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掌控细节

掌控细节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连山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8009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精彩故事和典型案例,对企业管理、创业、人际交往、职场、面试、领导、识人、会议、谈判、推销、演讲、礼仪、理财、家庭、择友、穿着、健康等方面要注意的所有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进行了深入浅出、细致入微的阐述,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细节的全部奥秘,同时生动、具体地展现了许多经过无数成功人士检验、对人生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的细节经验。
目录
序章细节的巨大作用和惊人力量
细节是一种创造/2
细节是一种能力/5
细节隐藏机会/8
细节产生效率和效益/11
细节有时正是事物的关键所在/14
第一章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造就很好——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
重量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20
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23
做人不计小,做事不贪大/27
要成大事,先做小事/31
微小的付出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34
从小事中做出大学问/38
一生磨一镜,精益求精/40
从最小的具体行动开始/43
第二章魔鬼隐藏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迟到几分钟,丢掉大生意/48
忽视细节让他屡屡败走大公司/50
小不忍则乱大谋/54
小疏忽带来大损失/56
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62
荣华鸡为何败走麦城/65
第三章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小细节,大财富
事事留心皆机遇/72
不放弃万分之一的机会/74
看准时机,敢于冒险/76
独具慧眼识商机/79
小信息带来大惊喜/85
细节是开启金库的钥匙/90
注重小细节,带来大效益/93
小智慧带来大财富/95
第四章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也顾细谨——分寸做人,尺度做事
……
摘要
     细节是一种创造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人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 其实我们做企业更需要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是细节更为宝贵的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因为在每一个看似细小的环节当中,都凝结着经营者点点滴滴的心血和智慧。中国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一个善于在经营中创新之人。 王永庆早年家里非常穷,根本读不起书,只好去别人的米行里做伙计。他做伙计期间,一边留心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人,特别是老板怎么谈生意,一边积累一点资金。 16岁那年,王永庆在老家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30家米店,竞争相当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地段偏僻,开得晚,规模小,没有任何优势。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王永庆就背着米袋,一家一家地上门推销,但效果还是不行。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立足米市场,自己就必须有一个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仔细思量以后,王永庆决定在米的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非常落后,做饭的时候,都要淘米,很不方便。但长期积累的习惯,买卖双方都见怪不怪。 王永庆经过长期的观察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他带领弟弟一起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点地将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挑出来,再出售。 这样,王永庆店里米的质量就比别人的高一个档次,深受顾客的喜爱,生意也就一天天好起来了。同时,王永庆在服务质量上也更进了一步。当时,客户都是自己来买米,自己扛回去。这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并没什么,但对老年人来说,就有些不方便了。王永庆注意到了这一点,便主动送货上门。这就大大方便了顾客,尤其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这些做法为米店树立了非常好的声望。 王永庆送货上门并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事。他送货时,还要将米倒到米缸里。如果缸里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擦干净米缸,然后将新米倒进去,把旧米放在上层。这样,使米不至于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这一精细的服务,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心,使回头客一天天变多了。 不仅如此,王永庆每次送货上门后,还要用本子记下这家的米缸有多大,有多少人吃饭,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的饭量如何等。他根据记载的情况估计顾客会什么时候要米。等时候一到,不用顾客上门,他就将相应数量的米送上门来了。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发现,当地的许多居民都靠打工为生,经济条件并不好,许多家庭还未到发工资的时候,就已经没钱花了。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货到要收款,有的顾客手头紧张,一时拿不出钱来,会弄得大家都很尴尬。于是,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定时收钱”的办法,先送米上门,等他们发工资后,再约定时间上门收钱。这样极大地方便了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顾客,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了好口碑。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永庆米行的生意很快就吸引了整个嘉义城。 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一个碾米厂,并把它设在最繁华的地段。从此,王永庆开始了向台湾首富的目标迈进。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企业时,同样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部属深深为王永庆精通每一个细节所折服。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学一学美国的管理,抛开细节只管大政策。针对这一批评,王永庆回答说:“我不仅要学习大政策,而且要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4倍。”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