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华蟹史
字数: 5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钱仓水
出版日期: 2019-11-01
商品条码: 978755982303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735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1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凝结了作者对中华蟹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力与成果。分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六个部分,用一百九十多个专题来撰述,或考证蟹名,或分析蟹著,或品评蟹味,或再现烹蟹方法,或谈及腌蟹技艺,或评判咏蟹诗词,或汇总蟹医蟹药,或讲述涉蟹人物,或介绍捕蟹工具。另附近一百五十幅精美插图,是一部从文化与历史角度研究中华螃蟹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钱仓水,江苏太仓人,淮阴师范学院退休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之前专注于文体分类研究,近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华蟹文化研究,先后发表文章百多篇,出版《蟹趣》《说蟹》《〈蟹谱〉〈蟹略〉校注》等。
目录
先秦
概述/3
《周易》:把“蟹”归入“刚在外”的甲壳类/5
《尚书》:让中原人见识了“一蟹盈车”的“海阳大蟹”/5
《山海经》里的“大蟹”是“千里之蟹”还是群蟹的结集现象?/7
《国语》:“稻蟹”成灾及蟹类中最早的名称/9
《礼记》里的“匡”为蟹的第一个部件名称/12
《周礼》:今称螃蟹以其“仄行”/15
《庄子》:无意间捎带出了淡水小“蟹”/18
《荀子》:提出了“蟹用心躁也”说/19
《越绝书》里的“海镜”是一个兼及了“蟹”的早期名称/22
《尔雅》里的“螖蠌”是哪一种蟹?/23
先秦人已经吃蟹的旁证/25
两汉三国
概述/31
《淮南子》揭示了蟹的“与月盛衰”/35
《神异经》里讲了一个山臊捕食虾蟹的故事/36
蟹酱(蟹胥):最早吃蟹的记录/38
扬雄《太玄》里的“郭索”成了蟹的别名/42
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蟹”与“蛫”/44
《神农本草经》开了以“蟹”为医药的先河/46
杨孚《异物志》里起了个“拥剑”的好名称/49
《广雅》首及蟹的雄雌及其后续展开/51
万震所记“寄居虫”的引领/54
沈莹《临海水土志》对认知蟹类的突出贡献/56
两晋南北朝
概述/65
张华《博物志》捎带出的“石蟹”/69
山都、山精、山鬼、山臊食蟹的故事/71
纬萧·蟹簖·沪/75
郭璞:中国大蟹神话的创始人/81
《江赋》所言“璅蛣腹蟹”的来龙去脉/85
崔豹《古今注》首称“蟛蜞”及其影响/88
由蟛蜞又名“长卿”和“彭越”引发出的历史故事/90
干宝《搜神记》揭示了“蟹类易壳”和“折其螯足,堕复更生”/95
蔡谟食蟛蜞后吐下委顿之谜/98
葛洪《抱朴子》里的“无肠公子”成了蟹的别称/103
蟹神毕卓/106
祖台之《志怪》反映了东晋人已经喜食蝤蛑/112
祖冲之《述异记》开启了食蟹报应的记录之门/115
“糖蟹”及“蜜蟹”探究/118
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讲的腌蟹/123
北人嘲南人“唼嗍蟹黄”/125
隋唐五代十国
概述/131
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136
众口交誉的糟蟹/138
点燃起了肴馔的薪火/141
承前启后的医药学家/143
鲁城民歌:最早而又特殊的咏蟹诗/146
持螯赏菊花/148
重阳佳节吃螃蟹/151
孙愐《唐韵》的释蟹十七条/153
李白拉开了“酒楼把蟹螯”的帷幕/155
蟹画初展/158
曾经的蟹舍/160
丘丹《季冬》始见的“红蟹”/163
白居易涉蟹诗句反映的“余杭风俗”/165
蟹到强时橙也黄/168
段成式《酉阳杂俎》始见的“数丸”和“千人捏”及“平原贡蟹”/170
