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事项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其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也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持续经营不再适用的,则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
在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时,还需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某一事项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关键。同一性质的事项可能是调整事项,也可能是非调整事项,这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已经存在或发生,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
(2)《企业会计准则》以列举的方式说明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哪些属于调整事项,哪些属于非调整事项,但并没有列举详尽。实务中,会计人员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判断原则,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中哪些属于调整事项,哪些属于非调整事项。
(七)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1)初步浏览资产负债表,首先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和增减变化有个初步的认识。先可以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科目进行对比分析,一般而言,当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所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降低,偿债能力下降。
(2)进一步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尤其要注意期初与期末余额之间数字变化比较大,甚至出现大额数字的项目。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项目。
例如:资本公积超过企业的股本,这表示企业将有不错的股利分配政策,企业应收账款过多,占资产的比重过高,说明企业资金占用情况很严重,结算质量降低。另外,对一些项目进行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所涉及的行业特点。
(3)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可以对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公式中的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存货;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及长期负债本期将到期的部分。
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2:1的流动比率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流动比率过高,反映出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某环节管理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水平较高;
b.企业因经营管理理念的保守,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c.企业通过发行股票,长期借款等方式筹集的资金未投人运营。
所以,总体而言,流动比率过高主要反映了企业资金利用不充分;反之,流动比率过低,则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