世纪伟大的诗人之一。 欧仁•尤奈斯库(1909—1994),法国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秃头歌女》《犀牛》等。 艾丽斯•默多克(1919—1999),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被誉为“全英国最聪明的女人”,共六次进入布克奖短名单,为该奖历史上获得提名最多的作家,并以《大海,大海》夺魁。 克劳德•西蒙(1913—2005),法国新小说派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弗兰德公路》等。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6),埃及作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等。 乔治•斯坦纳(1929—2020 ),美国有名文艺批评大师、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塔哈尔•本•杰伦(1944— ),摩洛哥法语作家,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之一,1987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神圣的夜晚》等。 朱利安•巴恩斯(1946—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布克奖得主,代表作有小说《福楼拜的鹦鹉》《终结的感觉》等。 赫塔•米勒(1953— ),罗马尼亚德语作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低地》《国王鞠躬,国王杀人》等。
目录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54)
乔治·西默农(1955)
弗兰克·奥康纳(1957)
罗伯特·洛威尔(1961)
威廉·S.巴勒斯(1965)
约翰·契弗(1976)
唐纳德·巴塞尔姆(1981)
约瑟夫·布罗茨基(1982)
欧仁·尤奈斯库(1984)
艾丽丝·默多克(1990)
克洛德·西蒙(1992)
纳吉布·马哈福兹(1992)
乔治·斯坦纳(1995)
塔哈尔·本·杰伦(1999)
朱利安·巴恩斯(2000)
赫塔·米勒(2014)
摘要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奥卡路就在人民广场旁边。这是一条奇形怪状的街道,由河滩大道延伸到圣玛丽亚·迪米拉科利教堂一侧。这条不算长的圆石走道,由中段向外扩展,形成一个广场,两端逐渐变细。它的名字意为“鹅街”,像罗马的许多街道一样,取自一家被人遗忘已久的餐馆招牌。 在一侧,从台伯河畔一直延伸到里佩塔街,到处都是工人阶级的房子:一排排狭窄的门洞,阴暗潮湿的小楼梯,狭窄的窗户,一串小商店;蜜饯、修理店、卡斯泰利葡萄酒、发动机尾气的气味;街头顽童的叫喊,一辆古兹摩托车的试驾轰鸣声,法庭上的争论声。 对面的建筑更高大,隐隐有些不协调,没有缺口的檐板阳台上挂满盆栽的藤蔓和被精心照料的攀缘植物,透出宁静的贵气:这里是富人的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就住在这边,他住在附近专享一栋现代建筑里,它就像用玉石和象牙筑成的堤坝,探入周围的红金色之中。 来开门的是女仆,她是一个肤色黝黑的女孩,穿着传统的黑裙子和白围裙。莫拉维亚在她身后的玄关那儿,正在检查刚到的一箱酒。他转过身来。记者们可以先去客厅。他马上就来。 看之下,莫拉维亚家的客厅不免让人失望。它就像电影演员租住的帕里奥里区公寓那样,优雅、正式、特色不甚鲜明,只是要小一些;或者说,就像瑞士大使馆的接待室,屋里没有旅行文件夹,也没有任何读物。家具极少,就像在十八世纪。四幅画装点着墙壁:两幅雷纳托·古图索的,一幅乔凡尼·马丁内利的;一张宽大的蓝色沙发上方,还有一幅托蒂·夏洛亚的。沙发两端各有一把扶手椅,被椅子和沙发围拢着的,是一张又长又矮的威尼斯咖啡桌,上面镶嵌着古色古香的星座图案和黄道十二宫标志。桌面的粉蓝色和旧玫瑰色,与桌子底下的波斯地毯色调相同。一个唱片柜靠在对面的墙上,柜子里有巴赫,斯卡拉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一些早期的四重奏,还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以及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这个房间清冷的格调似乎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只有窗外的景色能让人想起春天即将来到;屋顶阳台上鲜花盛开,城市暖融融的,被斜阳染红。莫拉维亚突然进来了。他高大、文雅、严肃;他的面部轮廓和倒影是冰冷的,几乎像金属一样;他声音低沉,也像金属似的——两者都会让人联想起炮铜。可以从他的举止中察觉到一丝不安,也许是羞怯,但他在自家客厅里颇为自在;他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叉起了腿。 ——本·约翰逊、安娜·玛丽亚·德·多米尼西斯,一九五四年 《巴黎评论》:我们可以从头说起吗?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从头? 《巴黎评论》:你出生在…… 莫拉维亚:哦。我生在这里。我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于罗马。 《巴黎评论》:你受过什么样的教育? 莫拉维亚:我受的教育嘛,我受的正规教育几乎是零。我只有文法学校的文凭,仅此而已。我只上了九年学。因为骨结核,我不得不退学。从九岁到十七岁时的一九二四年,期间我总共有五年时间卧病在床。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