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影子观盛衰

历史的影子观盛衰

  • 字数: 14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大有书局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77200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大众读者的国学入门精选图书,党政干部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普及读物,青少年的历史文化读本。 1、“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精选两汉至清2000年间知名士大夫们关于“治国理政”感悟。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讲话精神,收录54篇两汉至清2000年间,包拯、欧阳修、王安石、海瑞、王夫之等士大夫们在《汉书》《史记》《元史》《明史》《全唐文》《新五代史》《晋书》等书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所思所感,以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兼备广度与深度。 2、“中华经典名篇”系列,传统文化入门读物,一部了解中国文化的微型百科。 为传统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提供传统的营养源泉。 3、权威版本,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联合中华书局重磅推出,注释详尽,译文通达,点评精准,学典用典参考推荐。 国家期刊中华书局《月读》杂志精编,经典译文版本,每篇文章分正文、注释、大意、点评,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详析,方便读者无障碍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品读经典。 如果你是家长,想给孩子讲诸子百家的故事,或者挑选唐诗宋词的背诵篇目,这套书是你的参考指南。如果你是中小学生,想要奠定人文素养、提高文化成绩,这套书是你的终极选择。如果你是大学生或上班族,想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却找不到入门读物,用这套书再合适不过。如果你希望自家书架上有一部便于阅读又分量足够的国学读本,可以随时拿拿放放,这套书就是你要找的推荐宝典。 4、便携小开本,常读常新,兼具知识型与思想性。 装帧采用140mm*203mm的小开本精装,可以轻松放入包包,地铁通勤、聚餐等人、户外旅途,方便阅读,随时充电。
内容简介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读书修身是形成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中华经典名篇”系列经选中华书局《月读》杂志“经典名篇”栏目历年文章而成,分为《历史的影子观盛衰》《诸子锦言启智慧》《一日三省知德政》三册。
《历史的影子观盛衰》为读者提供经典原作赏析。全书选取汉代至清代名篇名段进行注释、翻译,对难字加以注音,并结合当下主流思想对其作大意概况并点评,指出其对于当下的思想启迪与工作实践的借鉴意义,利于读者完善人格、提高修养,并对于推动读者阅读经典、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良好作用。
内容选取范围包含《汉书》《史记》《元史》《明史》《全唐文》《新五代史》《晋书》等书。
目录
治安策(节选) 〔汉〕贾谊——001
五不足恃 〔汉〕韩婴——010
上书谏猎 〔汉〕司马相如——014
《春秋》礼义,治国要旨 〔汉〕司马迁——019
愚公谷 〔汉〕刘向——023
择人而树 〔汉〕刘向——026
上好下甚 〔汉〕刘向——029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汉〕刘向——032
论贵粟疏(节选) 〔汉〕晁错——035
神不能伤道,妖不能害德 〔汉〕桓谭——039
钱神论(节选) 〔晋〕鲁褒——043
为人当存仁义爱国之心 《晋书·文苑·袁宏传》——046
仲达孔明,孰为胜者 〔唐〕虞世南——051
务去谗佞 〔唐〕李世民——055
俭以养性 〔唐〕李世民——059
唐太宗裁汰冗官 〔唐〕李世民——063
后之视今,如今之视古 〔唐〕马周——066
两汉辩亡论(节选) 〔唐〕权德舆——069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韩愈——073
华佗论(节选) 〔唐〕刘禹锡——077
说骥 〔唐〕刘禹锡——081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087
乞不用赃吏疏 〔宋〕包拯——094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宋〕欧阳修——097
与高司谏书(节选) 〔宋〕欧阳修——102
越州赵公救灾记(节选) 〔宋〕曾巩——108
说犬马 〔宋〕刘敞——114
兴贤 〔宋〕王安石——118
材论 〔宋〕王安石——123
医谕 〔宋〕王令——131
晁错论(节选) 〔宋〕苏轼——136
任非其人,终致大祸 〔宋〕范祖禹——139
评唐太宗 〔宋〕范祖禹——144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宋〕司马光——148
信者,国之宝也 〔宋〕司马光——152
规执政 〔明〕刘基——157
