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懂老子 《道德经》入门

读懂老子 《道德经》入门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王建国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6842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中国浩瀚的典籍当中,《道德经》是历代注解最多的经典之一。王建国先生的《读懂老子——〈道德经〉入门》一书,既有对前贤释老思维的继承与发扬,又提出了全新的个人见地,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道德经》的学习和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老子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座最重要的宝藏,经典的生命,在于每个时代的学人对其价值的不断阐发和弘扬,该书为今日读者学习《老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是近年难得一见的解读老子的优秀著作。
内容简介
每个人读《老子》,都会读出一个不同的“老子”。王建国先生《读懂老子》一书,是作者多年学习《老子》的研究成果。这本书在众多释老的著作中可谓别具一格,作者选用出土文献帛书甲乙本《老子》与楚简《老子》的经文加以解析,结合自己多年的研读心得,融汇古今各家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民俗、心理、生物、量子力学等诸多领域,又有对老子其人的考证和对老子思想渊源及其宇宙观、认识论的精彩阐发,对于各类读者学习老子思想,的确可以起到很好的入门作用。
目录
上篇
第一章老子其人
第二章老子思想产生的渊源
一、社会渊源
二、思想渊源
三、职业渊源
第三章老子思想精髓
一、老子的宇宙观
二、老子的认识论
三、老子的人生观
四、老子的价值观
五、老子的治国理念
下篇
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参考书目
摘要
     第一章 老子其人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人,是中国思想文化之元祖。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先秦诸子百家,而且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我们经常说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见素抱朴”“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等等,都是老子的名言。习近平主席经常引用的一句外交辞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也出自老子;下围棋、写书法的人都知道“知白守黑”,这也是老子告诉我们的;还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等等,这些思想的原创者,都是老子。所以曾国藩颇有感触地说:“一日不读老庄,身上就充满酸臭之气。”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是分不开的。 说起来,老子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事迹记录不多。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出生地知道了,姓甚名谁知道了,官职也知道了。这个守藏室之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档案馆或图书馆的馆长。这份工作显然为老子研究学问带来了方便。“姓李氏”说明老子的姓族名号为李,具体是哪个分支的就不太清楚了,也可能是老氏这个分支。如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子”本来是周朝的一级爵位,也用来表示对天子所属公卿的尊称,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子”的用途扩大,多被人们用来对有学问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等。还有一种说法:据传说,老子母亲因吃了一个李子而怀孕八十一载才生下老子,因他生下来耳朵比较大,父母为图吉利,所以起名李耳,字聃;而之所以叫老子是因为刚一出生就须发皆白,根据这一特征,老子便成了他的外号。 关于老子的生卒年月,史料未详细记载。大约生于周灵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71年。关于老子出生怪诞的说法当然不可信,但老子确实太神秘了,怎么来的不知道,怎么死的也不知道。 《史记》中还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西汉刘向在《列仙传》对老子西行的故事,记载得很有传奇色彩。说是有一天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望见有一团紫气从东方飘过来,认为是有圣人驾到的吉祥征兆。不久,果然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来到了关前。“紫气东来”这句成语就出典于此。老子临出关前,他的粉丝关令尹喜请求留一些东西,于是,他著书五千言。这就是关于《道德经》成书的传说。 大家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林语堂先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实际上这个道家,它的全称叫道德家。为什么?就因为老子的这本书叫《道德经》。不过“道德”这个词,和我们今天讲的道德,是接近不同的。我们今天讲的道德,是一个伦理学的概念,比如这个人道德品行怎么样。而老子的这个道德,是纯粹的哲学概念。《道德经》原名叫《五千言》,后被称为《老子》或《老子五千文》。而《道德经》这个书名,据说是西汉初年著名学者河上公追加的,并为全书分了章。《道德经》共81章,分上下篇,前三十七章为《道经》、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为《德经》。《道德经》是韵文哲理诗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道德经》作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思想目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详细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老子哲学同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为他那深邃的哲学思想被尊认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继承,还和儒家以及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老子离开中原之后到哪儿去了呢?《史记》没有记载,据猜测,很可能是到了秦国。秦国是春秋诸国中后起的一个大国,那时刚刚兴盛,国君励精图治,老子在那里大约呆了二十多年。在西安终南山至今还保存着老子讲经、传道的楼观台,在楼观台西五华里处还有老子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就水出南山就谷,北经大陵西,世谓老子墓。” 《庄子》中还有一个记载,说老子死的时候,有一个人去吊丧,出来之后对别人说:“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估计了老子的岁数,说他活了160岁,又说活了200岁。他认为老子长寿的原因是“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这位太史公还说,在孔子去世129年以后,周朝的太史儋这个人可能是老子,但是也可能不是;还说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一一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他自己也感到非常迷惑,最后他很无奈地感叹道:“老子,隐君子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