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术史叙事与艺术经典的重构(5)

艺术史叙事与艺术经典的重构(5)

  • 字数: 4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90319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伦敦、爱丁堡、都柏林、巴黎……除了这些大都市,关于2018年的夏天,我们还记住了什么?时光从生活的表面滑落,许多记忆悄然而逝。每次聚会,大家都会念叨起我们的文集。我们知道,所有人都希望那些照片、文字和自己写下的感悟能够唤回更多——如同希望生命本身能够毫发无损地留存下来一样。
《艺术史叙事与艺术经典的重构(5)》继续了这套文集的根本宗旨与基本体例,我们把它看作团队的一块纪念碑,用“发现经典2018:中英当代艺术交流与研修计划”为主题,来刻画我们的整体面貌和生命感觉与情绪。
作者简介
彭肜,哲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研究,并从事艺术策展与批评活动。著有《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此在的图像》《乡土的谱系》《永恒的原乡》(合著)等专著。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巴黎LISSUE艺术空间、JOSSEF画廊、北京今日美术馆、时代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成都文轩美术馆等策划主持了多次当代艺术展览。
支宇,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批评研究。著有《中国新批评》《术语解码:比较美学与艺术批评》《图像的变乱: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永恒的原乡: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研究》(合著)等个人学术著作,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重释经典:艺术史叙事与经典阐释
写实油画的中西路径
——从弗洛伊德到刘小东
投射中的主体性找寻
——“真实”的隐退与浮现
感性与后感性:死亡的面孔
——以马克·奎恩与孙原、彭禹作品为例
从“平面”到“立体”:材料、技术与时空的多种构建
——以葛饰北斋与埃米尔·加勒为例
延异的图像
——从比亚兹莱到叶灵凤
中欧水彩儿童绘本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西服饰中的异域想象(1910-1930年)
视觉的编织:东、西方花卉图像中的时间维度与思维投射
——以威廉·莫里斯与恽寿平的作品为例
逝去年代的怀旧与追忆:维多利亚题材电影中的女性服饰研究
视觉场域的方圆之间
——以培根三联画与陈安健“见证交通茶馆”为例
柯布西耶集合住宅设计背后的伦理思想研究
普莱意识批评思想的中国之旅
茶之物的记忆
——跨文化视野下东西方“茶”主题设计的美学话语
交流、渗透与融合
——新艺术运动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设计的相辅相成
从无序的银盐到有序的像素
从“有”至“无
——杜尚和艾未未作品中的观念性表达
游移的余光:中西图像的叙事与身份转变——以劳特列克《红磨坊的舞会》与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创伤书写的冲动与密码化的语言
融通与激变:20世纪20年代比亚兹莱对上海平面设计现代性的”瞬间“效应
……
第二部分 致敬经典:艺术随笔与对话
第三部分 “叠映2018”作品展、跨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
第四部分 艺术课堂:从教室到现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