段公路《北户录》始见的“虎蟹”/174
天雨虾蟹/176
“石蟹(蟹化石)”的种种记录/178
皮日休:诗人咏蟹第一人/182
蟹因霜重金膏溢/185
陆龟蒙:推开了一扇稻蟹洄游的探索之窗/187
唐彦谦《蟹》:艺术与史料价值兼备的诗篇/192
扳罾拖网赛取蟹/196
就地销售与远途贩运/199
吴中稻蟹美张翰误忆鲈/203
各地贡蟹与唐帝赐蟹/206
唐诗里的涉蟹句选释/208
朱贞白《咏蟹》善嘲/211
江文蔚《蟹赋(残文)》/213
蟹的褒称“含黄伯”、贬称“筴舌虫”及其他/215
意味深长的旷世蟹宴/217
两宋辽金元
概述/225
傅肱《蟹谱》/234
傅肱《蟹谱》始见的“鬼状”蟹/238
风虫等内脏的揭示/240
流传广远的《临海蟹图》/243
负簏道人/246
大雾中蟹多僵者/248
岁旱迎蟹即雨/250
以螃蟹为怪物/253
探洞捉蟹·以竿钓蟹·火照捕蟹/256
专捕蟹的“蟹户”和专营蟹的“蟹市”“蟹行”/261
蟹价贵贱的记录和轶事/264
风味殊隽的酒蟹/269
曾经风行的酱蟹/274
林洪《山家清供》的“蟹酿橙”/276
吴自牧《梦粱录》里的种种蟹肴/279
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里的蟹肴/281
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的蟹肴/284
肴馔薪火的勃然兴旺/286
重蟹螯与重黄膏及二者兼重/290
蟹眼茶汤/294
张耒作诗为自己的嗜蟹之癖辩解/296
食蟹腹痛吐痢医方/301
以蟹解漆的故事/303
人、犬、鱼食之皆毙的蛇蟹/305
钱昆嗜蟹的故事/307
螃蟹琐闻十二则/310
洪迈《夷坚志》:记录螃蟹故事最多的书籍/318
诗注里源自印度的故事/323
梅尧臣:反映蟹况卓然多新的诗人/325
苏轼:开拓蟹文化的大家/329
黄庭坚:笃信佛教而酷爱食蟹的诗人/336
陆游:广阔地反映蟹况的诗人/339
杨万里:以诗以赋赞糟蟹的作家/345
高似孙《蟹略》/350
苏轼《丁公默送蝤蛑》/355
以宋徽宗画蟹为题材的两首咏史诗/358
咏蟹诗作二十首及涉蟹句/360
螃蟹诗话六则/378
四首同调同题的咏蟹词/388
咏蟹(涉蟹)词曲述要/390
高似孙《松江蟹舍赋》/393
姚镕《江淮之蜂蟹》的寓意/395
李祁《讯蟹说》/396
赋蟹散文提要/401
以蟹为喻的活剧/402
元杂剧涉蟹琐记/404
蟹画的兴盛与衰落/407
《埤雅》《尔雅翼》等字书的释“蟹”/413
明清
概述/419
玉蟹与沙钻蟹/427
金钱蟹/429
和尚蟹·花蟹·卤·山寄居螺/430
虱蟹与膏蟹/432
待考之蟹/435
种种无名大蟹/436
明清涉及蟹类的博物著作掠影/438
罕见的二则义蟹记录/442
屈大均:记录和探索蟹况的作家/444
焦循:总结了取蟹之法的作家/450
宋诩《宋氏养生部》里的蟹肴/452
朱彝尊《食宪鸿秘》里的蟹肴/455
顾仲《养小录》早先提倡人道食蟹/456
袁枚《随园食单》里的蟹肴/458
佚名《调鼎集》里汇集的蟹肴/460
肴馔薪火耀然喷发/463
红楼吃蟹琐记/466
煮蟹与蒸蟹/479
“蟹八件”考说/481
徐渭:将画换蟹吃的画家/485
张岱:与友人兄弟辈立十月蟹会/488
蟹仙李渔/490
嗜酒好蟹边寿民/497
张问陶:蜀人因蟹而客中原/500
李瑞清:餐食百蟹被称为“李百蟹”/502
形形色色的吃蟹达人/505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以“蟹”为医药的集成文献/510
明宫里的蟹事趣闻/515
乾隆帝悠闲赋蟹及慈禧逃难食蟹/519
光绪皇帝查办“金爪蟹案”/521
书生因蟹而中榜/522
藩司缘蟹而破案/525
放蟹报德的故事/527
梦蟹玄解/530
刘基《题蟹二首》/532
高启《赋得蟹送人之官》/533
徐子熙《蟹》/534
徐渭蕴含寓意的三首题画蟹诗/535
王世贞《蓼根蟹》/538
咄咄夫《乡人不识蟹歌》/539
曹雪芹:各示人物性格的三首《螃蟹咏》/540
张士保《题画蟹》/542
翁同龢《题蒋文肃得甲图卷(其二)》/543
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选一)》/545
无名氏《螃蟹段儿》/546
咏蟹诗作十二首及涉蟹句/549
陆次云《减字木兰花·蟹》/561
夏言《大江东去·答李蒲汀惠蟹》/562
朱彝尊《桂枝香·咏蟹》/563
咏蟹词曲述要/565
袁翼《湖蟹说》/568
夏树芳《放蟹赋》/570
郑明选《蟹赋》/573
