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梁遇春散文

梁遇春散文

  • 字数: 21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梁遇春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500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梁遇春散文精选集,分《春醪集》、《泪与笑》、集外、书信四个部分。《春醪集》和《泪与笑》是完整单本收入,集外文字多为书评。书中收入《毋忘草》《泪与笑》《天真与经验》《救火夫》《查理斯·兰姆评传》《又是一年春草绿》《苦笑》《坟》等名篇。梁遇春等创作时间虽然短暂,但他的才华极盛。他既熟悉古典诗词,又精通英国文学,对文艺和生活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字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在旁征博引中,展现了思想的丰盈。
作者简介
梁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等。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2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优选预科后人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返回母校,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因不幸染上急性猩红热,于1932年6月25日猝然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作者于1926年开始在《语丝》《奔流》《骆驼草》《新月》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30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春醪集》,1934年上海开明书店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泪与笑》。他的英语译作有二十多种,以《英国诗歌选》和英国的《小品文选》影响优选。
目录
导读
第一辑 春醪集

讲演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醉中梦话(一)
“还我头来”及其他
人死观
查理斯·兰姆评传
文学与人生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文艺杂话
醉中梦话(二)
谈“流浪汉
“春朝”一刻值千金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第二辑 泪与笑
泪与笑
天真与经验
途中
论智识贩卖所的伙计
观火
破晓
救火夫
她走了
苦笑

猫狗
这么一回事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毋忘草
黑暗
一个“心力克”的微笑
善言
KISSINGTHEFIRE(吻火)
第二度的青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雨
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

第三辑 集外
论麻雀及扑克
高鲁斯密斯的二百周年纪念
《金室诗集》
《东方诗选》
《人生艺术》
《变态心理学大纲》
《新传记文学谈》
《蒙旦的旅行日记》
《从孔子到门肯》
《英国小品文选》译者序
《小品文选》序
《小品文续选》序

第四辑
致石民信(四十一通)
摘要
     近几年来,常有研究中国现代散文的同志约我写篇文章谈谈梁遇春。我想,比较更深地了解梁遇春的朋友和同学多已去世,我和梁遇春交往虽然不久,在1930年从晚春到初秋不过五六个月,却也共同度过些只有青年人才能享有的愉快的时日,我对于这个要求有义不容辞之感。但是我那时不写日记,信件也不知保存,随着岁月的流失,当年亲切的会晤已变得模糊不清,饶有风趣的交谈也只剩下东鳞西爪。在那“忘形到尔汝”的时刻,我怎么会想到半个多世纪后要搜索枯肠,追思往事,写这样的回忆呢? 这是我答应写这篇文章时思想里直接的反应。可是经过一番考虑,想到我这不幸早年逝世的朋友,想到他的为人、他的风姿、他的文采,我不应用“搜索枯肠”来对付。我应该认真再读一遍他留给我们的两本散文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无限的怀念之情实事求是地把模糊不清的事想得清楚一些,给残存的片言只语寻得一些线索,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根据他的散文谈一谈这个年轻的思考者在他那个时代想了些什么。 这是文学史里的一种现象,有少数华年早丧的诗人,像是稀有的彗星忽然出现在天边,放射异样的光芒,不久便消逝。他们仿佛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迫不及待地要为人类做出一点贡献,往往当众多“大器晚成”享有高龄的作家不慌不忙地或者尚未开始写作时,他们则以惊人的才力,呕心沥血,谱写下瑰丽的诗篇。他们的思想格外活跃,感触格外锐敏,经历虽然不多,生活却显得格外灿烂,在短暂的时期内真可以说是春花怒放。我的这个看法,难免不招来唯心或宿命之讥,我自己也不认为是正确的,但例如中国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等人,确实是这样,他们的创作时期极为短促,论成绩则抵得住或者超过有些有名诗人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梁遇春的成就虽不能与例举的那几位短命诗人相比,但他短暂的一生中工作的勤奋却与他们很相似。他从1926年冬开始发表散文,到1932年夏他二十七岁逝世不满六年的时间内,写了三十六篇闪耀着智慧光辉、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他拼命地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二十余种,其中英汉对照的《英国诗歌选》,有在三四十年代攻读过英国文学的大学生,在他们已将进入老年的今天,还乐于称道这本书,说从中获益匪浅。梁遇春没有创作过诗,但他有诗人的气质,他的散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梁遇春在他第一本散文集《春醪集》第一篇题名《讲演》的散文里说,“近来我很爱胡思乱想,但是越想越不明白一切事情的道理。”紧接着他说,他同意“做《平等阁笔记》的主笔所谓世界中不只‘无奇不有’,实在是‘无有不奇’”。这段话,他写的时候不过二十二岁,却可以作为他此后六年所写的散文共同的题词。“胡思乱想”是自谦之词,实际上说明他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事事都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不明白一切事情的道理”,才能促使人追根究底,把事情弄明白些。在弄明白的过程中,便会发现世界上的事不仅“无奇不有”,而且“无有不奇”。这里所说的“奇”,我看有双重意义:一是“新奇”的奇,是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新”;一是“奇怪”的奇,是从社会上不合理而又习以为常的事物中看到~陉”。至于思想怠惰、遇事随声附和、自以为一切都明白了的人们不可能发现什么“新”,更不会感觉到“怪”。梁遇春则是从“胡思乱想”开始,写他字里行间既新奇又奇怪的散文。但他的散文委婉自如,并不标新立异,故作惊人之笔。 梁遇春在他的散文里一再说,矛盾是宇宙的根本原理,自然界和人世间无穷无尽的矛盾是“数千年来贤哲所追求的宇宙的本质”。他还引用萧伯纳的话:“天下充满了矛盾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去思索,所以看不见了。”我们无须说梁遇春懂得多少辩证法,可是他确实从书本上、从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探索和观察中,领悟到一切事物内存在着矛盾,而且他很欣赏那些矛盾。 他热爱人类。他1930年写的《救火夫》是他散文中最有积极意义的名篇。他看见某处失火,救火的人们争先恐后奔赴火场,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多半素不相识,但在救火时都成为互助的同志,他们也不问失火的那家主人是好人或是坏蛋,那时他们去救的好像不是某个个人,而是“人类”。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