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张爱玲传奇:旧上海的最后一个贵族

张爱玲传奇:旧上海的最后一个贵族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胡辛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926215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她是清朝重臣的曾外孙女,是胡兰成有名无实婚恋中的一支插曲……漫漫半世纪,张爱玲仍是诱惑人们释读却难解的谜。写张爱玲的书愈来愈多,可在还原张爱玲语境上,这一本真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作为知名女作家,胡辛教授用细腻且充满张力的文字,对张爱玲的成长、爱情、创作及晚年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溯源张爱玲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成长的情感历程、惊才绝艳的创作历程和孤傲独特的个性。 ★书中附有大量张爱玲本人的生活照、与其亲友的留念合影以及同背景下旧上海的照片,同时也有许多张爱玲的手绘作品,从侧面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张爱玲。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张爱玲孤独传奇而又凄婉的一生。笔者以张爱玲不同时期的作品为线索,讲述了她微妙的成长环境、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及海外留学生活,对张爱玲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展示了旧上海与众不同的一位大家闺秀。
作者简介
胡辛,原名胡清,中国作家。江西南昌人。现为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至今已出版书41本。三部传记在海峡两岸出版。2005年被评为当代中国十大优秀传记作家,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其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世界华人区中有较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思想智慧的学者型作家,胡辛以独立的女性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富有激情的艺术顿悟,创造了真诚、鲜活的人间情致和灵活不拘的艺术表达形式。
目录
总??序/3 引??子/8 第一部?觅?/11 出名要趁早/12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 倾城之恋/34 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人世间没有爱/68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香港的回忆/105 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留下一段真情/128 人生中总有厚实的、靠得住的东西。 蛮荒·女人·玫瑰/149 女人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智拴在踏实的根桩上。 第二部??惑/179 两地错缘/180 傻就傻吧,人生只有这么一回! 杜鹃花·罂栗花·创世纪/201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爱的萎谢/230 爱是热,被爱是光。 不了情  多少恨/253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我有迷魂招不得/273 火车的行驶像是轰轰烈烈通过一个时代…… 又见香港/289 恩怨之间本来是微妙的,很容易就一翻身倒了个过。 女人的天空是低的/304 要是我就舍不得中国——还没离开家已经想家了。 让生命来到你这里/312 对于这世界他的爱不是爱,而是疼惜。 乡恋·怨女·伤逝/325 随着我生长的,我想起我从前的家了。 红楼梦  海上花/338 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情到深处是孤独/352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后??记/363
摘要
    出名要趁早
     ?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1
     一个精灵,在现代魔都游荡。
     是前清的贵妇装。明黄的斜襟绸衣长过膝盖,墨绿缎宽镶,盘着大云头,似嘈切嘁嚓的浪花落下,又似玉连环三三两两勾搭住了,透出古意和神秘;蓝色的缎裙像是泼染了故宫北海的夜色,幽幽地漾着微光。鞋却是平跟皮鞋,都市女生爱穿的丁字型状,因为合脚,那步履更见轻盈柔和。
     她能像家教好的大家闺秀,莲步姗姗,裙裾只有些微的摇颤;可有时她爱疯一疯,如小家碧玉行路般搅起惊风骇浪。
     她飘飘然于黄昏的魔都。
     异国情调的高楼鳞次栉比,哥特式的建筑辉煌眩目;各色人种熙熙攘攘,显贵富豪悠哉游哉;贝多芬瓦格涅的交响乐不改排山倒海之势,申曲滑稽京剧亦不曾冷落;《卖糖歌》让人忆起百年前的虎门销烟,瘾君子却依旧在幽室吞云吐雾;百年老绸店的“大减价”与“苏三不要哭”似百年不变;卖臭豆腐干的吆喝像连着漫漫岁月的另一端;山东乞丐洪亮的“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响遏行云。
     这是一座千奇百怪的都市,一座矛盾的都市。
     百年租界地被人视为“无国籍”的都市。它是西方人眼中冒险家的乐园,却也是东方巨龙觉醒之地。革命先驱孙文流亡此地播下火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发起成立,蒋介石却也在这里发迹;“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耻辱烙刻于此,产业工人的罢工起义却也叫地球抖三抖;现代气息物质文明优选溶进这城市的血脉,而前清的遗老遗少不约而同麇集于此凭吊那逝去的世纪末的乐土……
     这是怎样的一座魔都!