司马季主论卜 〔明〕刘基——161
吴士 〔明〕方孝孺——166
指喻(节选) 〔明〕方孝孺——170
开言路以成天下 《元史·刘秉忠传》——175
禁馈送告示 〔明〕海瑞——177
周世宗纳谏 〔明〕李贽——180
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184
唐太宗悔过 《史纲评要·唐纪》——192
官吏清浊(节选) 〔明末清初〕王夫之——196
论隆兴北伐 〔明末清初〕王夫之——201
为官贵有廉耻心 〔明末清初〕王夫之——206
宓子治单父 〔明〕冯梦龙——211
张居正变法增效(节选) 《明史·张居正传》——214
籍没财产代民租 〔清〕赵翼——217
哀盐船文 〔清〕汪中——221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评鉴阐要》——228
人才论(节选) 〔清〕魏源——232
送礼者与受礼者一并从重治罪 《清实录·圣祖实录》——236
摘要
     建立的诸侯国过于强大,必然会造成天子与诸侯对立的局面,臣下屡遭祸害,皇上也多次忧伤,这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方法。如今天子的亲兄弟图谋在东方称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吴王的谋反又被人告发。当今天子年富力强,品行道义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恩德,他们尚且如此,何况优选的诸侯王,权力比他们要大十倍呢! 即便如此,如今天下还比较安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诸侯国国王年纪还小,汉朝安置在那里的太傅、国相还掌握着政事。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血气方刚。而汉朝委派的太傅、国相都因称病而还乡,诸侯王就会遍插亲信。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行为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区别呢!到了那时,想求得天下的安定,即使尧、舜在世也办不到啊。 我私下里考察以前的事件,大体上是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先反叛。淮阴侯韩信统治着楚,势力不错,优选反叛;韩王信依靠匈奴的力量,也反叛了;贯高借助赵国的条件,也反叛了;陈稀的部队精锐,也反叛了;彭越凭借梁国,也反叛了;黥布凭借淮南,也反叛了;卢绾势力最弱,最后反叛。长沙王吴芮只有二万五千封户,功劳很小,却保全了下来,权势最小而对汉朝最忠顺,这不只是由于他的性情和别人不同,也是形势使然。倘若让樊哙、郦商、绛侯周勃、灌婴占据几十个城为王,如今他们因作恶而亡国,也是可能的。假使让韩信、彭越之流,只是居于彻侯的地位,那么他们今天也是可能保全下来的。既然如此,天下大计就可以知道了。要想使天下诸侯王都忠心归附于朝廷,那优选让他们都像长沙王一样;要想让臣下不至于像韩信那样被杀掉,那优选让他们像樊哙、郦商那样;要想使天下安定,优选多多建立诸侯国而使他们的势力减小。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这样就使全国的形势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一样,没有不听从指挥的。诸侯王不敢有反叛的想法,如同辐条聚向车轮一样,都归顺于天子,即使是老百姓,也知道他们都很安稳。这样,天下人就都知道陛下的英明了。分割土地,定出制度,把齐、赵、楚三个王国分成若干侯国,让齐王、赵王、楚王的子孙,全都依次受封先人的那块封地,一直到分尽为止,对燕、梁等其他王国也是这样。有些封地大而子孙少的,也都分成若干侯国,暂时空着,搁置起来,等他们的子孙出生以后再封。有些诸侯王的封地已被削除并收归朝廷所有,那就替他们调整侯国所在的藏区并封他们的子孙,此时按侯国的应有户数给予补偿。妒寸土、一口人,皇帝也不占他们的便宜,确实只是为了交下的太平罢了。这样,天下人就都知道陛下的廉洁了。分封土地的制度一旦确定,皇室子孙没有不考虑保住自己统治地位的。臣子没有背叛的念头,皇帝没有讨伐的想法,天下人就都知道陛下的仁德了。法令制定后,没有人触犯;致令推行后,没有人抵触。贯高、利畿一类的阴谋不会出现,柴奇、开章那样的诡计不会萌生。老百姓都向往良善.大臣都表示恭顺,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道义了。这样,即使让幼儿当皇帝,天下也能安定;即使立一个遗腹子做天子,让臣子朝拜老皇帝遗留下来的皇袍,天下也不会混乱。如此,就可以使天下安定,后代也会称颂陛下的圣明。只要采取一个措施,五个方面的功业便随之而来,陛下又怕什么而久久不这样做呢? 当今,天下的形势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小腿粗得差不多像腰围,脚趾粗得差不多像大腿。平时都不能伸屈自如,一两个指头抽缩,浑身就觉得无所依赖。丧失今天的錾会而不医治,反而要等到成为难治的顽症,到那时即使有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无能为力了。这个病还不只是浮肿,琴苦于脚掌扭折而不能走动。楚元王的儿子,是陛下的叔伯兄弟;当今的楚王,是叔伯兄弟的儿子。齐悼惠王的儿予,是陛下亲哥哥的儿子;当今的齐王,是陛下哥哥的孙子。陛下自己的子孙,有的还没有分封土地,以便安定天下;旁支的子孙,倒有人掌握大权来威胁皇帝。所以,我说:这不仅是害了浮肿病,还苦于脚掌扭折而不能走动。令人痛哭的就是这样一种病啊!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