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类案研究(最新修订版)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类案研究(最新修订版)

  • 字数: 3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 作者: 张伟珂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9134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聚焦食药典型类案,关注司法争议难题,为突破现实困境建言,为推动机制完善献策。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公安机关、食药监管部门执法办案中常见多发型案件办理中的疑难问题,选择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注水肉、地沟油、保健品、膏药、进口药、疫苗、医疗器械等危害食品安全药品犯罪案件司法认定与处理争议,进行规范性分析。以典型案例为视角,对上述典型类案的案件经营、证据收集、证明标准、移送标准、检验鉴定规则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执法、司法部门办理此类案件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简介
张伟珂,河南许昌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公安执法规范化、死刑制度等。迄今出版独著《食品安全行刑衔接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死刑改革进程中的民意问题研究》,合著《渎职罪规范研究》《涉网食品药品与知识产权案件查办实务》,以及编著、参编《刑罚消灭制度》等十多部著作,在《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刑法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供人食用:食品的核心要素及其证明

一、从典型案件看“食品”的司法证明
二、何为《刑法》中的“食品”
三、食品与相关产品
四、食品的证明
第二章  毒豆芽案:犯罪认定的混乱与纠偏
一、基于 2015 年至 2016 年度 76 个统计样本的经验 分析
二、规范冲突与标准缺失:“毒豆芽”案件的尴尬之源 三、“毒豆芽”案件司法认定的规范分析
四、结语
第三章  地沟油案:有毒、有害食品的认定
一、从司法裁判看地沟油案定性的焦点问题
二、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司法认定标准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犯罪对象的证明问题
四、结语:技术发展与国家标准
第四章 注水肉案:因“水”而异的司法惩治
一、从司法样本看注水肉案件惩治的实践状况
二、从样本案例看注水肉案件的司法惩治规律
三、主观明知的证明问题
四、抽检的方式及效力问题
五、结语
第五章 泡打粉案: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刑法评价
一、面食行业违规使用泡打粉引起的司法争议
二、将含铝的非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的行为性质 三、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性质认定
四、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性质认定
五、结语:从注释刑法到科技刑法的思维转变
第六章  保健品案:游走在药品案件与食品案件之间
一、食品与药品之争
二、保健品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证明
第七章 进口药案:不是问题的刑事司法难题
一、陆勇案引发的司法争议
二、陆勇案引发的理论争议
三、非法进口药案件的司法认定
第八章 假疫苗案:经营“真假”疫苗的规范评价 一、“真”的假疫苗:假药犯罪认定的司法争议
二、假的“真”疫苗:僵尸条款的适用与犯罪竞合处理 2 三、劣质疫苗案中行刑衔接机制实践探讨
第九章 膏药案:因标准而生的司法困境及其治理
一、膏药与保健用品:标准空白背后的规范思考
二、膏药与假药:实务与理论的碰撞
三、膏药案中争议问题的规范评价
第十章 医疗器械案:标准与风险双重限定下的刑事归责
一、医疗器械与药品:常见的定性之争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规范解读
三、医疗器械领域相关犯罪的认定问题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