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ZZ西藏文艺兵65年燃情大写真/雪域红飘带/臧正轩

ZZ西藏文艺兵65年燃情大写真/雪域红飘带/臧正轩

  • 字数: 4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臧正轩
  • 出版日期: 2016-02-01
  • 商品条码: 978722009624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3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入藏士兵的青春是狂沙、风雪、枪声、血泪——读懂西藏不为人知的一面。 2. 数十年前的西藏,质朴得让人流泪。数十年前的西藏往事,纯真得让人感动。 3. 作者用图片、歌词与文字,讲述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西藏往事。 4. 真实还原一个容易被误解的团体——文艺兵。他们曾经跋山涉水,历经风霜;他们曾经在泥泞中翩翩起舞,在风雨中放声高唱。
内容简介
掀开臧正轩所著的《雪域红飘带(西藏文艺兵65年燃情岁月大写真)》,闪动在眼前的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是一幅幅文艺战士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凝结成的鲜活画面。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进藏征途中,还是在豪气冲天的筑路工地上;无论是在平叛制乱的激烈斗争中,还是在民主改革的激情岁月里;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对敌作战中,还是在风雪弥漫的千里防线上……高原文艺兵用歌声和舞姿讲述着西藏的奇美壮丽、藏族同胞的淳朴淡然、驻藏官兵的忠勇豪迈。他们歌颂雪域的传奇!他们也是雪域的传奇!
作者简介
臧正轩,作家。
目录
序章 从豫皖苏到 “天府之国”
第一章 将文艺旗帜插上康藏高原
1.西藏!西藏!
2.西进甘孜城
3.生活高原化
4.不一般的“娃娃班”
5.赶着牦牛到昌都
6.甘孜800文艺兵
7.魂断达马拉
第二章 把毛主席的太阳带到圣城去
1.归宿是江孜
2.沸腾的日光城
3.歌舞“江南”行
4.要精神也要食粮
5.江涛的艺术标准
6.欢迎班禅大合唱
第三章 在军旗引领下永远向前
1.奔忙的后方文工团
2.打通雀儿山
3.“一专三会八能”
4.爱战士,爱高原1
5.大胆怀疑,大胆揭发1
6.走向民族化
第四章 平叛前后的峥嵘岁月
1.仰望天安门
2.走近“最可爱的人”
3.置身平叛的硝烟
4.枪林弹雨药王山
5.彩虹万里耀北京
第五章 战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登临珠穆朗玛
2.“棒槌”从这里开窍
3.战地盛开文艺花
4.一路凯歌进京师
5.周总理的西藏情结
6.汉藏母子情
第六章 从雪域高原走向世界各地
1.他们从雪山走来
2.鱼水深情《洗衣歌》
3.出访尼泊尔
4.毛主席的光辉
5.三个话剧高潮
第七章 抹不去的 “”记忆
1.“”狂飙上高原
2.“两团一队”的“”命运
3.巡演在边境一线
4.丢人丢到兰州去
5.首闻“雪域孤岛”
6.不一样的“”遭遇
第八章 雪域军营的文艺之春
1.首都再唱《洗衣歌》
2.复苏的高原
3.作风永远是保证
4.重建军区宣传队
5.舞台搭到边防线
第九章 站在新的文艺起点上
1.宣传队升格为文工团
2.愿为“嘎布叫”
3.演兵就得当好兵
4.从“雪域之恋”到“雪域军魂”
5.冰峰雪莲艳香江
第十章 唱响跨世纪文艺之歌
1.世纪“双拥”的西藏风
2.激情的和平使者
3.从“当兵走西藏”到“雪域边关情”
4.“天下好看的女中音”
5.为生命高度而歌
6.军歌嘹亮唱边关
后记
摘要
    演出前,粟裕、宋任穷,还有其他几位首长作了简短讲话。大家压根儿也没想到,竟能在这次观摩中,亲眼目睹我军这么多有名将领的风采。特别是粟裕司令员,个头虽不高,但英姿勃勃,那从容镇定的神态,加之“战神”般的威名,使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演出一开始,台上那好几排小提琴、大提琴等各式的乐器,一下就把大家给镇住了。对于军区文工团的同志们来说,这真是太稀罕了,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恨不能跑上台去摸一摸。
