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治通鉴/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

资治通鉴/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梅凤华译注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2506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里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力量。 1. 内容上,本丛书采用“原典+注释+译文”的形式,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不仅让读者更好领会经典的内涵,这样的架构方式也更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既立足经典,又兼顾了历史传承与当代人的需求。2.无障碍阅读。丛书将原典中生僻的字词都进行了拼音标注,同时重点字词、句子、人物等重点详细解释,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非常顺畅。 3. 每册图书配以精美插图,排版简约精致,简体横排,稀疏有秩,读起来非常轻松。 4.装帧典雅,双封裸脊,具有古典韵味;书名字体来自清光绪年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秀润华美,正雅圆融。封面装饰图案是从书籍对应年代中寻找铜器、壁画、玉器、家具中的纹饰图案 。特殊工艺,考究用纸,简约大气,封面图片烫彩色漆片,书名烫黑色漆片,封面用深黄大地纸,富有肌理感,内封用牛皮纸,具有历史感。 5.《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内容涉及小到修身、养性,大到用兵、治国等各个方面,不仅蕴含着至淳至真的处世哲学,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千人千解,越是聪慧之人,越觉其深不可测。是人生哲学,也是政治理想;是兵法,也是辩证法。是国人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全书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四部分,标题为编者自加,另附上事件发生的时间,以便读者阅读、查找。
作者简介
梅凤华 : 国学课指导讲师。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后专心从事国学普及课堂的教学工作。现在从事课堂教学与自由撰稿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周纪……………………………………………001第二章 秦纪……………………………………………057第三章 汉纪……………………………………………081第四章 魏纪……………………………………………165第五章 晋纪……………………………………………179第六章 宋纪……………………………………………199第七章 齐纪…………………………………………… 221第八章 梁纪……………………………………………235第九章 陈纪……………………………………………243第十章 隋纪……………………………………………257第十一章 唐纪…………………………………………275第十二章 后梁纪………………………………………355第十三章 后唐纪………………………………………367第十四章 后晋纪………………………………………379第十五章 后汉纪………………………………………405第十六章 后周纪………………………………………423
摘要
    三家分晋【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 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①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② 乎?抑为保障③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注释】①别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②茧丝:指敛取人民的财物像抽丝一样,不抽尽就不停止。③保障:指待民宽厚,少敛取财物,犹如筑堡为屏障一样。【译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 年)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却有一点短处。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贤。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他能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家族必遭灭门之灾。”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智果为了避灾,向太史请求改为辅氏。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个为继承人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让他拿出竹简,他说早已丢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他则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奉上。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便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把那里建为一道屏障?”赵简子说:“建为一道屏障。”尹铎便去整理户籍,减少交税的户数,减轻百姓的负担。【原文】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译文】智瑶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拒绝了他。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进攻赵氏。赵襄子准备外出避难,问道:“我到哪里去呢?”随从建议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筋疲力尽才修好城墙,又要他们舍身入死地为我守御,谁能与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起来,又因为仓库充实而让百姓送命,他们怎能与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儿是先主的属地,尹铎又待民宽厚,百姓一定会和我们同舟共济的。”于是赵襄子逃往晋阳。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剩六尺露出水面,锅灶泡在水中,青蛙四处乱跳,但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持矛居右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国啊!”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足背—— 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啊!智家的谋士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一定要反叛了。”智瑶问:“你怎么会知道?” 疵说:“我是就人之常情而论的。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氏灭亡,随后灾难必然会降临到韩、魏两家。我们约定灭掉赵氏后,三家分他的地,现在晋阳城仅差六尺就被水淹没了,城中粮绝,已经在宰马为食了,破城也是指日可待,然而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的表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