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

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

竹编、木作、打铁、修补、叫卖60 位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竹篮、木桶、藤椅、金鱼灯、蚌壳棉鞋 100 个物件速写上海日常风景。 汉文英文结合!内文:108克宣清 封面:157克宣清,清晰还原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
  • 字数: 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 周祺 著 张渊 译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861665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进入 21 世纪,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样貌。在这样一个现代都市里,人们每天用着电子设备,通讯和家务都变得更便捷。但有时,仍然离不开手工制品,作为 20 世纪留存下来的日常手作记忆,在上海这个现代都市里,显得尤为珍贵。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口述记录、插画, 摄影的方式, 记录30位分布在上海10余个区、镇, 至今还在继续工作着的手作师傅, 从竹、木、草、铁、布, 纸不同材质的工艺, 来呈现师傅们日常生活的样貌, 以及工作经验中的智慧。全书主要呈现上海师傅的工作、生活图文, 还包含了几位开设店铺的师傅, 对一些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日常器具所表达的不舍之恋, 共涉及手作日常生活用品50余件。
作者简介
周祺为“上海风景工作室”成员,平面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撰稿人,著有《上海杂货铺》(2013 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祺自 2011 年起,倾力关注上海地区手工业制作的主题创作,并以全职的工作状态,记录、访问依然在以手工制作日常生活物品的上海师傅 40 余位。近 5 年来,此主题已在上海群众艺术馆、徐汇艺术馆、无印良品展厅(上海及杭州)进行相关的展览,并在外滩美术馆、虹口图书馆、长宁图书馆、大隐书局、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地进行 20 余场讲座,并为《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海杂货铺”专栏撰稿多年。2013 年至今,多次为《解放日报》、《新民周刊》、《东方早报》、东方电视台星尚、艺术人文频道,及台湾等媒体报道。2015 年 3 月,作为中国设计师代团成员携《上海杂货铺》参加德国莱比锡书展展示。2016 年 11 月,《上海杂货铺》作为“2016 中国时代”、“上海——汉堡友好城市 40 周年庆典”活动的嘉宾礼物之一,赠送给汉堡市政府、汉堡文化中心,以及来访的嘉宾。2017 年 10 月,应孔子 学院总部邀请,将赴法兰克福书展作《上海杂货铺》及“上 海师傅”的主题演讲。"
目录
上海师傅印象 周祺
马根发:路上有人开着轿车也会停下来买我东西呢
001 常州篮
002 绒线针
吴德华:竹编这个活儿,只要能想得出来都可以做出来
003 笪
许文明:退休后就自己做,打发打发时间,就当是玩
004 升箩
俞文归一大团铁艺人
005 铁门
凌旭明:以前我们夏天种地,冬天做篮子
006 竹筐
007 竹凳
李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画得出图纸我就能做出来
008 金鱼灯
薛文华:再过十年这种竹编的东西真的没有人做了
009 筅帚
010 蒸架
011 百脚架
蔡英龙——在庄行镇上卖杂货
012 篮
杨慎喜:不管什么鞋子,我只要一看就会做
013 蚌壳棉鞋
014 圆口鞋
015 搭襻鞋
庄金生:现在蒲鞋只能看看了
016 蒲鞋
017 草鞋
王宏春——老师傅和小兔子灯
018 小兔子灯
张乐华: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假领子市场
019 节约领
徐冬林:我带过二十七个徒弟
020 蒸糕桶
魏鹏飞——最年长的竹编师傅
021 笼格
顾玲娣:以前这里有篾竹街,所有的店都是卖竹器的
022 提篮
……
参考读物
花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