张九嵕《醉蟹赞》/575
李渔《蟹赋·序》/576
尤侗《蟹赋》/578
陈其元《蓄鸭之利弊》/580
赋蟹散文提要/582
吴承恩《西游记》/585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588
方汝浩《禅真后史》/590
古吴金木散人《鼓掌绝尘》/592
蒲松龄《聊斋志异》/594
白云外史散花居士《后红楼梦》/596
朱翊清《荷花公主》/597
涉蟹小说举隅/599
螃蟹笑话六则/604
明清戏曲涉蟹觅踪/608
蟹联撷英/612
蟹画繁荣/618
可供把玩的寄居蟹/628
可供赏玩的螃蟹工艺品/629
《古今图书集成》“蟹部”/632
孙之騄《晴川蟹录》/636
《字汇》《康熙字典》等字书的释蟹/641
附录
历代蟹类名称总揽/645
中国蟹灾的文献钩沉/710
以“蟹”冠名的镇、山、水、泉之类/716
人类初始吃螃蟹的猜想/720
《中华蟹史》专题分类索引/726
后记/733
摘要
蟹神毕卓古希腊的传说中有个酒神,叫狄奥尼索斯,是一个晚起的小神,并且是最后登上神山的,可是他遭遇痛苦,让人同情,他还教人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给人福惠,于是格外受到崇拜。中国没有酒神之说,但如果要确立一个蟹神形象,则非毕卓莫属。毕卓并不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相反,是史有其人的。最早提及他的是晋郭澄之《郭子》:“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可了一生哉!’”(见《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之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又复述了一遍,“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寥寥数语,已经点睛。唐房玄龄等根据先前的《晋中兴书》等写成《晋书·毕卓传》:毕卓字茂世,新蔡鲖阳人也。父谌,中书郎。卓少希放达,为胡毋辅之所知。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间,致醉而去。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过江,为温峤平南长史,卒官。毕卓是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他在东晋太兴(318—321)末年做过吏部郎,以后又在温峤(288—329)手下做过平南长史,官职不算高,却始终吃着俸禄。对其业绩,史书一字未提,说明在哪个时期的群僚中,毕卓可能等因奉此、无所作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角色。要说给人一点印象的话,就是毕卓嗜酒。魏晋时期,饮酒乃至纵酒是一种风气,相沿成习,很多名士闹了一出又一出的酗酒趣闻。比如三国东吴的太中大夫郑泉,嗜酒到了生死以之的程度,临死前还留下遗嘱说,把我葬在制陶器的作坊旁边,以求有幸死后化为泥土后被制成酒壶。比如东晋那个写过《酒德颂》的刘伶,他常常乘着一辆鹿车,带着一个壶酒,边行边饮,并派人扛着铁锹跟在后面,对他说:“我一旦酒醉在哪里死了,那里就是我的归宿,便可草草就地埋葬。”比如那个赏识少年毕卓的胡毋辅之,被人称为“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的后进清谈领袖,就是一个“昼夜酣饮,不视郡事”的放达狂饮之人。毕卓自小仰慕狂傲任诞的名士,因此,即使当了吏部郎,仍“常饮酒废职”,以致耽误正事。一次,他的邻家才酿了酒,夜间,毕卓喝得醉醺醺地归来,闻到酒香,又不由自主地拐了进去盗饮,结果被看管的人发现,将他捆绑了起来。第二天早晨,主人一看,发现原来是毕吏部,于是赶快松绑。毕卓竟毫不介意,反邀了主人就在酒瓮间相对喝了起来,直到醉了才走。宋陆游在《对酒戏咏》里说:“凭谁为画毕吏部,缚着邻家春瓮边。”后来画家还真有以此为画画题材的,比如清张问陶就为人作过题画诗:“君不见画中毕吏部,烂醉眠瓮间。”比如现代丹青宗师齐白石曾对此一画再画三画,《毕卓盗酒》《盗瓮》《开瓮图》等都是。但给人的印象,似乎毕卓在那个酒话众多的时代里,只是给后人增添了一桩盗饮的趣闻而已。