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宝宝出生头三年
字数: 10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作者: 赵红梅
出版日期: 2014-11-01
商品条码: 978780766949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见证1700多例宝宝成长经历的幼儿专家赵红梅,为你解读宝宝的咿咿呀呀,帮你摸清宝宝的心理和生理两大需求,轻松度过宝宝0到3岁的早教黄金期!
《宝宝出生头三年》根据《0到3岁宝宝需要怎样的父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修订而成。
作者简介
赵红梅,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主任助理、教科研室主任、儿童心理评估与咨询室主任。
2010年被北京市教委委任为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方向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学前融合教育。2009年参与申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进行“0到3岁早期教养观念的研究”,负责课题的立项、实施和结题工作。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Chapter1宝宝想要这样的爸爸妈妈
请接近接纳宝宝
跟上宝宝成长的脚步
Chapter2谁了解宝宝成长的秘密
宝宝的每一天都是专享的
引导而不要代替宝宝
Chapter3宝宝最需要的四大财富
成为一个健康的宝宝
吃饱了
要爬行了
也想去运动
很喜欢抚触
小病也能带来好处
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宝宝
最喜欢听摇篮曲
最擅长倾听和表情沟通
黏着爸爸妈妈,好还是不好
请这样说“再见”
需要有同伴的环境
家里有两个宝宝时
恐惧从哪儿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宝宝
自己吃
自己说
成为一个聪明的宝宝
阅读习惯从小开始
爱动手会更聪明
涂鸦意义重大
非凡的创造力
Chapter4宝宝的小心思
别总是抱着宝宝
当宝宝抗拒爬行时
让宝宝放肆地探索世界
当宝宝发脾气时
宝宝和爸爸妈妈的明争暗斗
入园,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准备好了吗
Chapter5谁误解了宝宝的行为
宝宝需要真自由
给宝宝满满的安全感
让分离不再引起焦虑
帮宝宝缓解不良情绪
后记
摘要
Chapter1宝宝想要这样的
爸爸妈妈
精彩提示
我们总想给宝宝优选的,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我们认为的“好”是不是宝宝认为的“好”呢?如果从宝宝的角度考虑,那我们应该给宝宝最需要、最适宜的,而不是我们认为优选的。
请接近接纳宝宝
身为父母的我们可能已经深深体会到,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我们从身体到精神的全情投入。尽管付出了许多,但我们在别人面前谈论起自己的孩子时,往往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众多专家学者都在强调0―3岁教养的重要性,父母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尽管有众多理论在分析如何培养孩子,可是在实践中我们还是会有很多困惑。
比如,孩子哭了要不要立即抱起?孩子接触到危险的事物时要不要很凶地制止,以便孩子接受教训?但如果这样制止了,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早期的心理伤害?又会不会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把孩子送回老家,请父母帮我们带到底好不好?孩子多大可以离开我们?如果分开,孩子会不会跟我们不亲?孩子会不会从小在心理上产生亲情的缺失感?怎样让孩子性格开朗?怎么培养孩子与别人的社交能力?到底哪些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问题?到底哪些才是我们决不能忽视和错过的关键点……
你是不是也曾经或正在被这些凌乱繁多的问题所困扰?是不是夫妻之间也曾因孩子的这些教养问题争论不休?是不是孩子的到来使夫妻的交流变得没有品质?如果我们真的遇到了这些困扰,就要暂时让自己停下来,想一想。孩子为何来到我们身边?他的到来理应是帮助我们提升生活品质、增加生活乐趣的,而不应是一味增加我们的生活负担,导致我们心烦意乱的。如果感到力不从心,那我们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位自己作为父母的位置。我们需要明白,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自身也在继续成长。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实现宝宝和自己心智的共同提升,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今的社会里,绝大多数角色和职位都有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和认证,但是唯有做爸爸妈妈,没有人进行全面考核。可以说,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先“上岗”后“培训”,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和补充,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那样特别。
0―3岁是父母与孩子相处格局的建立时期。可以说在前三年我们和宝宝建立了怎样的亲子格局,就基本确定了在未来几年乃至一生中我们和孩子相处的关系模式。在亲子格局中,父母根据宝宝的特点,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是最为重要的。“万事念为先”,理念和态度明确,才能更好地行事。
很多做了父母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宝宝最初的4个月,如果我们独自外出,我们仅仅是会想到宝宝,比如想到宝宝是不是该喝奶了,是不是该睡觉了;但是4个月以后,我们会明显感觉到自己会想念宝宝。如同相爱过的人都能体会出“想到”和“想念”是接近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更多的是习惯性思维,而后者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有意识的牵挂。有了这种想念的心理体验之后,我们就与宝宝建立了亲密的感情,这就是亲子依恋。
