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日本人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日本人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美)约翰·杜威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525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一部非官方的中美日关系简史 全新的专业视角,彰显国际交往中的民间力量! 2.注重文化层面和非政府之间的关系 关注中美日三国共享的价值观和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只注重政府和军队 3.以国际关系史的视角,重建中美民间和非政府机构交往与合作的经历,提供中美关系史新叙事。 4.开辟国际关系研究的新疆域,重新定义国际史领域的关键面向。"
内容简介
本书为杜威在采访中日两国期间写给家中幼女的书信集,以书信的形式,记述了一百年前中国和日本的社会现状、人民的生活状态,信中详细记录了杜威每日所观察到的人和事,并对此抒发自己的感想。本书叙述详细,内容丰富,不仅对研究中日两国百年前的历史有着极高的价值,还对研究约翰·杜威的学术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美国有名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曾任美国哲学协会主席,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2006年12月被美国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评选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目录
1 张扬的东京——嫁接在旧时代之上的现代东京
泥泞上的化装舞会
涩泽荣一——最敏锐的大脑和最柔软的心肠
摩登外表下的旧时之心
欢声笑语能够消融语言之壁
孩童之思——不被拘束的天真无邪
无时无刻不在展露优雅的日本
藏在娃娃身体里的日本影子
百花怒放的日式花园
2 日本古都——沧桑寂静中的日本人
法则不再是一成不变
怪异面具下的精神压制
普及全国的高度文明
非客之失,我无良物
万物尽归一园
重压之下的快速上升
一个国家的象征——天皇
剧场中的女性和公司里的男性
柔道:压制之中的保护
3 歌舞东瀛——人间烟火中的日本人
天皇的专用菜园
暂时打破人们的距离感
离开东京之后:一段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开始了
人工与自然的奇妙结合
难以抑制的好奇心
一场满足胃与心灵的歌舞盛宴
曾被禁锢的歌蝴蝶
4 了解日本——真实的日本是这样的
日本的危机
经济制裁的威胁对日本有用吗?
臭名昭著的模仿大国
日本正在“毒害”中国
愚蠢的英日联盟
过于乐观的美国人,蛰伏极深的日本人
美国如今是谣言之地
不要用强制力量来制裁日本
日本的偏见
5 中国人与工业化——近在咫尺的中国大陆
商业竞争:不可忽视的双刃剑
私营企业的生存养料
为工业助力——学生的壮举
6 独一无二的东方气质——品味中国人的含蓄优雅
上海:首富之城
杭州: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富庶
南京——传统与现代化的交会之地
中国“心脏”的独特景观
新时代的书香门第
东方哲学——令人震惊的智慧结晶
念念不忘的中国“奇物”
面纱下的神秘真容
附录一 杜威小传
打破家族传统的少年
收获颇丰的大学时代
结束即是新的开始
一段回忆中永不忘却的插曲
茫茫人海中遇见优选的她
友谊:灌溉心田的清泉
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
他们惺惺相惜,相得益彰
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断探索
学习交流助升华,思想碰撞出火花
在不同的阶段收获不同的“故事”
附录二 名人与约翰·杜威
胡适与杜威
陶行知与杜威
陈鹤琴与杜威
张伯苓与杜威
威廉·托里·哈里斯与杜威
附录三 约翰·杜威与中国
附录四 约翰·杜威的中国学生
附录五 约翰·杜威的主要学术观点
译者后记
摘要