     再就是人家的化妆,一个个化得好看极了,粉扑扑的脸蛋儿,黑黑的眉毛,红红的唇……合唱队穿着整洁的草绿色军装,打着花样的绑腿,每人手捧一个紫红色封面的歌谱夹,按高中低分声部专业地演唱……更不用说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了。想着自己演出时化得黑一片红一片的花猫脸,身着自染的灰布军装,齐声唱到底的“合唱”……大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很快,文工团迎来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创演任务。
     这天上午。朱子铮被通知到王幼平的办公室。
     “我记得不错的话,歌剧表演是你的拿手戏啊!”望着局促不安的朱子铮,王主任率先打开了话题。
     “我在华野政治部文工团时,是演了一些歌剧节目,像《军民一家》《白毛女》,还望首长……”朱子铮连连点头,对王主任说。
     “我可是你的忠实观众啊!不过你的重头戏,还得算《血泪仇》。我看你演的王老汉就不错,让人很受教育。”王主任接着说,“《血泪仇》是一部反映土地改革的好歌剧,它在解放区的土改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艺是为政治服务的,你们团也要上演《血泪仇》这样有分量的节目啊!”
     朱子铮愣住了!上演《血泪仇》这样的大型歌剧,谈何容易!就文工团眼下这些演员的基础――
     “没想到吧?”王主任一眼便看透了朱子铮的心思,“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困难再大也得上.这是斗争的需要!”
     看到朱子铮沉默不语,王主任的语气缓和了一些:“眼下主要有什么困难,我尽力帮你们解决。”
     “我想从一分区文工队要3名演员,不知主任同意不?”朱子铮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只要你看上的,别说3人,就是10人我也让你们调。”王主任爽快地答应了。
     “还有什么困难吗?”王主任又问。
     “没有了。”从此,“文艺是为政治服务的”这句话,便深深地印在了朱子铮的脑海里。
     从王主任那里一回来,朱子铮就开始酝酿歌剧《血泪仇》的排演。他首先确定了扮演王仁厚夫妇、儿子儿媳、孙子以及田保长、特务医生等角色的演员.他自己仍然在剧中扮演王仁厚老汉。
     紧张的排练工作开始了。《血泪仇》情节简练有趣,曲子也轻快动听。饰演王仁厚妻子的歌唱演员陈翠,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掌握了全部词曲。但等到正式排练的时候,她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了。在饰演王仁厚妻子带着“儿媳”控诉田保长这一节,没走几步就被朱子铮叫“停”了!
     “怎么了?”陈翠不解地望着他。
     “演戏怎么能像平常那样走!要这样,瞧,这样,这样……”朱子铮边说边示范着,嘴里还唱开了。
     “太美了!”看到朱子铮走得那么有节奏、那么有韵味儿,陈翠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
     “你学呀,跟着我走步子!”朱子铮回头招呼陈翠。
     陈翠当即甩开手,迈开步子,笨拙地跟着朱子铮走了起来。
     “哎呀,咋这么别扭呀!我不练了!”陈翠见自己总是做不好,气得直嚷嚷。
     “为什么?”朱子铮瞪圆了一双大眼睛。
     “我身上没有戏剧细胞!”陈翠回答道。
     “细胞?啥叫细胞?谁生来就会演戏?不都是学的吗?”朱子铮像哄小妹妹似的说:“别生气,来,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你。”
     然而,陈翠不是乱了脚步,就是忘了演唱;不是忘了跳,就是忘了比。
     朱子铮可真够耐心,不厌其烦地做着示范,纠正着陈翠的动作……
     几个小时下来,陈翠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朱子铮更是喊哑了嗓子,汗水渗透了背心。
     P8-P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