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神奈川冲浪外 从传统文化到

神奈川冲浪外 从传统文化到"酷日本"

  • 字数: 40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美)南希·K.斯托克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681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本“刚刚好”的文化史入门读物,一次精彩的全景式观察。如果说《神奈川冲浪》是日本文明卷起的浪花,《神奈川冲浪外》则展示了托起浪花的广阔大海; ★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日本概论”课程讲义为底稿,依照历史进程梳理文化关键点,是接触日本小说、电影、游戏、纪录片等的文化元素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文学,战国乱世的群雄,茶道与歌舞伎怎样影响了日式风物,偶像组合与精灵宝可梦又是如何输出到全世界…… ★跳出以阐述精英文化为主的固定范式,特别关注日本史中的日常生活、消费特点与性别差异,对流行文化多有着墨; ★非亚洲研究者的全球视角,整合文化关键点,从大众熟知的事物出发,解读现代日本文化输出背后的历史传承; ★根据章节内容,每章后均附有超值“推荐影片”及“扩展阅读书目”。内容贯穿“樱花书馆”全系列,扫清阅读障碍,不再“雾里看花”; ★图文并茂,中文版追加8P全彩插图及《日本战国形势图》《南蛮屏风图》。
内容简介
《神奈川冲浪》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千年来,伴随着与中国及西方的交往,日本在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美学特点。20世纪的近代化让“和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亚洲之外,21世纪的“Cool Japan”战略更将其推向全世界。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文明进程的通识作品,从史前考古发现开始,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宗教发展与艺术成就,梳理精英文化与流行文化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日本文化研究者南希·K.斯托克(Nancy K. Stalker)教授,在书中探讨了日本人生活中大量引人入胜的细节,除文化领域外,还特别关注日常生活、消费特点与性别差异,以及21世纪日本文化输出对全球的重要影响。本书站在全球视角,从大众熟知的文化艺术作品出发,深入《神奈川冲浪》之外的日本。
作者简介
南希·K.斯托克(Nancy K. Stalker),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与东亚研究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同时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客座教授。现执教于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的文化、性别与20世纪的日本。著有Prophet Motive: Deguchi Onisaburō, Oomoto, and the Rise of a New Religion in Imperial Japan。
目录
第一章 日本早期
第二章 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第三章 品位之治:平安时代的贵族生活
第四章 武士阶级的崛起与统治
第五章 解体与再统一
第六章 保持控制:德川幕府文化
第七章 江户时代的流行文化:浮世及其他
第八章 直面西方,接纳不同
第九章 现代性及其造成的民怨
第十章 帝国与战争文化
第十一章 战败与重建
第十二章 作为文化超级大国的酷日本
索引
摘要
     地理与气候 日本群岛由4座大岛和6000多座小岛组成,多数岛屿无人居住。日本群岛的总面积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或意大利相等。从北到南,4座大岛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诸小岛中,南部琉球岛链的冲绳与本州北部沿岸的佐渡岛人口密度优选。近海的地理位置不仅对日本的岛国文化与社会影响甚深,也为日本国民提供了主要饮食来源,影响着日本的气候,但同时令日本难与邻国往来沟通。日本距中国800公里,距最近的韩国仅200公里①,远一分则无法吸收经由朝鲜半岛移民传播的文字、佛教与儒家学说等中华文明,近一分则臣服于中国之威势,无法形成独有的语言与物质文化。 日本地表约80%为山地,森林覆盖率极高。大量死火山与活火山提供了丰富的温泉资源,亦导致地震频发,全国每年大小地震可达千次。日本第一高山为富士山,是一座高3775米的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出现在18世纪。8世纪到12世纪,富士山尤为“活跃”,被民众视为富士山女神发怒的迹象;如今,富士山成为日本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与自然风光。日本仅有四分之一的陆地适于居住,人口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日本海和濑户内海沿岸,河谷地区,以及少见的平原地区,尤其是本州岛东北部的关东平原(东京所在地)和日本中部的近畿平原(京都、奈良和大阪所在地)。如今,日本逾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上述地区的拥挤都市中,农村人口密度则小得多。现代交通工具出现前,山地地区出行不便,因此,各地出现了不同的方言、生活方式、农作物与生物群落。 广袤的日本群岛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北部地区和本州岛西北部沿岸冬季寒冷多雪,冲绳地区则冬季温和、夏季呈现亚热带气候特质。首都东京约与洛杉矶纬度相同,夏季炎热潮湿,六至七月雨水充沛。九月起,日本台风肆虐,暴雨席卷诸岛。日本的春、秋最为怡人,是赏樱花和枫叶的好时机,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数世纪以来,鲜明的季节变化—直是日本艺术与诗歌偏爱的题材。史前时期的日本 日本人的祖先是谁?他们来自何方,何时在我们称之为“日本”的群岛定居下来?最早的日本人可能来自太平洋群岛或东南亚地区,但历史文献中无法找到相关记述。《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日本最早的编年史,均提到了日本群岛的神话起源,但这两本书成书于8世纪早期,大大晚于日本起源之时,对远古历史描述的准确性不可考。因此,调查日本史前文化的起源必须依赖考古学家的发现。日本全境有数千可用的考古遗址,因此,考古学在日本是极受欢迎的一门研究学科。发掘结果显示,日本群岛早在约50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的迹象,亦留存有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迹。 地方志出现以前,日本的史前时期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距今约35000年到1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5000年前到公元前900年的绳文时代、约公元前900年至250年的弥生时代和250年至600年的古坟时代。每一时代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但相互间连续性较强。数千年间,旧石器时代文化逐渐过渡为绳文时代的制陶、狩猎和采集文化,再到弥生时代的冶金技术与农业发展,最终至古坟时代出现了被称作“古坟”的大型墓穴,也是当地统治者征募数万劳工建成的纪念建筑。需注意的是,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分隔并不明显,相邻阶段存在重叠:制陶、制盐及建筑工艺始于绳文时代,其应用一直持续到弥生时代冶金与优选农业技艺出现后,历时颇久。 20世纪90年代前,考古学家普遍认为日本当代国民多为绳文人后代。如今,通过研究头骨和牙齿的DNA,多数人相信日本人口为二元结构,祖先既有来自南部的绳文人,也有稍晚时期的移民——这些移民与绳文人特征不同,在弥生时代与绳文人相融合。从基因角度讲,多数当代日本人与这些晚期移民血缘更近。不过,现在在冲绳人与阿伊努人,也就是北海道原住民身上仍可见绳文人特征。绳文时代的发展 公元前15000年左右,日本群岛北部和东部的人口掌握了用黏土制作容器、小雕像及通过明火烘烤来加固制品的技艺,由此制成的陶器为绳文时代的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烹饪食物变得更为简单,收集来的食物可以储存在容器内,居住地也无须被禁锢在紧邻水源处。人们用罐子将海水煮沸,产生的盐可用于保存食物。绳文时代历时极长,足有万年之久,因此,该时期产生的陶器形状多样,装饰性标识也各有不同,随时间和地域而改变。从史前时代到当代社会,制陶业一直是日本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