     张扬的东京 ——嫁接在旧时代之上的现代东京 今日的东京宛如一场怪异的化装舞会,既盛大又邋遢,行走在泥泞街道上的行人大多都是奇装异服,数量之多让我有些分不清那些被扔掉的衣服究竟是运到了比利时还是日本。不过日本人的服装有他们自己的特殊之处,无论是样式还是用料,都如出一辙地古怪。走在大街上,就像是误入秀场,身着奇装异服的模特每时每刻都能让我捧腹,我差点儿想要爬到屋顶上向所有人大喊:“来看看吧,这种秀可不多见!” 在此之前,日本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一道模糊不清的轮廓,我只能生硬地往轮廓里面填充我的想象。因为无法对照实物,所以也不知道这些想象究竟是对是错。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我才真正驱散了这片迷雾,见到了真实的日本。东京的背景依旧是古旧的,但是内里已经长出了新芽,就像是春天的树木一般,正在努力散发出新生的气息。 泥泞上的化装舞会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费了多大劲,才从自己家中翻箱倒柜地找出这么多千奇百怪的布料,这些布料已经很旧了,无论是图案还是花色都很老气,也正是这些布料,拼凑成了人们身上穿着的一件件和服,组成了这场怪异的化装舞会。帽子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款式,你们绝对没有见过这样的帽子。 所谓的东京,对我来说就是过于泥泞的街道,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走在大街上,能看到许多的人力车。有两件事情让我十分困扰,一是接近不同的语言让我感到恐惧;二是拉着这些车的车夫们同样是人类,后者让我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之中还掺杂着恐惧,毕竟,我们同为人类。 车夫们的造型十分别致,有别于一般行人。为了方便奔跑,他们穿着十分紧绷的裤子,布料牢牢地贴在腿上,又用绑腿束起来,看起来很利落。车夫们脚上只包着一种用棉布做成的东西,既能当袜子,也能当鞋,穿梭在如此泥泞的东京大街上,这东西不可避免地总是会被打湿。没有生意时,车夫们站着或是坐在台阶上等待下一位客人的到来,如此度过他们的一天。车夫们仿佛脚下装着弹簧,明明是小个子,看起来也不强壮,但是奔跑起来的时候,实在是让人吃惊。我从前只坐过汽车,人力车别说坐了,见都很少见到。 今天早晨,一位古董店的店员向我深鞠一躬之后问道:“您好,请问您是不是杜威先生?”这个人自称在报纸上见过我的照片,知道我到日本来的消息,因此过来推销自己店里的古董了。他想让我光顾他的古董店,还十分贴心地表示,也可以将古董都搬到我的房间去,不过我没有答应。我不希望那些古董被搬到我的房间里,因此我告诉他我常常在外面,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去他的古董店看看的。这位古董店的店员又向我鞠了一躬,没有再说别的,只是希望我要是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他店里看看,道过早安之后,便离开了。 接踵而来的一些活动让我已经找不到起初的兴奋,我开始有些厌倦了。诚然,东京是日本的一座现代都市,但是这些街道仍然保留着老旧的样子,就像是他们穿的衣服一样,仿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我在路上见到一个孩子背着一个婴儿,孩子穿着的和服颜色十分鲜亮,层层叠叠的和服上绣着精美的花样,最外面一层和服却是褐色格子的,这种花纹有些怪异。婴儿就待在最外面的那层和服里,一路上都是摇摇晃晃的,只露出了头皮部分,上面有着毛茸茸的黑色刘海。当然了,这个婴儿的鼻子从来没有被擦过,我甚至怀疑背着这个婴儿的孩子,在幼儿时期也从来没有擦过鼻子。 日本人对我的好奇和我对他们的好奇是一样的,走在大街上,一切都是新奇的。我看到这些从前很少见甚至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实在是太兴奋了,这些真实的样貌比所有的戏剧都要有意思。 不过外国人在日本有一个优选的困扰,那就是语言不通。我们就像原始森林里的猴子,误入了人类社会,无法告诉司机我们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大街上虽然有地名,但是我们都看不懂,除非是某些用英文写的地标。街道长短不一,蜿蜒曲折,能够通向任何一个地方。我们住的地方有许多外国人,一条护城河绕着城市的部分边缘。但我总是分不清方向,总认为每一次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而去。 东京的街道探索得差不多了,也该回酒店了,我们找了一个年轻人问路。年轻人穿着一件阿尔斯特外套,肩上有条披肩,头上戴着一顶毡帽,我不知道这顶毡帽是什么款式,有点像爵士帽,不过爵士帽要比这顶毡帽长几英寸。我们要问的地方是帝国酒店,日语发音是:“teikoku hoteru”。年轻人听到有人问路,便转过身来,又向我们复述了一遍:“你们是要去帝国酒店对吧?” 我们十分肯定地点了头,于是年轻人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他的英语有些蹩脚:“沿着这条路往前走,有个很大的建筑,那里就是帝国酒店了。” 问过路之后,我们便接着往前走。这一路上都有人盯着我们的脚看。因为在泥泞的街道上走了太久,脚上的鞋子实在是太脏了。日本的商店跟我们家的卧室差不多大,还特意留出了一个空间穿脱鞋子,只有脱下鞋子才能进入屋里,屋里铺着席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