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别让爱成恨

别让爱成恨

  • 字数: 1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作者: 武斌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670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内心的一个小小的世界,它需要被尊重、需要被保护,他的每一个小举动、小表情你都看懂了吗?你是否看到他内心那份小小的骄傲?
别让你的爱变成了孩子的恨,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
今天起,用心贴近孩子吧,别让爱成为另一种暴力!
目录
第一章 读懂孩子内心情绪表达方式
NO1 特殊的呼救方式心情不好哭给你看
NO2 夜晩闹一闹——读懂孩子独特的睡眠规律
NO3 睡觉縮成团——恐惧心理的表现
NO4 只让妈妈抱——宝宝的自我防御
NO5 爱在地上滚一倔强的心理坚持
第二章 读懂孩子的行为意识
NO1 不愿分享——独占心理的集中反映
NO2 孩子好动——特殊的探索方式
NO3 爱用牙齿晈一一表达情绪的筒单方式
NO4 模仿行为——学习的最初方式
NO5 棉花糖一样黏人————离焦虑症的突出表现
NO6 能做的不愿做——依赖心理的典型行为
NO7 不如意时发脾气~第一反抗期的到来
……
摘要
    专家聊天室:读懂宝宝夜晚爱闹的心理情绪
    在中国,有的健康宝宝都会出现夜晚哭闹现象。这属于一种适应性行为,宝宝夜间爱哭闹无非是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左右的,家长首先应该确定孩子爱哭闹是不是受生理因素影响,如室内温度不适宜,饿了,渴了,缺乏微量元素等外部因素所致。
    如果一切正常,那便得从心理方面着手,三岁前的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抑制功能较为薄弱,白天大多数时间都浸泡在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大脑受到强烈的刺激,晚上睡着以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当思维控制不住就会引发在睡眠中突然哭闹。如做噩梦一般。
    总体来说,对于幼龄宝宝夜间哭闹的心理我们可以统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溺爱型心理 过度宠爱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溺爱式培养是社会家庭幼儿教育的通病,家长对于孩子的需要往往缺乏“延缓”和“拒绝”的分离反应,当孩子以“哭闹”为抗议性的形式表达需求时,家长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避重就轻,理所当然地承担孩子情绪反抗所导致的后果。家长之前的“迁就”便会让孩子习惯性地将问题推给家长,依赖心理愈见强化,当家长一时间无法达到孩子心理的期望值时,孩子就会以破坏性.或者冲突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尤其是隔代教养、单亲家庭、性格缺陷抚养者,很容易被孩子的心理需求所控制。
    2.自我型心理自我中心型人格影响性格养成
    自我中心型人格来源于夸大的自我形象,然而自我形象只不过是孩子的主观感受,抚养者无条件的满足会将孩子的主观意识变成客观事实。幼儿时期,孩子受自我中心陶醉的人格特征支配,只要家长对他稍有怠慢,便会以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夜晚睡眠时间尤为严重。如自我中心陶醉的人格特征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矫正.随着年龄的长成,其性格多会以自我为中心,支配他人满足自己,推卸责任,把挫败归于别人,成功归于自己,在性格养成方面我们定义为控制性、推卸性、归外因的性格范畴。
    3.缺乏型心理关爱缺乏综合症促使其哭闹
    关爱缺乏综合症是一种分离性焦虑情绪心理,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精神紊乱,任性多动,睡眠困难,躁动哭闹等。渴望父母的关爱,是所有幼龄宝宝潜在的心理需求,幼龄儿童基本上没有独立自理能力,依恋行为较为严重,一旦与依恋对象分离,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躁动因素,*终以哭闹的形式进行反抗。如张女士的孩子,常年由隔代人教养,一旦换成保姆教养便会哭闹不止,这并不是保姆不够细心,根本原因还是宝宝依恋心理较强,理想与需求有落差,所以经常啼哭不止,这是幼儿的一种抗议形式。
    4.失宠型心理特殊行为会强化孩子的心理需求
    失宠型心理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强化出来的结果,如孩子受委屈之后,家长安慰过度,为安抚孩子受挫的心理,过于迁就孩子,强化孩子哭闹行为。又或者生病期间教养者对孩子过度宠爱,稍微不舒服家长都会过于紧张,呵护备至,可谓是百依百顺,不管是不是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会竭力满足,等到孩子情绪平稳,或者病愈之后,多半会按照强化后的条件要求家长,如家长达不到自己心中的期望值,孩子心理上便会产生失宠的错觉,外部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并不时地大哭大闹。
    5.协调型心理生理条件和心理认知存在差异
    宝宝晚上睡觉前爱哭闹,这就是我们俗话里说的“闹觉”,睡前闹一闹是所有宝宝的天性,其主要原因是宝宝年龄太小,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晚上睡觉前宝宝生理上已经很疲惫不堪,可心理上还想玩,如此一来,心理和生理不协调便会哭闹不止。另一方面就是白天孩子思维过于活跃,或受到外部条件的刺激,大脑保持着长期兴奋状态,晚间很难入睡。入睡后经常半夜惊醒哭闹。当然白天活动量太少,运动不足,夜晚迟迟不肯入睡,这也是导致孩子晚上哭闹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执行方案:解决宝宝闹觉难题
    睡眠是孩子的精神的源泉,只有良好规律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精神饱满,进而减少哭闹次数,这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个重要环节。
    据统计,难以抚养的幼儿约占出生幼儿的10%左右,这类宝宝对新环境很难适应,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睡眠则是反应宝宝心理和生理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睡眠状况窥破孩子内心的心理波动,只有读懂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家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用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平息孩子的哭闹。
    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