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国学梯级公开课6
字数: 165000
装帧: 线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摩罗、杨帆
出版日期: 2018-06-01
商品条码: 978755943296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适合青少年及国学爱好者阅读的国学入门书,每本40篇千古雄文,精选市面上同类书鲜有收录的“冷门”佳作,备受中高考文言文阅读青睐的高频选文全面收录! ★ 重难点字词名家详注,针对国学初学者设计,生僻字全注音,译文逐字逐句翻译,打造人人都能诵读的经典读本! ★ 每课九大板块,题解、人物故事、赏析与写作指导、延伸知识、思考与训练等全方位深度解析古籍原文,确保讲透、好懂! ★ 内容设置由易及难、步步进阶,选文大多故事性极强,有趣而不枯燥;注释和延伸知识力求精准到位,更强调知识性与人文性,使读者获得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赏析与写作指导,为读者指点迷津,借鉴名家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思考与训练,助力读者逐步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 ★ 超豪华锁线装帧,特殊印银工艺,时尚与古典的完美结合,尽显国学之美!
内容简介
《国学梯级公开课6》收录刘伯温、郑板桥、戴名世、吴承恩、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马迁、梁启超、戚继光、张之洞、等名家经典,囊括寓言、策论、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奏疏等文体,涉及经学、史学、画论、军事理论、历法等学科。其中集部文章《有道之士杜五郎》写一个农民的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先轸自杀式冲锋》写尽人世无奈。《副课文》以故事为主,主要选自《宋史》、刘伯温《郁离子》、蒲松龄《聊斋志异》。
作者简介
摩罗,江西都昌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招收文化战略专业和国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国学教育专业博士生。经崖书院读书会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国王的起源》《思想家:司马迁的新帽子》等。 杨帆,江西都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审。主要著作有《太阳的朗照:梁启超国民性研究文选》(合编)、《月亮的寒光:鲁迅国民性批判文选》(合编)、《人性的复苏:国民性批判的起源与反思》(合编)等。
目录
集部 第一课 有道之士杜五郎 _〔北宋〕沈括…………………………… 002 赏析与写作指导 安贫乐道一村夫 ………………………… 007 延伸知识 商鞅给庶民封了啥爵位? …………………… 009 副课文 矫世变俗王安石 _ 《宋史》 ……………………… 011 第二课 衡阳《彭氏谱》序 _〔清〕曾国藩………………………… 014 赏析与写作指导 文无定法 ………………………………… 020 延伸知识 族谱可能早于国史 …………………………… 021 副课文 百代文宗苏东坡 _ 《宋史》 ……………………… 023 第三课 南山集序 _〔清〕方苞… …………………………………… 026 赏析与写作指导 胸中有书数百卷 ………………………… 031 延伸知识 戴名世之死 …………………………………… 033 副课文 宋太祖陈桥兵变 _ 《宋史》 ……………………… 035 第四课 圣王仁德 _〔西汉〕刘向……………………………………… 037 赏析与写作指导 怎样才算圣王? ………………………… 041 延伸知识 汉武帝重设军功爵位 ………………………… 042 副课文 江万里让度宗别哭 _ 《宋史》 …………………… 044 第五课 晏子谏景公饮酒 _《晏子春秋》… ………………………… 047 赏析与写作指导 让君王节制爱好有多难 ………………… 049 延伸知识 练好口才谋大功 ……………………………… 050 副课文 岳飞挽弓三百斤 _ 《宋史》 ……………………… 052 经部 第六课 危邦不入 _〔春秋〕孔子……………………………………… 056 赏析与写作指导 愚不可及现真义 ………………………… 061 延伸知识 无友不如己者 ………………………………… 064 副课文 仕途中豪侠风 _ 〔清〕陈其元 ……………………… 066 第七课 直道而行 _〔春秋〕孔子……………………………………… 068 赏析与写作指导 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 ……………… 073 延伸知识 父亲偷羊儿子必须告发吗? ………………… 077 副课文 金华斗牛俗 _〔清〕陈其元 ……………………… 079 第八课 推恩保民王天下 _〔 战国〕孟子…………………………… 082 赏析与写作指导 绞尽脑汁推王道 ………………………… 090 延伸知识 明代皇室爵位等级及俸禄 …………………… 092 副课文 柳秀才 _ 〔清〕蒲松龄 …………………………… 093 第九课 恒产恒心治礼义 _〔战国〕孟子…………………………… 