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皱了的小孩

长皱了的小孩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严明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162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摄影家严明继畅销书《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后近期新随笔集关于青春和成长的真诚自白文字中书写爱与理想,影像中定格生命瞬间
作者简介
严明,中国有名摄影师。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得主。70后,安徽定远人。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曾做过中学老师、摇滚乐手、杂志编辑、唱片公司企宣、报社记者,现为自由摄影师,生活在广州。摄影代表作品为《大国志》系列,作品由多家艺术机构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大国志》及同名画册。
目录
序 言
给父亲的信
辑一  一地故乡
一个家庭的摄影史
如父如子
一地故乡
我的妈呀
防震棚
不可战胜的夏天
辑二  青春寻呼机
疾奔少年
难为情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那些花儿
东北一枝梅
惊梦1994
辑三  人到中年自然怂
心锚
秦皇岛
制服诱惑
我用记者证轻抽你的脸
卖报歌
飞行器
学车记
时间碾人
辑四  亲爱的结巴
绵羊鞋油
欢迎诗人来到广州
投影师
亲爱的结巴
地铁里的蓝眼镜
“孙中丘之墓”
靠谱的人终将聚在一起
辑五  这世界是反的吗
你管我去哪儿
请直呼我名
迈克尔与本山
论唯美
少年形状的理想
长皱了的小孩
摘要
    一个家庭的摄影史
     冷空气还是来了。
     父亲的慢性肺病刚熬过了一个严冬和酷暑,母亲很担心即将到来的又一轮秋冬。回乡的路上,我焦灼地盯着车窗外掠过的杨树,仿佛从现在开始,北半球的每一片落叶都会与我有关。
     到了要考虑一切的节点。就像这季节,会变换,会更替。对于喜欢老物件、遍访各地古迹的我来说,有这样的一个老旧的家,真不知应该欣喜还是悲叹。这样的情绪在刚过去的炎热难耐的夏天达到顶点――我在老家无意中又翻找出了几本影集。
     我作为儿子、作为父亲,加上作为一位摄影师,少小离家,如今在几十年没有变样的家里打开这样的相册,视角多重,五味杂陈。时空,狠狠地向我展示着它的高压。每一张旧影,带给我的感慨、震撼几乎不亚于我这么多年行走江湖看到的任何一处名胜。
     它们就是我自己的“名胜古迹”,这是我的“家庭摄影史”。
     这些家庭相册里的照片,有爸妈以前的,有我小时候的,更多的是我和妹妹在外工作并成家之后陆续寄回来的。也有父母后来在老家拍的一些照片,总共加起来有四五本。
     几本影集,一躺几十年的它们远不像旧家具那么沉默。
     一本影集在累积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觉得它有什么能量。偶尔翻看,可能只是当作消遣,嬉笑着说:哈哈,看我当时是那样的……越来越往后,时间这个东西介入了,你可能觉得事态变了,变得惊心。影集厚了,轻的时光也就变重了。你再也不能不承认:那就是我。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是为了留住欢乐的印记而拍下照片,乐意把它们攒下来。老人与儿孙常年分隔两地,照片更是珍贵的记忆实体,是互相传递思念的凭证。偶尔捧在手里,放在眼前,那是为了对抗遗忘、慰藉想念所做的实物存储。我们看它们的时候,想念家人,也想念往昔的自己。
     在照料父亲的这段时间,我打算认真整理一下这些照片。为了旧的我,旧的家,做一场停留。基因这东西,刻划在血液里的,再肆意放飞的游魂也会被它捉拿归案。那些照片虽然是零散、断续,甚至无序的,但一打开它们,记忆就开启了,喷涌如泉。
     那源头,正是我的来路。
     我的父亲当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在外县的镇上当老师。三十多岁时娶了我妈――他曾经的一个学生。母亲生我的时候也未满二十岁,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在父亲老家的村庄里,我被两大接生婆联手捧到了世上。
     幸福的小夫妻抱着正满一百天的我从村里来到蚌埠的一家照相馆,拍了“百日留影”。现在想来,这算是父母给我的最早的一个与文艺有关的礼物了吧。
     高中的时候,父亲曾对我说,你要是考上大学了,我就送一只小照相机。但是此事后来并未兑现,我离家的时候,他买了一只广东产的“红绵”牌木吉他给我带上。相机和吉他,可能是父亲曾经奢望却未能拥有的东西。文艺之心未灭的父亲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两样东西后来在他这个“浪荡”儿子的生命里掀起过多么大的惊涛,直至今日波澜未平。
     小时候我跟妹妹只有一张合影照片,是来学校给毕业生拍合影的照相师傅给教师子女的福利。妹妹小我两岁,小时候就是我的跟屁虫,特别乖,什么都依从哥哥。那个年代,大概多数家庭有重男轻女的风气,教师之家也是一样。妹妹在那样的家庭,从父母平时的态度里,应该也会渐渐知道哥哥似乎更重要。后来听我妈讲过的一件事可以佐证:某天我跟妹妹各分得了五块饼干,摆在桌上准备开心享用。这时候家里来了小朋友客人,我就给了客人两块。这时候,我妹妹默默地从她的饼干里拿出两块给我补上。她把这做得理所当然,哥哥的是应该补齐的,而她自己可以接受只剩三块饼干的现实。而作为哥哥的我,倒也接受得心安理得。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