毕卓之被尊为蟹神,那是因为他说了这样一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假使追根究底,那个在吴蜀夷陵之战后被孙权派往西蜀修复邦交的使节——郑泉早就说过类似的话。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韦昭《吴书》云:“郑泉博学有异志,性嗜酒,其闲居每曰:‘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复没饮之,惫即往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乐乎!’”可以说,毕卓的话就是由此拷贝而来的。不过,毕卓又有突破,那就是把“肴膳”换成“蟹螯”,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说“便足了一生矣”。肴膳泛指饭菜,包括了鸡鱼肉蛋、瓜果蔬菜之类,蟹螯代指螃蟹,说明了毕卓遍尝各种菜肴,挑出了螃蟹,给予其特别的赏识和青睐。说明了毕卓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嗜蟹者,他以吃蟹为乐,认为螃蟹是食物中的第一美味,吃蟹是他人生中的优选快事。《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国人吃蟹很早,少说也有了3000多年历史,可是长久以来,皆为果腹、下饭之需,并没有吃出蟹的滋味,毕卓成了第一个蟹味的发现者、推崇者、倡导者,这是很了不起的。进一步说,毕卓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螃蟹知味人,而且是最早把蟹和酒联结在一起的美食家。酒在我国的源起很早,中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酒,那么喝酒就着什么菜优选、最雅、最合适、最可口呢?味觉特别灵敏、情致特别风雅的毕卓,看中了螃蟹,让其与酒匹配,“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一右一左,一酒一蟹,从此就被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视为优选享受之一。毕卓的言行激起了历代许许多多文人的反响和共鸣: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唐·李显《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诗序)蟹螯今在左,欲拍酒船浮。(宋·晏殊诗逸句,见宋·高似孙《蟹略》卷三)壮心付与东流水,霜螯何妨左手持。(宋·苏辙《次韵杨褒直讲揽镜》)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明·唐寅《江南四季歌》)佐以刘伶之杯,持以毕卓之手。(清·李渔《蟹赋》)此时毕卓手,蟹不论尖团。(清·孙枝蔚《秋怀诗十一首次韩韵》)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直到民国年间,贾祖璋在科学小品《蟹》里还说:“记得初进高等小学读书的时候,老师曾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叫做《无肠公子传》,全班十多个同学,看了题目,都只是呆想,不知写什么好,后来,老师说了些横行介士、毕吏部、黄花酒一类的话,才似懂非懂地照样写下了缴了卷。”可见,毕吏部与吃蟹的关系,过去是早早就被灌输到了孩子中间。古希腊人通常如此描绘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形象:穿戴华丽,披风长衫,繁茂的葡萄藤缠绕全身,手持一个高脚酒杯,被羊人簇拥着漫游各地。相比之下,毕卓这位蟹神的形象更加丰满,情境更加浪漫而富于诗意:他的宽衣博带(晋代名士大率如此)在秋风里飘拂着;乘坐的船头船尾,摆放着秋果柑、橘、橙、柚、藕、菱之类,而船舱里则是一坛挨着一坛的酒;在江南的沟河湖滨里,船或行或止,背景是青山、竹林、芦苇、菊花;船头站着毕卓,他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边喝酒,边吃蟹,边观赏风光,嘴里呢喃着:“如此了我一生,我真是知足了呵!”有酒有蟹,一生就此而知足,就此而了结,这就是毕卓,一个十足的享乐主义者,一个典型的酒徒,一个螃蟹的馋食精!