096 赏析与写作指导 训练口才和辩论术的范本 ……………… 102 延伸知识 齐宣王与稷下学宫 …………………………… 104 副课文 历代官名官制之同异 _ 〔清〕陈其元 ……………… 105 第十课 先轸自杀式冲锋 _〔春秋〕左丘明………………………… 108 赏析与写作指导 襄公先轸都有难言之隐 ………………… 114 延伸知识 三大事件结凤尾 ……………………………… 116 副课文 于江 _ 〔清〕蒲松龄 ……………………………… 118 史部 第十一课 李牧抗匈奴 _〔西汉〕司马迁………………………………… 122 赏析与写作指导 歼敌十万保华夏 ………………………… 128 延伸知识 反间计的神威 ………………………………… 130 副课文 贪利贪德辩 _ 〔明〕刘伯温 ………………………… 131 第十二课 甘茂伐宜阳 _〔西汉〕司马迁………………………………… 133 赏析与写作指导 君王盟誓方出征 ………………………… 137 延伸知识 九鼎牵动霸王心 ……………………………… 138 副课文 忧时 _〔明〕刘伯温 ……………………………… 140 第十三课 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 _〔西汉〕司马迁…………………… 142 赏析与写作指导 惊世口才破危局 ………………………… 146 延伸知识 梁园光芒照李白 ……………………………… 148 副课文 德量 _〔明〕刘伯温 ……………………………… 152 第十四课 陆凯陆抗谏吴主 _〔北宋〕司马光… ……………………… 154 赏析与写作指导 文字之美和语感之美 …………………… 159 延伸知识 如何理解“更穷奢极欲” …………………… 162 副课文 天下贵大同 _ 〔明〕刘伯温 ………………………… 163 第十五课 袁崇焕宁远大捷 _《明史》………………………………… 168 赏析与写作指导 塑造人物三五法 ………………………… 175 延伸知识 满族的起源 …………………………………… 176 副课文 辞祸有道 _ 〔明〕刘伯温 …………………………… 177 子部 第十六课 古初有物乎 _〔战国〕列子………………………………… 180 赏析与写作指导 中国文化的健康基因 …………………… 184 延伸知识 清朝武功臣爵位等级和俸禄 ………………… 185 副课文 切直敢言欧阳修 _ 《宋史》 ……………………… 188 第十七课 原君 _〔明〕黄宗羲…………………………………………… 190 赏析与写作指导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 194 延伸知识 无君社会并非天堂 …………………………… 196 副课文 宋太祖宽法慎杀 _ 《宋史》 ……………………… 198 第十八课 均天下 _〔明〕王夫之………………………………………… 201 赏析与写作指导 天下为公中国梦 ………………………… 205 延伸知识 清朝皇室爵位等级及俸禄 …………………… 206 副课文 王安石论尧舜之治 _ 《宋史》 …………………… 208 第十九课 度人即度己 _〔清〕谭嗣同………………………………… 211 赏析与写作指导 度众生之外无佛法 ……………………… 215 延伸知识 爵位世袭与世袭罔替 ………………………… 216 副课文 文天祥就义元大都 _ 《宋史》 …………………… 217 第二十课 菊 _〔明〕李时珍… …………………………………………… 221 赏析与写作指导 人与万物的信息互动 …………………… 232 延伸知识 万古不朽的药学经典 ………………………… 234 副课文 朕祀天地实为苍生也 _ 《宋史》 ………………… 236
摘要
第一课?有道之士杜五郎 ???????????? ??〔北宋〕沈括 一位经常挨饿的农民,近年得乡人匀给他30亩农田,自耕自养,勉强能够吃饱,于是非常知足,主动放弃卖药、择日业务,把这些机会让给其他困难者。其心如止水、恪守清贫的人生态度,令士大夫群体奇而敬之。 人物故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为官期间,在治水、工程、财政、赋税、外交、边防、军事等领域,均有成就,深得神宗和王安石器重。晚年贬官,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撰写《梦溪笔谈》。这部广涉人文、社科、科学、政治、历史、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占卜、建筑学、法律、典礼、艺术、工艺、音乐、美术、民俗的巨著,在科学领域最有造就,在几何学、磁学、光学、声学、胆水炼铜、石油制墨、精密仪器、天文学、历法学、地形学、地图学、水利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主课文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1]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2]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3]孙轸[4]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5]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6]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问:“观何书?”