如何做宝宝的父母,如何教养这个和我们有着如此亲密关系的小个体,这确实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个小个体身上有我们自己一半的基因,还有另一半是我们深爱对象的基因。教养孩子,有时就是对自身特点的重新修正。“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们十分清楚,真正的自我批评和修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时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弱势,却发现时机已过,或是自认“朽木不可雕也”,最后只得放弃修正自身的想法。
可是,当我们成了父母,我们就像重新获得了修正自己的机会,我们有时会急切渴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实现那些自己极其渴望的改变。尽管这些渴望听起来有些可笑,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有的父母自己牙齿不好,从小就非常关注孩子的牙齿,希望孩子有洁白整齐的牙齿;还有的父母自己不够活泼开朗,不擅长社会交际,就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社会交往能力。这种期待改变的心理,使我们在为人父母时显得那样的可爱,我们充满激情、充满斗志,我们期待一切如自己所企盼的那样美好。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也许是惊喜,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懊恼。不过我们仍会清醒地发现,成长的不仅是宝宝,其实还有我们自己。
跟上宝宝成长的脚步
初为人父人母,我们会花大量的精力照顾孩子,为孩子的到来准备丰富的物质,我们准备奶粉、奶瓶、纸尿裤、澡盆、玩具..在这些繁琐的准备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充足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越充足,说明心理准备越欠缺。成为父母后,我们有时会焦虑、会彷徨,甚至是恐惧,这些不适都是我们心理准备不充足的体现。当我们感到对事物发展的局面无法掌控、对未来无法预知时,我们就容易有这样的感受。
尽管我们从小就对宝宝呵护有加,尽管我们和宝宝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但是,我不得不提醒所有的父母,宝宝就是宝宝自己,他们和我们是有差异的。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是世界上又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作为外部环境之一,我们可以辅助他们,和他们沟通、跟他们互动,但是我们无法掌控他们,因为他们是他们自己。
从时间上来看,在孩子3岁以前,我们有大量的时间跟他们在一起。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在父母身边活动。既然选择了成为父母,那我们就得努力使自己更加强壮、更加智慧、更加成熟。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诠释父母的角色:父母是我们生命过程中最重要、最愉快、最有成就感也是拥有责任感的社会角色。
当我们成为了父母,当我们担当了这样一个社会角色,除了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爱别人的孩子,即使是面对陌生人的孩子也要有一份爱,因为那是一个成熟个体对幼小个体的眷恋、照顾和尊重。而且,这本身就是一种爱自己孩子的体现。
我的一位朋友是研究社会文化的,她说不同国家会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国内,她曾看过一些继父继母如何跟孩子从仇人到亲人的电视剧,但是在瑞典她几乎没有看到过,因为这里不需要。在她的研究中,有很多是重新组合的家庭,他们彼此相处得很愉快,很多在我们国内出现的问题在他们那里并不存在。比如,继父会认为孩子就是个小孩子,很多方面都需要帮助与支持,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自己对他一样有做父亲的义务;孩子似乎也不会排斥,他认为继父是妈妈的新男朋友,大家在一起生活,就要彼此相爱,听取他的建议。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我们并不能根据这样的差异就来判断我们的文化好还是他国的文化好,但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如何,父母终究是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人生的舞台上把它扮演好。
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我们以家庭形式,成群结队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宝宝从出生,接触的就是父母与家庭这个最初的社会系统;一般3岁之后,很多宝宝进入幼儿园,开始经历幼儿园小伙伴的中间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进入更广的社会系统,建立自己的社会网络,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在宝宝3岁前的初级系统中,父母的角色不仅在时间上所占比例优选,其重要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个时间段宝宝的发展速度最快、变化优选,需要我们协助的方面最多、最广。
很多父母更为关注孩子长大以后的阶段,他们认为孩子大了以后可以用语言沟通,便于交流,而且孩子的发展也比较容易观察和鉴别,比如在校成绩如何,和他人的交往能力怎样。孰不知,这些外显的表现,都是3岁前培育的小种子长大后的结果。经济学家说过,如果让我们对一个人的各个年龄阶段进行投资,那么3岁之前的投入将是收益优选的阶段。
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看老,七岁看小。前半句强调的是3岁前发展的重要性,而后半句强调了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看到7岁的孩子,就能反推出他更小时候的特点,这等于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说明3岁前的重要。因此,如果我们做了父母,如果我们希望把父母这个角色扮演得更成功,更能胜任,那我们就准备好吧,在宝宝3岁前,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精力。唯有肯用心,我们才能做好小宝宝的父母。
P8-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