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致敬英雄——2020抗疫报告文学集

致敬英雄——2020抗疫报告文学集

  • 字数: 2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06787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国内首部抗疫报告文学集,光明日报重磅推出 ☆ 直击战“疫”现场,全景展现全民抗疫图景 本书全景展现抗疫现场,尤其是举世瞩目的武汉现场,从战“疫”部署、医院建设、医护资源调配、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及各方支援、全国响应等,为我们贡献了一幅复杂而宏阔的抗击疫情图卷。江永红从历史的角度坚定全国必胜的信心;纪红建从全民战“疫”的高度,讲述了全国的响应与支援;何建明提供的上海抗疫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做法,不是公布当地的管理条款,而是以真实个体介入现实管理之场;李春雷笔下的春天,不是一个虚幻的春天,而是从一个年轻医护的生命事业之路中挖掘出的春天……每一篇报告文学都有温情与厚度。 ☆ 深入战“疫”一线,讲述中国抗疫故事,致敬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 作者深入战“疫”一线实地采访,记录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催人泪下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凡人善举——医务工作者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深深的印痕,全国军民披星戴月驰援湖北,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深夜坐在高铁上小憩,春节在家休假的护士千方百计骑车数百里也要赶回武汉,普通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争当志愿者默默无闻做奉献…… 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致敬了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生动样本。 ☆ 汇聚众多著名作家和一线记者,作者阵容强大,王蒙作序 本书作者阵容强大,包括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湖北作协签约作家普玄、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江永红、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以及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的知名记者等。不少作家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家、“五个一”工程奖等。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王蒙先生为本书深情作序。 ☆ 120余幅抗疫一线的高清图片,忠实记录战疫现场 书中收录的120余幅来自抗疫一线的珍贵摄影图片,具有极为重要的史实价值。 ☆ 附赠有名播音员朗读的有声版,扫描免费收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光明日报重磅推出的抗疫报告文学集。在这次伟大的抗疫斗争中,众多著名作家、记者纷纷奔赴抗疫最前线,含泪记录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催人泪下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凡人善举——医务工作者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深深的印痕,全国军民披星戴月驰援湖北,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深夜坐在高铁上小憩,春节在家休假的护士千方百计骑车数百里也要赶回武汉,普通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争当志愿者默默无闻做奉献……这些报告文学以感人的故事、丰富的细节、文学化的表达,在光明日报大篇幅、高规格、高质量地刊发后,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世界,引起普遍关注,被广泛转载,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生动样本。
作者简介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专享标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时代,《光明日报》继续定位思想文化大报。 具体作者: 王蒙:作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新中国70年以来第一个获得共和国荣誉称号的作家; 江永红:《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王国平:光明日报记者; 纪红建:中国作协会员,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熊育群:广东文学院院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张国云:中国作协会员,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得者; 晋浩天:光明日报记者; 章正:光明日报记者; 何建明: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三获鲁迅文学奖(第一、二、四届),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一、二、三、四届),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十一、十二等); 普玄: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签约专业作家; 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春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三、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家获得者(第四届等); 曾散:中国作协会员; 王昆:中国作协会员; 李琭璐:中国作协会员; 谢沁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协签约作家;
目录
信心,从新中国防疫史中来——写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江永红
那些汇聚起来的力量/王国平
决战ICU/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人民战"疫"/纪红建
与你的名字相遇——写给白衣战士/李舫
守护苍生——记战"疫"中的钟南山/熊育群
白衣天使在作战/张国云
那些匆匆而过的英雄本来如此平常/晋浩天章正
平凡英雄,社区战"疫"/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何建明
他们的名字叫美德/普玄
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李朝全
三月正青春/李春雷甘心/曾散
老唐这一路/普玄
火神山的"义渡人"/王昆
哭笑天使/李春雷
我来自北京/李碌璐
医者伯礼仁心接力——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谢沁立
摘要
     信心.从新中国防疫史中来——写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 江永红 小小口罩立下大功 一个陌生的瘟神,引发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还在中国游荡,疫情防控激战正酣,口罩成为这一特殊时段的一道“风景”。 眼前的口罩让人一下子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口罩。1911年1月,在东北哈尔滨,从前一年年底开始暴发的鼠疫势头正劲。在这次防疫战中,一个中国防疫目前有名的“赌局”出现了,“赌”啥?要不要戴口罩。一方为清廷任命的东北防治鼠疫总医官、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伍连德博士,他坚持医护人员和疫区人民一定要戴口罩;另一方为法国名医、天津北洋医学堂监督(校长)兼首席教授梅斯尼,他坚决反对戴口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伍连德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尸体解剖,发现此次流行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腺鼠疫的新型肺鼠疫,人传人的特点非常鲜明,因此他制定了包括隔离、消毒、人户登记、患者集中收治、尸体火化、人人戴口罩等在内的防疫措施。然而,戴口罩这一条遭到几个大权威的反对,反对的理论根据是鼠疫只有鼠传人,没有人传人,戴口罩是多此一举。这个理论是被誉为“日本细菌学之父”的北里柴三郎等人提出的,是上了教科书的,而伍连德发现的人传人的肺鼠疫,书上没有。于是梅斯尼与伍连德“打赌”,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他坚决不戴口罩,结果1天之后他就感染上人传人的肺鼠疫,6天之后就不治身亡了。他为自己的固执“赌”掉了生命,同时也用生命证明了伍连德的正确。他的死让伍连德的防疫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伍连德亲自设计了加厚口罩,并开设了一家口罩厂,免费给民众发放口罩。在综合治理下,哈尔滨的鼠疫于3月1日被扑灭,仅用了67天。哈尔滨的鼠疫防疫战是中国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防疫第一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疫目前的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措施中有两项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一个是尸体火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体火化(此前有个体火化);一个是戴口罩,疫区全民戴口罩是破天荒的(此前只有教会医院的医护人员戴)。这次防疫战的胜利,让国人第一次见识了科学防疫的巨大威力。很多人未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口罩,居然在战胜鼠疫过程中立下大大的功劳。从这个意义上说,口罩是中国开创科学防疫过程历史新阶段的见证者,是战胜瘟疫的“钟馗”,相信在今天也一定能给人民带来福音。 在防疫上,新中国没有打过败仗 据史书记载,一次大疫,死者少则数万,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温气疫疠,千户灭门”(王充《论衡·命义》),“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植《说疫气》)。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传染病仍然肆行无忌,危害甚烈。在1950年9月政务院第49次政务会议上,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报告说:“我国全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1亿4千万人,死亡率在30%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伤寒、痢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危害优选的疾病,而黑热病、日本住血吸虫病、疟疾、麻风、性病等,也大大侵害着人民的健康。”这么多传染病,难以一一细说,只说全国流行最普遍的“年年发生,月月出现”的天花,每年就夺走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生命。据1950年湖南省岳阳市的调查,患天花的人占总人数的13.6%。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情形更加严重,据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的调查,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族民中竞有近半数得过天花。全国天花患者知多少?没有统计,超过千万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人们发现: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中国就再没有人变“麻”了(人出天花后会在脸上留下麻点),几乎见不到因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而变成跛足的人了,还有许多让人闻之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也难得听说了。是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免疫手段实现了消灭天花,消除脊灰,基本消灭了鼠疫、霍乱,有效控制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据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1978年至2014年,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结核、破伤风等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幅达99%以上。 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消灭天花的时间是1961年,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的时间是1979年,我国整整提前了18年。我国从1994年开始再无本土脊灰病例,比世界卫生组织预定的2000年消除脊灰的目标提前了6年。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