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 字数: 34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斯蒂芬·卡尔博格(Stephan Kalberg)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631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韦伯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提炼出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分析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他对中国儒学、印度种姓制度和古代以色列一神论的分析。作者还利用韦伯这一分析范式解剖了四个现当代案例: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现代公民的文化基础,19世纪德国的文化悲观主义以及“工作”在当代德国社会的“位置”,展现了韦伯比较历史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在今天的实用性。
目录
全书导论
第一部分 重构主题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斯·韦伯对理性的分类:理性化历史进程的分析基础
第二章 观念的“动态自主性”对社会学家是否重要?马克斯·韦伯论彼世救赎宗教的起源以及当代美国社会群体的形成
第三章 世界观对过去与现在的影响:马克斯·韦伯论一个被忽视的社会学概念
第二部分 韦伯的因果分析模式
导论
第四章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过去与现在恒久而紧密的交织
第五章 宏观比较:防范措施(precaulion)、可能性、成就与
第六章 理论框架与因果方法论
第三部分 重构韦伯作品的重要进展:儒教、种姓制度与古犹太教的兴起与发展
导论
第七章 儒教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第八章 印度种姓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第九章 古代以色列一神教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部分 应用韦伯Ⅰ:深层文化的重要性
导论
第十章 禁欲新教的遗产和美国人的独特性:美国的政治文化
第十一章 现代公民身份的文化根基
第五部分 应用韦伯Ⅱ:多因果分析与脉络——遇合分析
导论
第十二章 文化悲观主义的起源和扩张:20世纪早期德国公私领域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当代联邦德国的文化和对工作的定位:一项韦伯式的型构分析和比较分析
第六部分 结论:把韦伯带回
附录Ⅰ 社会诸领域在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的中心地位:维尔纳·桑巴特的挑战
附录Ⅱ 马克斯·韦伯的情感社会学:一个初步分析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