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江南日暮 南唐三十九年

江南日暮 南唐三十九年

  • 字数: 28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作者: 朱仲玉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02075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描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南唐国39年的历史,从历史、文化、社会、文艺等方面勾勒出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全书从开国君主出生写起,将唐烈祖开国的隐忍开明,中主李璟的庸懦“败国”,后主李煜的风流误国,旁及军国大事、重要历史事件乃至儿女情事,刻画得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全书将正史记载与野史笔记有机结合,是读者了解南唐历史的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朱仲玉(1926—2005),朱熹第二十四代孙,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抗战胜利后因受迫害而在缅甸报界任职,1951年回国,曾在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指导下工作。“”时期受到冲击,后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负责编辑《史学史研究》并参与撰写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1989年离休,199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几十年笔耕不辍,著有学术论文百余篇,各类著作30余种,较为知名者有《章太炎》《可爱的祖国》《不知道的世界》《前清盛世》等,曾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为“全国十大金作家”之一。
目录
楔子/001
第一章乱世养子初成长/003
第二章初露头角遭忌/015
第三章徐知训恶贯满盈/028
第四章礼贤下士得民心/040
第五章养父养子争权/050
第六章李昪受禅建南唐/063
第七章国势隆盛四方贺/074
第八章对晋战败/084
第九章耽服丹英年早逝/097
第十章唐元宗谢绝群臣/111
第十一章严思礼血洗白云洞/121
第十二章词坛大家冯延巳/133
第十三章宋齐丘专权/145
第十四章南唐乘乱灭闽/157
第十五章众伶谈笑讽元宗/166
第十六章五鬼弄权/178
第十七章众驹争槽战长沙/188
第十八章奉旨屯田激民变/200
第十九章后周虎视/212
第二十章周世宗挥师攻南唐/222
第二十一章失东都与战常州/233
第二十二章唐元宗战败求和/242
第二十三章刘仁赡为国尽忠/251
第二十四章迁南都元宗谢世/263
第二十五章李煜嗣位屈节/273
第二十六章鹧鸪洞起义/284
第二十七章大周后与小周后/294
第二十八章李后主礼佛/304
第二十九章风流天子/315
第三十章书纸墨砚/325
第三十一章众妃争妍/339
第三十二章宋太祖进兵南唐/351
第三十三章南唐危局/364
第三十四章仓皇辞庙/376
第三十五章李后主饮恨长逝/388
附录南唐世系表/402
摘要
     第一章 乱世养子初成长 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也就是黄巢大起义失败后的第五年,徐州城里一个姓李的人家,有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你道这男孩是谁?原来就是后来五代十国肘期南唐国的开国皇帝唐烈祖李昪。 李异的父亲名叫李荣,据说是大唐皇朝的宗室,乃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后代。在李荣的父亲李志这一代,才从京城长安迁移到徐州来。李家名义上是大唐宗室,可是传到李荣手里,家道不兴,早已成为一个破落户了。 李荣生性谨厚,却不会千正当的营生,一不会抡锄种地。二不会举锤做工,三没有读书求取功名的打算,只是喜欢跟一班和尚道士混在起,终日里不是到这所寺庙里诵经念佛,就是到那所道观中画符念咒。有时候,他甚至寄宿在寺庙或道观之中,十天半月也不回家。 不过李荣还做不到六根清净,看破红尘,正式出家去做和尚或道士。因为他既没有静坐修道的耐心,也戒不了喝酒和吃肉,更舍不得他那温顺而又能体贴丈夫的妻子。所以,每当他在寺庙里或道观里住了十天半月,感到吃饭淡而无味、睡觉难以入梦的时候,便又自动地回家来了。别人看李荣如此这般,见了面就免不了打趣他几句。一个说:“伙计,是不是又想吃肉了?”一个又说:“怕是想老婆了吧?”还有的说:“看,又还俗了!”更有些好事者竟给李荣起了个外号,叫他“李道者”。 正因为李道者李荣经常有家不归,所以结婚虽早而生育很晚。结婚已经二十多年,两口子都四十多岁了,才生下了这么个儿子。年过四旬而得子,对于一般人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但李荣却不以为然。 李荣对这个生下来手脚就会乱舞乱动,并且放开了喉咙哇哇啼哭的小东西,打心里感到有些厌烦。他觉得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个负担,并且至少有一两个月不能再到寺庙和道观里去了,所以,反而闷闷不乐。 李荣的妻子却满心喜悦,坐在产褥上柔声说道:“哎,你给咱儿子取个名字吧。”他却懒懒地不回话。后来,妻子又几次催逼,他才想到徐州乃是古彭城之地,于是就马马虎虎地把叫儿子“彭奴”。 李荣的妻子刘氏,即小彭奴的母亲,是个勤劳淳朴的妇女。她嫁到李家以后,见丈夫不千正当的营生,常常耐心地好言规劝,劝他学一门手艺,或在门口摆个小摊搞点小本经营,也好改善一家的生活。可李道者却总是把她的话当耳旁风。 每当李荣撇下她自己到寺里或道观里去的时候,她总是眼巴巴地望着门口,扳着手指头计算日子。算到已有十天半月,估计丈夫快要耐不住寺庙和道观里的清苦生活,即将回家来的时候。她就用自己帮人浆洗缝补挣得的一些钱,预先买了酒和肉,在家里等着。丈夫一进门,她就满脸堆笑地问寒问暖,赶快端上酒肉让他解馋,尽量地对丈夫温存一番。 每次,她都希望丈夫从此就留在家里。可是她一次一次的总是失望。那李道者李荣在家里住了几天,吃饱喝足,温存够了以后,就又不辞而别,到寺庙或道观中找和尚道士去了。 刘氏见自己无法把丈夫笼络在家里,就产生了另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早一天生男育女,心想有了孩子以后,丈夫做上了爸爸,总该不会再往寺庙或道观里跑了吧!因此,当小彭奴来到人间的时候,真把刘氏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刘氏终日里抱着小彭奴,尽心竭力地加以喂养,希望他快点长大。因为家里穷,刘氏在怀孕期间没有进补,产后又缺乏适当的调养,她挤不出多少奶水来。奶妈当然雇不起,只好用米汤和米糊来喂养孩子。没有钱买布给孩子做新衣,就只好把大人的旧衣服拆改拆改,或找些五颜六色的碎布来给孩子拼缀成单衫和棉袄。 俗语说,贤妻必是良母。从此以后,刘氏就承担了贤妻和良母双重责任。她一方面继续不断地规劝丈夫,希望他千个正当的营生;另一方面则望子成龙,希望小彭奴长大后能光耀门庭。 战国时期的孟老夫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大人物的成长,老天爷总是要他经受一连串的磨难,用各种各样的苦楚来锻炼他的。孟子的这些话。证之历史,当然不见得是普遍规律,不过把它放到小彭奴身上,倒确实是有点儿符合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