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 社会秩序的建构

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 社会秩序的建构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尼科斯·P·穆泽利斯(Nicos P.Mouzelis)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515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尼科斯·P.穆泽利斯有关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在书中,穆泽利斯试图将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引入社会学与政治学,提出用理论化实用主义的方法来重新诠释社会的形成、构造和转变,为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维度上的拓展开辟了新的视野,也为我们了解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思想踪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本书的核心工作是要克服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经济还原论,也就是说,如何摆脱用经济的观点和范畴来解读政治或文化现象。穆泽利斯认为,在对政治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后马克思主义接近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范畴和概念,这些概念既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维度,又可以摆脱经济还原论的路数。与传统的、在社会构成问题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模式有别,穆泽利斯尝试从技术、占有、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社会构成进行解释,这种努力就是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
目录
鸣谢
导论
第一部分 问题的设定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
一、引言
二、新实在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一元论对阵多元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对阵后马克思主义
一、引言
二、“核心”马克思主义:封闭的或开放的
三、分析制度的取代
四、政治的相对自主
五、方法论的整体论和独裁主义
第二部分 经济和政治:朝向非还原的框架
第三章 技术、占有、意识形态:超越基础/上层建筑的二分
一、历史性的唯物主义:从哲学的到历史的分析
二、历史性的唯物主义:实体的和方法论的问题
三、技术
四、占有
五、意识形态
六、统治模式概念
七、小结
第四章 应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希腊的社会一政治变迁
一、马克思主义和发展社会学
二、希腊马克思主义历史编纂学和阶级分析的两难
三、前资本主义希腊和寡头议会制的巩固:1864—1909年
(一)前资本主义经济
(二)寡头政体:行政机构的成长
(三)统治关系
(四)政治意识形态
(五)生产关系和统治关系:一个理论的争论
四、寡头议会制的终结
(一)19世纪晚期希腊经济的转变
(二)行政的、军事的和教育的国家机器的理性化及进一步扩张
(三)增长的政治矛盾、政治抗议和军事干预
(四)1909年军事政变和“中产阶级兴起”理论
(五)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还原论类型
附录Ⅱ意识形态和阶级政治:对恩内斯特·拉克劳的批判
索引
译者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