曰:“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7],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8],室中枵然[9],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10],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11]行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余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12]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选自(《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一》) 注释 [1]邑(yì):古时称人口稠密的城镇,此处指县城。 [2]去:到,距离。 [3]尉:古代官名,太尉,县尉。 [4]孙轸(zhěn):人名。 [5]偶:偶尔;偶然。 [6]度:计算;估计。 [7]《净名经》:又名《维摩诘经》《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佛经的一种,属于大乘佛教早期经典,分为三卷14品。今常用名为《维摩诘经》,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它以辩论的方式详细说明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教义上的分别。 [8]但布袍草履:只穿着布袍草鞋。但,只。履,鞋子。 [9]枵(xiāo)然:空荡荡的样子。枵,空心的树根,引申为空虚。 [10]酪:醋。 [11]径:直接。 [12]属(shǔ):部属。 参考译文 颍昌阳翟县有个杜生,不知其名,县里人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地距离县城大约30余里,只有两间屋,一间自己住,另一间儿子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紧接着就是篱门。杜生没有走出篱门,已经有30年了。 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他,觉得他超凡脱俗。杜生自己说:“我只是一介村夫,没什么能耐,您为什么来拜访呢?”孙轸问他不出门的原因,他笑着说:“告诉你这话的人言过其实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株桑树说:“15年前,我也曾到这株桑树下乘凉,怎么能说是不出门呢?我不过一村夫,对社会没什么用处,对他人也没什么所求的。偶然不出门而已,有何值得称道的?” 问他靠什么为生?他回答说:“从前住在县城南边,有50亩田,与哥哥一同耕种。后来哥哥的儿子娶了媳妇,田地不足以供养一大家人,于是把田都给了哥哥,带着妻儿来这里。碰巧乡人把这屋子借给我,于是就住这里。靠着替人打卦看日子,加上卖药,勉强能喝上粥,有时也会断炊。后来儿子长大能耕田了,乡人怜爱我们,给了我们30亩田,让儿子耕种,尚有余力,又受雇给别人帮工,从此能吃口饱饭。乡人贫穷,靠行医占卜养活自己者甚多。既然能吃饱饭,就不应再去和乡人争利益了,自此后,打卦看日子和卖药,都不做了。” 又问:“平日里做些什么?”回答说:“端坐而已,没什么可做的。”问:“经常看书吗?”回答说:“20年前曾经看过。”问:“看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曾经有人送了本书,没有书名,其中多处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当时非常喜欢书中的议论,现在那些议论也都忘了,书放在哪儿也不记得了。” 杜生气韵闲适旷达,言辞简练明了,真是有道之士。隆冬时节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问他儿子的为人,回答说:“只是个乡下孩子。但他的品性非常淳厚,不胡说,不嬉玩游荡。只有买盐、醋等日用品时才去一趟县城,可以按他行程,推算他回家的时刻。他直接去直接回,从来不到别处游荡。” 我那时正有军务,到半夜还未曾上床睡觉,非常疲劳,与同僚闲话时,孙轸谈到了杜生的事迹,我不禁肃然起敬,顿时忘记了烦闷和疲劳。 赏析与写作指导 安贫乐道一村夫 一位科学巨匠,不经意间却写出了只有大作家才能写出的文学杰作,这在历史上极其罕见(东汉张衡可算一个,只是他不算“不经意间”)。 作者以极其平淡的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止于至善的村夫野老形象。这位村夫野老既无扶危济困的能力,也无普度众生的修为,所以毫无道德光环和英雄色彩。他所有者,仅是无欲无求,知足知止。他既无房产,也无田产,仅靠租赁乡人土地混得一口饱饭,就敛起打卦看日子卖药的特长,把机会让给以此糊口的其他乡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扶危济困、普度众生。 士大夫群体听说这么个人,肯定产生过许多猜测。加上古代官员热衷于从民间草野寻访贤德大才,所以颇有一些官人来采访之。哪知这个老者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苦读圣贤书以立德养气。他甚至可能不知道还有修齐治平的圣德贤志,所以说不出一句跟士大夫对路的话。