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 字数: 1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赵一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1721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
赵一编著的《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
目录
第一章  圣人就是脱俗的凡人
圣人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生立身的三宝:正义、尊严、人格
孟子的人格魅力在选择中彰显
君子三乐:事亲、做人、育人
圣人就是脱俗的凡人
第二章  义与利的千古辩论
人生就是围绕着利进行的圆周运动
舍私利求大义,活出人生很好
君子争义,小人争利
伪君子的暗箭难防,真小人的明枪不易躲
人性的弱点:难以挣脱的蝇头小利
优选的自私是无私
第三章  自古至今的追求:天下定于一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女人为何要背负红颜祸水的罪名?
孟子王道政治路线中的社会福利观
孟子心中的“桃花源”
自立自强才是生存之道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第四章  冷眼观盛世,居安常思危
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承担意识与批判精神
民族气节铸就民族之魂
冷眼观盛世,居安常思危
平民为什么要为战争埋单?
一方青山,万代共享
第五章  人欲是最险恶的东西
心淡如水,无欲则刚
追求仁慈之心,讲究与人为善
“远庖厨”隐含的是恻隐之心
方正做人,圆滑处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名利钱财是外形,心才是快乐的根
第六章  眼睛看到之处就是能够达到的地方
从“士无恒产有恒心”到“有恒产者有恒心”
成功者需要具备的两种特征:温润如玉和铮铮铁骨
成功的两个推荐要素: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
宁做搏击长空的苍鹰,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
扼住命运的咽喉,舞出精彩的人生
成功的最短路径是曲线
第七章  人情练达的学问
投其所好与交际之道
尊重他人始于尊重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服他人的方法: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顾左右而言他,化尴尬于无形
孔子的识人方法:听其言而观其行
以大事小是仁者风范,以小事大是明智之举
人生需要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八章  用人之道与领导哲学
取才之道:不拘一格选人才
用人之道: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领导者的大力度优惠标准:在其位,谋其政
领导者的大忌:听信谗言,不辨是非
上行下效的力量
“情”字蕴含的领导哲学
第九章  气度决定人生
养浩然正气,做上品圣人
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坚持君子之勇,拒绝匹夫之勇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持物我两忘之心,处红尘悠闲自在
第十章  人生如梦,且行且珍惜
得意失意,皆以平常心处之
福兮祸所优,祸兮福所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另类解读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生短暂,把握当下
摘要
    第五章人欲是最险恶的东西
     “远庖厨”隐含的是恻隐之心
     孟子一句“君子远庖厨”,使后世“君子”们如获至宝,从此将狭小的厨房扔给了女人,而他们只一味地在饭桌上享受!
     “君子远庖厨”真的承载了让女人掌管人间烟火的内涵吗?南怀瑾先生说,这句话其实被后人曲解了。为何如此说,又怎样被曲解?这得回到历史现场来寻找答案。
     孟子在齐国时,一次,他看见齐宣王用一只羊代替牛来做祭品。于是说了这句流传千古的话:“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意思是说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它们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要离厨房远远的。南怀瑾先生认为,这种心理正是一种恻隐之心,跟君子把厨房留给女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因此,不得不佩服后世君子们曲解经典以“为我所用”的功力,真是登峰造极。
     远庖厨,是恻隐之心的表现,君子就入佛吃斋不杀生了吗?非也,酒肉穿肠并不是君子所不为。再说,植物也是生命啊,是否就不进食了呢?当然不是,因此孟子的“君子远庖厨”阐述的是如何面对人生的一些不得已。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吃素食也好,吃肉食也罢,总是一种不得已。认识到这种不得已,从而产生恻隐之心、远庖厨,这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并非是要做给谁看。
     在社会中,在人生中,我们也有很多不得已,首先我们要明确那是不得已,是要尽量避免的,奴隶的身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奴隶的人竟然抚摸着伤口体会出做奴隶的美来。吃牛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西班牙人把虐杀公牛当成一种娱乐;吃驴肉也不见得如何可恨,可恨的是有的国人想出活剥驴皮这种残暴的行为。远庖厨就在于一种勇于自责的清醒和试图摆脱的渴望。
     因此,面对人生的不得已,要常怀恻隐之心。凡人之所以为人者,唯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恻隐之心”就是仁民爱物之心。见到一切动物有苦难,自然会产生同情心,这就是“恻隐之心”。
     从前有位比丘,修行已经证得了六神通,跟一位小沙弥住在一起。
     一次,比丘在禅定中,见到小沙弥只剩7天寿命了,心中不忍,于是叫小沙弥返家看望父母。结果7 天过后,小沙弥竟然又回来了。比丘感到很奇怪,就再入定观察,发现小沙弥寿命得以延长,于是比丘问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小沙弥想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说了一件他自认为很普通的事情。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河边的一个蚁穴,水快要流进蚂蚁洞了,小沙弥急忙脱下袈裟,拿泥土把水挡住。小沙弥就是因为救护蚁命的因缘,而延长了12 年的寿命,后来他更加认真修行,证得了四果罗汉。
     小沙弥护住蚁洞一事,看似举手之劳,却因其怀有一颗恻隐之心,自得善报。
     恻隐之心乃是在人的心灵中汩汩流淌的善良情感的甘泉,它滋润着人的心灵,使人不至于变得冷酷,它使人具有仁爱之心和悲悯情怀,它构成无数善良而又高尚的动机。
     但是不是任何恻隐之心都会得到回报,在大发你的同情心时,也要分清状况,认清对象,并想到后果,否则,就会陷入东郭先生的境地。
     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中记载了一个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的是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背着一口袋书,在去中山国谋官的途中,遇到一只受伤的狼,狼恳求他帮忙,以便逃过猎人的追捕。东郭先生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便把狼藏在了自己的书袋里。
     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就向东郭先生询问狼的去向,结果东郭先生骗过了猎人。等猎人走远后,他又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嗥叫着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搏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幸好一位农夫走过来,将狼重新骗入口袋中,并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红楼梦》中有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其本来喻指人忘恩负义,其实狼的本性如此,一切都是由于东郭先生乱动恻隐之心导致的。所以凡事要辩证对待,不可一味地偏执于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总之,君子远庖厨,呼唤的就是一颗恻隐之心。对万物常怀恻隐之心,愿意珍重一切生命,这样也就找到了做人的快乐。P110-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