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时间管理手册 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儿童时间管理手册 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 字数: 16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爱华文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810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深入分析孩子不会管理时间的原因,针对3~12岁孩子提出时间管理训练方案,为家长提供孩子时间管理训练的抓手和杠杆,在家长的引导下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找到孩子时间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作者简介
爱华文,儿童文学作家,因热爱中华文化,因之而名“爱华文”。爱读书,常不求甚解;性喜静,然居闹市,常不能得;好写作,以此自娱。近年,受出版社之邀为儿童创作各种国学和历史读物,出版有《少年品读史记》《少年品读西游记》《有智慧的汉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等。
目录
Chapter1父母与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父母的情绪影响、决定着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永远比面子重要
父母的习惯造就孩子的人生
父母眼中的完美,正在蚕食孩子的心灵
孩子不会时间管理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Chapter2时间是什么,为什么要教会孩子时间管理?
为什么大部分孩子普遍对时间没有观念?
父母凡事替孩子安排好,会给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建立有效的时间表,使孩子告别漫无目的的生活
孩子的生活没办法自理,等于不会时间管理?
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时间表?
孩子总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怎么办?
Chapter3管理时间的同时,要教会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孩子看起来非常用功,但成绩就是上不去
孩子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学习成绩怎么办?
孩子一写作业就磨蹭、拖延怎么办?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粗心大意?
要告诉孩子勤奋是优选的天分
只有找到学习的盲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Chapter4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抓住教育的很好时机
孩子经常讨价还价,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孩子一回家就喊累,父母如何帮孩子合理减压?
为什么孩子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缺乏自信?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家长应该怎么说?
孩子在学校里总觉得大家都针对他是为什么?
孩子不爱思考怎么办?
Chapter5父母和孩子有效沟通,才能让孩子积极行动
你了解过孩子眼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吗?
为什么孩子什么事都不爱和父母说,有时还撒谎?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总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孩子做错事,父母究竟要不要批评、惩罚
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插嘴
Chapter6父母的正向鼓励是促进孩子成长的良方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世界里的一道曙光
通过鼓励,让孩子看见自己内在的进步
鼓励孩子看到他人的优点,结识善友
观察孩子的兴趣范围,鼓励孩子在乐学中成长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要如何应对?
父母的鼓励,可以让孩子积极行动起来
Chapter7拥有持续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才能使孩子受益终身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是使孩子拥有好习惯的催化剂
使用番茄工作法,让孩子持续高效学习
有志向的孩子做事情往往事半功倍
和孩子一起做长期计划,把时间管理变成习惯
摘要
     孩子不是你的橡皮泥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被百般呵护着。从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万千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被父母饱含深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想把这个世间自己所能给予的、优选的事物都馈赠给眼前的这个小生命,也包括他们眼中“孩子该有的优选的人生”。 于是有些家长开始过早地替孩子规划未来,想要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期望中的样子。这就像我们捏一块橡皮泥,捏来捏去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不是橡皮泥,他们是有生命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自由,以及生命中必须经历的选择和感受。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就如自然界中的生物一般。这就好比一棵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无法一蹴而就,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能需要经过自然的洗礼、接受环境的考验,以及很多无法预料的人为因素,最终才得以长成一棵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初学说话的孩子一般都口齿不清晰,比如,会把“河流”说成“河牛”。这就如同孩子刚学走路时总是跌跌撞撞的,无须家长进行任何训练,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走得很稳。但如果家长把这种现象视为不正常,“别人家的孩子说话就很清晰”“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还走不稳”……着急去训练孩子,就会破坏孩子正常的发育系统规律。 有位妈妈的小孩儿一岁多,说话时口齿不是很清晰。她看到亲戚家的孩子才10个月就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反观自己的孩子,为此忧心忡忡。为了让刚刚一岁多的孩子口齿清晰,天天用小饭勺调整孩子的舌头,训练孩子的发音,使原本已经会说话的孩子突然不再开口说话了。这孩子的妈妈吓坏了,以为孩子得了自闭症。幸亏孩子奶奶及时发现是饭勺的原因,又对孩子进行很长时间的安抚和引导,过了将近一年孩子才又慢慢开口说话。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它映射了生活中各种微小的、让父母担忧的细节以及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只要父母不急功近利地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无论是孩子说话早还是说话晚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对孩子来说,他总会经历这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接近按照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自然法则来成长,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 爱孩子是对他全然的“看见”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的父母:“你了解你的小孩儿吗?”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非常肯定地回答:“我自己生的孩子,我当然了解他了。”甚至到了“我看他一眼就知道他想干什么”的境界,以为自己就是如来佛祖,孩子则是那个无论如何也逃不出他手掌心的孙悟空。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故事——花钱雇爸爸吃早餐: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后,五岁的儿子在门外等他。 “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爸,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呢?” “这与你无关,你问这个干什么?” 爸爸显然有点儿不耐烦,他刚下班,有点儿累了。 “我想知道,爸爸,你一小时挣多少钱呢?”孩子在哀求。 “假如你非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挣20美金。” “哦。”孩子低下头,“爸爸,能借我10美金吗?” 爸爸发怒了:“如果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那么就回你的房间好好待着。我每天辛辛苦苦赚钱,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孩子失落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爸爸还在生气,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刚才似乎对孩子太凶了,也许孩子真的想买什么东西呢? 爸爸来到孩子的房间,递给他10美金。 “这是你要借的10美金,告诉我,你想买什么呢?” 孩子高兴地接过钱,说:“爸爸,谢谢你。” 然后又从枕头下掏出一些钞票,一起递给了爸爸。 “我之前只有10美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吗?明天陪我和妈妈一起吃早餐,好吗?”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