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非常绿建——乡土生态智慧(馆配专供)

非常绿建——乡土生态智慧(馆配专供)

适逢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本书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土绿色建筑,避免乡土生态智慧被遮蔽,使国家和地方原有的有价值的思想和技术财富被挖掘出来,供广大读者学习并继续应用到建筑设计工作中。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王江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713216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非常绿建——乡土生态智慧》从乡土生态可持续角度去理解绿色建筑,整理了全球范围内的具有乡土生态智慧的原生态建筑,它们也并不比单纯侧重于节能的现代建筑更低一等,它们应该得到同样的评价,引起同样的关注。任何一个侧面的努力和进步,都可以为我们最终趋近生态可持续的理想目标积累经验、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去,绿色建筑的数量不是少了,而是相当大量且多元,只不过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看,这些建筑可能都不够“标准”。但标准是操作层面的机械约束,是一种带有时效性的推广策略,不能作为学术层面的价值评判依据。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普及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投向那些丰富多彩的别样绿色建筑,避免其被遮蔽,使我们失去有价值的思想和技术财富。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乡土生态智慧作为主题, 对文化遗产与绿色建筑进行关联研究, 剖析了乡土建筑的生态智慧及现代价值, 侧重于从文化遗产的视角找寻一些能适应性再生的乡土生态智慧案例, 通过转化、转型使之服务于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在案例类型的界定上, 考虑到基于尺度层级能更好地将案例分类、厘清, 于是就有了文中以社区维度、建筑维度、节点维度作为限定的章节。
作者简介
王江,男,现任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可持续住区与乡村设计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公派留学基金1项,主要著作有《金门县县定古迹浦边周宅修复工程•工作报告书》(金门县县政府出版社,2005)、《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等。
目录
第1 章 从文化遗产到绿色建筑:乡土建筑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009 1.1 乡土建筑与生态智慧………………………………………………………… 010 1.2 乡土建筑与绿色建筑………………………………………………………… 011 1.3 主要类型及特征……………………………………………………………… 012 1.4 生态智慧适应性再生的原则与途径………………………………………… 018 1.5 结论…………………………………………………………………………… 020 第2 章 社区尺度的生态智慧…………………………………………………………… 023 2.1 自组织类社区………………………………………………………………… 024 自然界社会性昆虫聚居群落…………………………………………………… 024 荷兰艾瑟尔羊角村……………………………………………………………… 028 中国四川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032 中国广东深圳福田区上下沙村………………………………………………… 036 中国山东济南岳滋村…………………………………………………………… 040 中国山东济南朱家峪村………………………………………………………… 044 中国福建宁德下党乡下党村…………………………………………………… 046 中国福建南靖塔下村…………………………………………………………… 050 中国香港离岛大澳渔村………………………………………………………… 052 荷兰奥斯特伍德“自由之城”………………………………………………… 056 2.2 他组织类社区… …………………………………………………………… 060 中国福建南安蔡资深古民居群………………………………………………… 060 中国山东栖霞牟氏庄园………………………………………………………… 062 中国福建嘉庚建筑群…………………………………………………………… 064 中国福建三明肖坊村…………………………………………………………… 068 日本白川乡合掌造消防工程…………………………………………………… 070 秘鲁利马巴里亚达斯增量社区………………………………………………… 072 2.3 双重组织类社区……………………………………………………………… 074 印度印多尔阿兰若社区………………………………………………………… 074 哥伦比亚波哥大巴楚城………………………………………………………… 078 葡萄牙埃乌拉马拉盖拉社区…………………………………………………… 082 利比亚的黎波里古达米斯古城………………………………………………… 086 中国福建武夷山城村…………………………………………………………… 090 美国佛罗里达锡塞德社区……………………………………………………… 092 埃及卢克索新古尔纳村………………………………………………………… 096 中国山东济南岳滋新村………………………………………………………… 100 第3 章 建筑尺度的生态智慧…………………………………………………………… 105 3.1 院落式建筑…………………………………………………………………… 106 中国山东青岛里院……………………………………………………………… 106 中国山东枣庄山亭区洪门村“葡萄森林”…………………………………… 108 中国山东临淄敬仲镇“上兰下鱼”大棚……………………………………… 110 中国陕西咸阳柏社村地坑窑院………………………………………………… 112 中国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地坑窑院……………………………………………… 116 3.2 独立式建筑…………………………………………………………………… 120 印度印多尔阿兰若低收入住宅………………………………………………… 120 日本白川乡合掌造住宅………………………………………………………… 124 美国加利福尼亚索萨利托船屋住宅…………………………………………… 128 欧美洪泛区两栖住宅…………………………………………………………… 130 中国云南澄江烤烟房…………………………………………………………… 134 中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晾房……………………………………………………… 136 中国辽宁阜新刘兴山温室住宅………………………………………………… 138 荷兰阿姆斯特丹“De Kas”有机温室餐厅… ………………………………… 140 3.3 填充式建筑…………………………………………………………………… 144 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沿岸住宅………………………………………………… 144 美国南卡罗来纳查尔斯顿彩虹建筑…………………………………………… 148 第4 章 节点尺度的生态智慧…………………………………………………………… 153 4.1 就地取材类节点……………………………………………………………… 154 孟加拉国鲁德拉布尔原竹校舍………………………………………………… 154 美国迈阿密迪尔林庄园木瓦住宅……………………………………………… 158 英国伦敦兰贝斯区石板房……………………………………………………… 162 中国山东枣庄山亭区石板房…………………………………………………… 166 英国伦敦石板蛇形画廊………………………………………………………… 170 荷兰羊角村茅草屋……………………………………………………………… 172 荷兰屈伦博赫茅草屋…………………………………………………………… 176 埃塞俄比亚阿拉巴茅草屋……………………………………………………… 180 日本寿原町云上酒店别馆……………………………………………………… 182 中国湖北红安土坯墙…………………………………………………………… 184 中国福建古田镇前洋村彩色夯土墙…………………………………………… 186 北极因纽特人冰屋……………………………………………………………… 188 4.2 废弃资源类节点……………………………………………………………… 190 中国福建泉州蟳埔村蚵壳厝…………………………………………………… 190 中国广东广州小洲村蚝壳屋…………………………………………………… 194 中国福建泉州贝壳再利用技术孵化中心……………………………………… 198 中国福建泉州“出砖入石”外墙……………………………………………… 202 伊朗库斯坦难民营超级土坯房………………………………………………… 206 阿尔及利亚塑料瓶屋…………………………………………………………… 208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玻璃瓶屋……………………………………………… 210 4.3 其他类节点…………………………………………………………………… 214 阿拉伯半岛阿卜哈石屋………………………………………………………… 214 印度陶土管生态空调…………………………………………………………… 218 中国台湾金门浦边周宅………………………………………………………… 220 参考文献… ……………………………………………………………………… 222 后记… …………………………………………………………………………… 2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