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隔了河的会见
字数: 20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阿贝尔
出版日期: 2017-07-01
商品条码: 978722010112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53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阿贝尔的作品让人产生震荡不亚于一次风暴,在我的视野范围内,除了那些成名已久的作家,目前很少有人把一个地域写得这么集中,这么深厚,这么透彻,费劲心力去挖掘。
内容简介
散文集《隔了河的会见》是作家阿贝尔对重量文学大师的敬仰和观望,传记式地呈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回溯历史,贯穿今日与未来。文学是一种永恒的东西。此书体现出阿贝尔的阅读深度和文字功底,帮助解读经典,引发哲思。
作者简介
阿贝尔,1965年生四川平武。1987年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作品刊登在《花城》《天涯》《大家》《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随笔》等几十种纯文学期刊。已出版散文集《隐秘的乡村》《灵山札记》《白马人之书》,长篇小说《老屋》《飞地》。散文《怀念与审判》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零度水》获台湾第三十届《中国时报》散文奖,散文集《隐秘的乡村》获第六届四川文学奖。
目录
第一辑 隔了河的会见
第三者的阅读――致敬娜杰日达
国美视野――纳博科夫的偏激
隔了河的会见――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俄罗斯的烈性甜酒――茨维塔耶娃和围绕她的星辰
夏日与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死
大于一――乔治?桑与肖邦
乱发粘裹沥青的巴黎时代――莫里斯?萨克斯笔下的巴黎文艺
黑夜与含蓄的美学――卡夫卡与菲利斯、鲁迅与许广平的婚恋
步行街――本雅明时代之后的公共空间
春天里没有阳光――沈从文在1931年春
第二辑 活在记忆的个体
云上的荒野
时间差
浅海
辩护
活在记忆的个体
桂香楼的拖拉机站
国营理发店
涪江畔
南方水时间
陕北记
成都随笔
脚印开花
摘要
第三者的阅读――致敬娜杰日达
读曼德尔施塔姆十余年了。记得是从台版《时代的喧嚣》开始的。他不是孤独的,他属于阿梅派――孤独派。我的阅读便也不是孤独的,总是结合了对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乃至布罗茨基的阅读。
曼德尔施塔姆是阿梅派这个异类中的异类。迄今为止,他是我很爱的一个诗人和作家,也是影响我(灵魂和审美)很深的作家。他爱惜自己的生命,但并不怕死。他单纯得、真实得像西伯利亚的一棵耐寒的白桦树。他跟斯大林叫板,不是针对政治,而是针对审美,单纯出于厌恶。
早在靠前本书,即《曼德尔施塔姆夫人回忆录》出版之前,我就产生过为诗人写一出剧本的冲动,名字都取好了,叫《被黑色担架抬走的昨天的太阳》。这黑色的担架不是营救,更不是救赎,这些抬担架的人是屠杀者。是一个时代、一种主义,以及人性的沉渣泛起、人性之恶的世纪性失控。
我的剧本是想写一些细节。诗人肉体与灵魂的细节,包括在绞肉机里的疼痛,包括诗歌写作中灵感的清澈与高贵,包括在茨维塔耶娃面前的慌乱与跟阿赫玛托娃在一起的温暖与自在。我想写一些形象,一些瞬间,真实地呈现诗人的生活场景和灵魂悸动。一颗活的太阳被乌黑的担架抬走,这悲剧有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担架是铸铁锻造的,太阳奄奄一息,余温已达不到熔化钢铁的温度。这颗内敛的肉体的太阳,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起码的能量补给,不写诗时灵魂如游丝,无法抵抗整个时代暴涨的污水。我下细看过诗人的相片,差不多是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岁这个阶段提前变老的,特别是1934年靠前次被捕后。很明显,都知道是什么在煎熬他的肉体、什么又在磨蚀他的灵魂……我构思中的剧本的结尾:黑色担架换成了白色担架,诗人远离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远离了俄罗斯广袤血腥的土地,甚至远离了俄罗斯的现实与传统,走到了太平洋西岸,他的下沉有一棵大树衬托。大树的枝叶像一个怀抱、一双手,托住他,很后便是白色担架,抬着染上太平洋蓝色的他。不是升天,而是降落在了地平线下。
这里我要写的是诗人的遗孀――遗孀这个词,本身自带了一种苦难,以及一种苦难过后的优抚。我更愿意称她为诗人的未亡人。诗人被黑色担架抬走,她幸存了下来,先是保存他、守住他,破冰之后,又进入他(他的遗产,他的时代,他的记忆,他的创作的可能性)。几年前,我保存过她年轻时的一张照片,是我喜欢的脸型和气质,我甚至有一种隐秘的不好示人的想法:拿她做我莫须有的情人。她的眼唇、嘴唇都很好看,下颌圆润而富有轮廓。她老年后的样貌有点男性化,眼神有些桀骜不驯。这是她应该有的样子,一个人记忆一个爱人、一个时代、一拨诗人,一个人抵抗渐融的寒冬且随时遭遇倒春寒,不男性化撑得住吗?男性化也是艺术气质,因为她大器晚成,绝境成就她写出了两本砖头厚的大书。
我为什么爱她,或者说为什么追随她?因为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跟曼德尔施塔姆相好之后,没有见异思迁,不管曼德尔施塔姆遇到什么麻烦、个人生活出了什么状况,她从内里、从价值观与审美都跟诗人保持一致,这些价值观与审美就像根从内里把两个人相连。婚姻也是这样,灌满爱情,从肉体到内心将两个人融合。
有时,我会觉得他俩是超现实的――在一个特殊时代超现实。因为这一点,我又觉得他俩在一起是种天意。不单纯是人为的,是天意便会无条件顺从,且毫不勉强。我不知道厄运与苦难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占多大份额,是不是逆境成就爱情?假如没有革命、没有布尔什维和斯大林,一直生活在和平时代,他们的关系还会这样吗?
……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