     她却只是轻轻地走向报摊,又柔柔地离开报摊;轻轻地走向另一家报摊,又柔柔地离开另一家报摊。
     “八一三”的浴血奋战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篇章,孤岛的抗战文学激励着人们的斗志,可血腥、高压使文坛枯寂了沉默了,眼下呈现的是战事中台风眼的死寂,乱世中的人们苟安于喧嚣畸型的热闹中。
     五花八门良莠混杂的报摊:《紫罗兰》顾影自怜兀自开着紫色的小花,《天地》的女人卧地仰天,《小天地》木刻板的鱼鸟蛇鹿与女人宣泄着原始味,《杂志》却总是少雕饰,以硕大的美术字的老面孔唬人,服装卡通电影类的画报光怪陆离呈西洋风味,武侠言情永恒地翻炒古道热肠才子佳人……哦,有一本不厚也不薄的书,蓝绿色的封面上是隶书体的黑色字:传奇。别具一格、赏心悦目,给这花里胡哨却硬见空泛的报摊开了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
     她痴迷地看着,忘情地看着…… 窗外的月亮,是没有时间性的月亮。
     那青霜似的月光,拥抱着有三千年回忆的古国的月光;
     那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上落了一颗泪珠的月亮,是三十年前的月亮,陈旧而迷糊;
     那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的月亮,是浅水湾的月亮,女人泪眼中朦胧的梦的月亮:
     那月亮还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煮着锅里的水沸了,咕嘟咕嘟地响,可怕的香港的月亮:
     那乌云里的月亮,一搭黑一搭白,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恐怖的上海的月亮:
     长圆形的月亮,白而冷,像一颗新剥出来的莲子: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
     月亮,是人生大舞台上永恒的场景呵。
     “小姐,侬看中了啥书!”摊主凑上来问。
     “哦。”她反剪双手,微微俯下身,装出不相干的样子,“这本《传奇》,销路还好吗?――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
     “喔哟,两百块,真勿算贵。这本书阿拉还真勿想卖,留一本自家看看。勿瞒依讲,四天里相,就卖光哉!老派新派格人都爱看《传奇》。,’摊主边说边收起这扇夜蓝色的窗。
     她仍装着不相干的样子:“真的吗?真的卖光了?真的这本你要留给自家看?”那声音却微微发颤。
     “啥人骗侬?依到别家书摊看看,哪里还有《传奇》?”摊主小心地收起了这扇夜蓝色的窗,继而收摊。
     痛快。痛快。
     她发了疯似的高兴着。
     她喜欢这蓝绿色。
     空旷的蓝绿色的天,蓝得一点渣子都没有――有是有的,沉淀在底下,黑漆漆、亮闪闪、烟烘烘、闹嚷嚷的一片――这就是上海。
     她生在这座都市。刚满周岁就离开了这都市。都市没印象。
     八岁时,她第一次回到了这都市。坐在马车上,粉红底子的洋纱衫裤上就飞着蓝色蝴蝶――蓝蝴蝶!侉气而快乐的她做着蓝色的梦。
     在这都市的蓝色的天空下,她连带喜欢上了“英格兰”,以为那里蓝格盈盈的天下有着许多的小红房子!尽管母亲纠正她,英国多雾多雨,可她固执地不改变这一个又一个蓝色的梦想。她要去英格兰圆梦。
     因为战争她没去成英格兰,而是去了香港求学。大红桔红粉红的广告牌倒映进蓝绿的海水里,虽犯冲,但毕竟富有刺激,18岁的青春和广告牌的色彩一块溶进蓝色的梦里。
     因为战争她没有完成学业,三年后乘船回上海,夜过台湾海峡,从船舱圆窗户洞里望出去,夜的海湾是蓝灰色的,静静的一只小渔船,点一盏红灯笼……真是如醉如痴地喜欢着呀。
     蓝色,是她的生命蓝。
     蓝色有着古中国的敦厚含蓄,却又分明洋溢着西方文明的鲜活;蓝绿色是年轻人的没有边的天,让年轻的心飞到很远很远;蓝紫色却蕴积了太多太多的忧怨,像钝刀一点一点伤着你珍贵的感情……
     天近黄昏。8月南方的黄昏是漫长的。这边,太阳还没有下去,热气灼灼蒸人;那边,月亮已渐渐升起,清冷傲视人间。被高大尖顶的建筑切割过的都市天空,日月共存。
     她,并没有走。她依旧反剪双手,却挺直了腰,仰起脸,微眯着眼,凝眸这辉煌的瞬间。
     收了摊的摊主不禁打量起她来,陡地,给震住了――
     这是一个上顶天下立地的奇女子!
     尽管她奇装炫人,可在这摩登都市,她并不是那种望一眼就摄魂的漂亮女子。在南方女子多娇俏中,她的个头略显大,始终留着一点北方人的侉味;在肥白如瓠的都市女孩中,她的肤色显黄,却是那种象牙黄的色泽;她的发型倒很随便,烫过后长长了,披在肩上翘成两钩,像老式床幔上的两只挂钩,衬着标准的鹅蛋脸;五官极其端正,表情却稍嫌缺乏,但惟其这呆滞,才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惟其这缺乏,才透出一种森森然赫赫然的皇室贵族之气。
     P12-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