他本分得不能再本分,低调得不能再低调。除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的自我定位,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跟士大夫交流的人生体会。他的人生境界全都体现在他的行为中,而没法诉诸言说与书写。 尽管如此,那些官场上的贤德之才,对这个老者还是刮目相看。县尉孙轸热衷于谈论他,因为内心受到过震撼啊。作者对他行状“不觉肃然,顿忘烦劳”,还誉之为“有道之士”,因为内心怀有敬仰。最后,作者把这个老者写进《梦溪笔谈》,因为他就像飘荡在田间地头一首安贫乐道的歌谣,总在作者耳边回响,不记录下来就不得宁静。 宋濂写《王冕传》,用了11个材料,因为跟村夫野老杜五郎比起来,王冕是个知识广博、思虑深远的大人物,有分量的故事很多。沈括写这个杜五郎,只用了三个材料。 第一个材料,家族人口繁衍,50亩家田养不活这么多人,杜五郎就迁家让田,自谋生路。“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 第二个材料,他靠卖药打卦择日糊口,经常朝不保夕,一家人饥寒交迫。“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亦有时不继。” 第三个材料,乡人出于怜爱,匀出30亩田让他们一家人自耕自养,他马上停止卖药打卦择日,把这些机会让给其他穷苦人。“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一个节己奉人、知足利人的“有道之士”形象,就凭这三个材料,像一座贤人塑像般矗立起来,虽朴素平实,自有其分量。 “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杜五郎的日子,其实是赤贫。其所谓知足,点位何其低也。许多人金玉满堂、富甲万里,却依然豢养千万打手,吆五喝六,满世界搜金掠银。县尉孙轸、沈括以及士大夫群体中许多贤明人士,为什么对村民杜五郎颇为敬重?他们心中的对比太强烈啊。 土地一直是人类最主要的生存资源,也是古代人类一切政治、军事、经济行为争夺的重点。乡人能够给杜五郎匀出30亩耕地,足见底层社会驾驭资源的胸怀和互助精神。沈括是被官场构陷、贬官赋闲之后才着手撰写《梦溪笔谈》的,他把笔触伸向底层民众,本身即有深意。 沈括虽不以文学成就名垂竹帛,但这篇波澜不惊的短文,无疑是中国文学目前的杰作,足可与左丘明《曹刿论战》、司马迁《娄敬传》《卜式传》(见《史记·叔孙通刘敬列传》《史记·平准书》)、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捕蛇者说》、戴名世《吴江两节妇传》、张惠言《陈长生传》、施补华《别弟文》、鲁迅《一件小事》相媲美。 延伸知识 商鞅给庶民封了啥爵位? 中国爵位制度,起源很早,据说尧舜时代,就有封爵,到夏代已经有完备的五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后来中国翻译西方国家的爵位,用的就是这五个字。但这些爵位都是封给各部落领袖的,封爵后更加固定了领袖的贵族地位。 到了商鞅时代,爵位制度有了重大变化。商鞅变法运动提出,贵族如果不能继续给国家做贡献,爵位不可世袭,庶民如果能够从经济上、军事上给国家做贡献,可以封爵。有了爵位的庶民,可以担任高级军官,成为国家栋梁。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强力推行这个庶民封爵政策,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庶民可以通过立功而尊贵的风尚。 秦军建制,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屯,百人为卒,分别由伍长、什长、屯长、百将领导。500人设“五百主”,1000人设“二五百主”,往上则有军候、都尉、将军等军职。越往上,岗位越少,竞争越激烈,所以能当上都尉、将军的人少之又少。庶民要想成为将军,必须通过杀敌立功获得五大夫(第九级)爵位。士兵杀敌一人,可以晋升一级爵位。百将必须率领团队斩首敌兵33人以上,才能赐爵一级。 商鞅制定的20级爵位如下: 一级公士 二级上造 三级簪袅 四级不更 五级大夫 六级官大夫 七级公大夫 八级公乘 九级五大夫 十级左庶长 十一级右庶长 十二级左更 十三级中更 十四级右更 十五级少上造 十六级大上造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八级大庶长 十九级关内侯 二十级彻侯 其中彻侯、关内侯可以食租税或食邑,其他18级爵位可以像国家官吏那样得到俸禄。 商鞅这种改革,得罪了所有权贵。秦孝公死后,权贵们联合起来将商鞅杀害。但是,他的政策和封爵制度,被历代君王沿用。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依然奉行此种爵位制度。 副课文 矫世变俗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学识广博,辨同“辩”)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xiāo,喧哗)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王安石传》 1.主课文虽以朴素平实见长,但也有十分夸张的笔触。请找出本文体现夸张手法的文字。 2.请将副课文中如下句子翻译为白话文。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