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拾光记
字数: 136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隽煊
出版日期: 2018-11-01
商品条码: 978756902461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3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00后小作者,书写少年们自己的文字和故事,再现学生时代校园青春的光和亮拾光记:小小少年,用笔墨勾勒岁月时光蓝图
内容简介
作者从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有思想有追求少年的过程,一定程度体现了“零零"后一代孩子的思想变化和文学世界。作品以描述丰富多彩校园生活和自身成长变化为基础,以瞬息变化的世界和社会环境为背景,有感而发,反映了作者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作品由儿童到青少年的不同时期写作而成,既有童言稚语,也有少年不知愁之味的轻狂,更多的是娓娓道人的温润、细腻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宁静女生文学之路的见证。
作者简介
吴隽煊,生于 2001年 4月,现就读于浙江省杭州高年级中学,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校长助理、鲁迅文学社社长,是省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初中时,任杭州育才中学心扬文学社社长、《钱江晚报》小记者。在《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少年文学之星》《西湖》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过近万字的文章。获得过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高中组二等奖,“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全国三等奖,“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省一等奖,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一、二、三等奖等。主要作品有《饼香不怕弄堂深》《书中界》《从字里行间走来》和《觅食记》,分别发表在《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和《少年文学之星》上。
目录
第一辑 高中阶段——第二辑 初中阶段——第三辑 小学阶段——
摘要
饼香不怕弄堂深多少弄堂中的回声都被整个城市急速而有节奏的心跳声所淹没,但只有它,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鲜活伫立在这座城市。这里的住户一般以老人小孩居多,但也有年轻人。白天弄堂里也熙攘得热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虽然和城市格格不入,但它也有着独特的脾性,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一张张百年前的缩影。弄堂里的人家大多不富裕,但每一户都反映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走在青石板砖上,清晨看得见骑着自行车送报的,车铃儿丁零零地摇醒还睡着的孩子;也有挑着菜担子出门卖菜的,那根秤杆儿称得出斤两,却称不出烟火气;还有收废报纸的吆喝声、磨刀的霍霍声……熙攘,只有几米宽。穿过吆喝,穿过家家的晾衣竿儿,穿过一溜儿的门牌,在巷子的深处,却能听到金属器具敲打的声音,还是那么连贯,那么有节奏,全然不同于城市上空的时钟的滴答声。但三十年来,娟可从来没留意过自己翻动煎饼时的声音。一件带着补丁的围裙,一副灰色的袖套,一双满是褶皱和老茧的手。娟煎得一手好鸡蛋灌饼。拿出一个面团,用擀面杖娴熟地擀平了,再拿起油刷,往板子上来回那么一刷,再把面皮往上一摊,不过十几秒的工夫,足以让一个第一次到来的人目瞪口呆。娟大多时候不太说话,只是看着面前的饼在吱吱响的油花中膨大,总像是在想着什么。弄堂里不少人不明白娟为什么一个人孤零零地开着摊儿,没有爱人,也没有儿女相伴。有的人在背后说,娟脾气古怪,凌晨三四点常听到娟的屋子里传出奇怪的声音,也有的人嘀咕,为什么每天清晨买菜时都会瞥到娟事先做好几个饼,一个一个地小心翼翼地放在袋子里,摆在边上,等他们买菜回来时,这些饼都不知所踪。人们的好奇心就像娟面板上的面团,不断地发酵再发酵。疑问渐渐变成了质疑,人们不再愿意买娟的饼,私底下都商量着要瞧瞧娟屋子里传出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娟也不与人争论,每天依旧做好几个饼,扎好放在摊边儿上。那个凌晨,人们都悄悄地爬起来,在夜里摸着墙根儿,蹑手蹑脚地踮到了娟家。娟家点着灯,但那微弱的光几乎照不亮整个屋子,显得十分幽暗。灯光把娟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把一个朴素的女人的背影映在了整个窗户上。透过窗户,人们终于看清,娟在昏暗的屋子里揉着面团,不断地拍打,整个人显得十分瘦小。等到把面团切成剂子,娟才长舒一口气,到水槽边上细细地洗葱……摸黑起来的人一言不发地走回了屋。吃娟的灌饼的街坊邻居们渐渐地多起来了,有的人家里明明烧了早饭,却还到娟那里去买饼。娟知道街坊是在帮助她,一个鸡蛋灌饼两块,她只肯收街坊一半的钱。那时的弄堂就像是刚从一场梦中醒来,所有人都被触及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青石板的路砖,块块都谱写着最真实的生活。整个弄堂的回声依旧,和高楼林立间的回声大相径庭。弄堂里的宁静终究是被几个美食评论家打破,偶然地路过,偶然地听到器具敲打的声音,偶然地闻到带着葱花儿的蛋香……帖子带来网络上数百万的点击量,不少食客慕名而来。弄堂的宁静不复存在,每天几米宽的过道上站的都是等着购买娟的灌饼的人,无论是打着西装领带的,还是满脸尘土的,光鲜与否,在这方寸之土,一视同仁。娟和她的灌饼成了整条弄堂的代名词。但娟每日仍不紧不慢地,等着饼上的气泡鼓起,用筷子挑起,再用鸡蛋轻轻在锅缘一磕,往洞里那么一灌,鸡蛋的金黄与白嫩一点点鼓起,等待着一把葱花的降临。街坊们都感叹,娟这好手艺,早就该发家了。但是她两元的标价没有改变,做好几个饼放在摊儿的边上也没有变,似是一个弄堂里的约定。那个午后,弄堂的最深处,几个孩子围着娟,娟一一地把饼发给他们,正午后的阳光照在她瘦小的身板,影子打在那群带着尘土的孩子的脸上。“谢谢娟姨!娟姨,你的儿子什么时候回来,那时候您就能给他做饼了……”“可他几年前就离开了,那是他最爱吃的……”娟的儿子几年前就去了国外,很少回家,而那鸡蛋灌饼,是他儿时最喜欢的。长长的光影仿佛回到了那个娟记忆中斑驳的岁月。几年后的今天,可以说娟的饼香不怕巷子深,也可以说对一个人的记忆散发出的幽香远远比这个弄堂来得悠长。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都市一次次的变革改变的是充溢着市井生活气息的氛围,却永远改写不了生命最纯真的状态。弄堂里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该有一份灵魂的归宿。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