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年之思 一位中国教育人类学者的田野回望

成年之思 一位中国教育人类学者的田野回望

  • 字数: 10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齐学红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9302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从一位人类学者自身的田野研究经历出发,将田野研究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入微地呈现了从提出问题、走进田野、建立研究关系、生成研究结论,到研究伦理的处理等田野研究的完整历程,以及作为研究田野的不同的学校文化景观。本书可以为人类学研究者提供如何开展田野研究的直接经验。作者结合自己所做的几项田野研究,以叙事体的形式,将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经历和生命体验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本书不但展示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艰难跋涉,也展示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崎岖之路。
作者简介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道德教育、班主任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并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三部,主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精神家园共营造——班主任与每个班级》《职业学校班主任》《班主任专业基本功》,以及本科教材《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与训练》《班级管理》等。
目录
题记 回望:田野研究背后的故事
一、人类学者的成年:田野研究的独特贡献
二、时空境遇:开启田野故事的叙事之门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诞生:基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经历
一、问题意识从何而来
(一)研究选题中的情感因素
(二)研究问题中的对话意识
二、 教学建议:如何创生研究问题
(一)适切性: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匹配
(二)实践感:从“逻辑的实践”到“实践的逻辑”
(三)研究问题的开放性:人不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二章 走进田野:田野工作的开展
一、建构属于自己的田野
二、生成田野研究的分析框架
三、重新发现田野的意义
四、理论观照下的田野经验
五、多点民族志下的田野研究
六、研究者与田野的关系
(一)研究者身份的社会建构
(二)进场与退场:田野研究的时空维度
(三)“离我远去”与“化熟为生”
第三章 我与他者:田野研究中的研究关系
一、研究者身份的文化洞察
(一)研究者是谁?
(二)研究者的文化他性
(三)边缘人的身份认同
(四)研究者的角色类型
二、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类型
(一)人与人的交往性关系
(二)对象性关系
(三)行动者关系
三、知识与权力关系的体现
四、田野研究示例
(一)田野工作的开始
(二)生活史研究:走进校长的精神世界
第四章 基于田野考察的研究发现
一、从田野而来的研究发现
(一)乡士社会与乡村学校的关联
(二)跨越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鸿沟
(三)意外后果:文化惯习的力量
二、野研究的知识和文化立场
(一)立场与科学:田野研究的知识立场
(二)田野研究的文化立场
三、教学建议:分析与表达的艺术
(一)变通: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观察点
(二)场域:田野研究中的结构性因素
(三)表达:从田野日记到论文写作
第五章 研究伦理问题
一、田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一)公开还是隐匿?关于隐私权的处理
(二)知情权问题:有目的地“转化”是否可能?
(三)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二、伦理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研究伦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二)女性主义的反省与挑战
(三)教育调查中的伦理问题
结语 田野研究:人类学者的自我发现之旅
附录 我的田野研究年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