可是也亏了他,人们才发现,这螃蟹还真好吃、真鲜美,天下食物之美无过于螃蟹,螃蟹为优选的下酒物,为最雅的过酒菜,谁不吃它是要辜负自己肚皮的,也是对不住自己的情怀的。?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隋炀帝杨广是个极好吃喝玩乐的主子:他乘了二十多丈长上建四层楼阁的豪华龙船,带了嫔妃和随从,以六千多艘船只,八万多名纤夫组成,连绵一百多里的船队,航行在大运河上,从洛阳到扬州去看琼花;他下令征集到了数斛萤火虫,在夜晚游苑的时候释放,光遍岩谷,营造迷人的夜景……吃喝也铺张奢靡,若问他最喜好的食物是什么?答曰:蟹。记载隋炀帝与蟹的典籍如下:《御食经》有煮蟹法。(据《隋书经籍志》载有《四时御食经》一卷,不著撰人,已佚,转录自宋·高似孙《蟹略》卷三“煮蟹”)隋炀帝诸郡进食用九饤牙盘,又有镂金凤蟹,为食品第一。(旧题唐·颜师古《大业拾遗录》,转录自《古今图书集成》第一百六十一卷)隋炀帝时,吴郡献蜜蟹两千头,蜜拥剑四瓮,法如糖蟹而味佳美。每进御则旋拭壳面,贴以镂金龙凤花鸟,为食品第一。(唐·杜宝《大业拾遗记》,转录自清·褚人获《续蟹谱》)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宋·陶谷《清异录·镂金龙凤蟹》)此类记载还有多条,一概反映了隋炀帝的嗜蟹。隋炀帝嗜蟹到了什么程度?对地方上生贡的活蟹,御厨创制了煮蟹法,《御食经》已经失传,煮蟹法亦已不详,推想起来,当有一整套专门和独特的讲究,煮出的蟹一定更加鲜美可口,以供其饕餮。尤其引人注意的,进膳桌上,在盛放食物的精致器皿牙盘里,有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可是这个隋炀帝,对其他食品并不在乎,唯独见蟹,便高兴了,便激动了,眼睛也亮了,情趣也来了,他亲自将蟹的壳面擦拭干净,亲自用金镂制成的龙凤图案贴上去,视蟹为“食品第一”,即独占鳌头的食品中的状元,横扫一切的食品中的冠军,至高无上的食品中的皇冠,群星璀璨的食品中的北斗。如果说东晋毕卓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蟹味的发现者,那么,隋炀帝是又进一步作出了蟹是“食品第一”的评价者,说明了他也是一个口舌特别灵的人。应该说,贵为天子的隋炀帝,山珍海味、珍馐佳肴什么没有吃过,可是他偏偏给了蟹以格外的青睐、优选的赞赏,更说明了他又是一个在饮食上特有见识的人。假如不因人废言,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是开了先河的。之后,南唐卢纯“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宋代曾几“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明代徐渭“两螯交雪挺,百品失风骚”,清代李渔“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等等评语,可以说统统只是重复或延续了隋炀帝的见识而已。从记载看,隋炀帝螃蟹要吃,拥剑(似蟹而小、一螯偏大的蟹)也要吃;蜜蟹、糖蟹要吃,煮蟹、糟蟹也要吃,见蟹而馋。特别令人吃惊的是,我国许许多多地方都出产螃蟹,可是在大业(隋炀帝年号)期间只有“吴郡”或“吴中”(以今苏州为中心)贡蟹的记录(又见宋沈括《梦溪笔谈》、范成大《吴郡志》等),这里自古至今都是产蟹最多优选的地方,他竟能辨识各地产蟹的优劣,选优选的产地,吃优选的螃蟹,纵欲饕餮,享受人间优选好看的口福。就食蟹进而识蟹来说,杨广堪称千古一帝。?苏轼:开拓蟹文化的大家苏轼钟情于蟹,在蟹目前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开拓了蟹文化的大家。嗜蟹 苏轼自己坦言“性嗜蟹蛤”(《东坡志林》卷八,《仇池笔记》亦载)。有诗为证:“把蟹行看乐事全”(《和周正孺坠马伤手》),“蟹螯何不左手持”(《偶与客饮孔常父见访设席延请忽上马驰去已而有诗戏用其韵答之》),“赤鱼白蟹箸屡下”(《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在贬谪广东惠州的时候,苏轼接到广州太守章质夫送酒六壶的书信,他高兴极了,备好了蟹,作为佐酒之物,哪知等空了,“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章质夫送酒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