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这个时代的人

这个时代的人

  • 字数: 21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26210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靠前层次是天性人生,也就是人都想比别人混得好;第二层次是理想人生,有理想支撑的人比仅靠天性支撑的人走得远;第三层次是境界人生,有理想没境界的人也是走不太远的,人与人的竞争到高端就是单纯的境界竞争了。塞疆编写的《这个时代的人(中国复兴档案)》的结构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安排,前六章是靠前层次,第七章是第二层次,第八章是第三层次。靠前层次的六章中,按重要性排序,比如,把自主排在靠前位,就是因为人要想干成事,首先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如果处处都跟别人一样,那结果就势必也跟别人一样,也就是干不成事。
内容简介
《这个时代的人(中国复兴档案)》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从励志的角度,精选当今官、产、学三界名人的话语和作为。塞疆编辑《这个时代的人(中国复兴档案)》,主要是励志,同时也是留史。选择当代的人来励志,是因为大家比较熟悉,没有时代的隔膜感;留史的意思,不是说当代的人比前、后代的人做的好,只是单纯的客观记录。
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着国家转型与民族复兴的特殊历史使命,需要每一位国民都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优选限度地发挥出来。编者将分散于不同人身上的故事和话语汇集在一起,就是为了找到一股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作者简介
塞疆,1968年8月生于河北省阜城县,先后供职于《中国改革》和《战略与管理》杂志社,长期关注中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著有《阻力——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录
写在前面
自主第一
定位第二
方法第三
意志第四
舍弃第五
冒险第六
理想第七
境界第八
后记
摘要
    每天早晚,我上课放学,都与这些网站的年轻员工们同进同出。我看他们每天早上挤下地铁,晚上再重新挤回拥挤的地铁。脚步匆忙、面色疲惫。
    他们几人合租一间屋子,个人空间只有一间卧室、一张床和一台电脑而已。
    我每次看到他们,总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样了?生活就是这样?未来就是这样?理想,也就是这样了?我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城市,家里都是铁路系统的。这个系统很好封闭,几乎买断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我的很多小学同学,现在已经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进入了铁路系统工作,成为了一名很好的铁路职工,一生大概都不会离开那座小城市。
    我放假回家和他们聊天,他们会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愤懑与不满,说自己原来的理想是能够去一线城市当白领。他们羡慕我能够离开这座鸡犬相闻的小城,觉得能够来到北京的我,前途是无可限量的。我想到每日所见的白领生活,不知该说些什么。
    十五岁的时候,我去湖北优选的高中上学,周围有很多同学是“富二代”,家庭提供的物质保障让他们可以去享受漫长的青春与轻狂,整个世界都像是他们的。今年再次和他们偶然在网上遇见,却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出国了,有的是去读书,有的干脆已经移民。
    他们也劝我出国,说:“中国什么都不好,出去了你就不再想回来了。”听说这个世纪,就会是中国的世纪了。如果世界是个环形大跑道,那么中国已经跑在了前面。
    中靠前部,则更像一个大跑道。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狂飙猛进,同心同力,身不由己。终点是什么呢,是幸福么?是成功么?是北京三环内的一所房子么?大家都一直跑,一直跑,渐渐的,所有人都忘了这个目标是什么,甚至也不敢去过问。
    我的小学同学们,那些一辈子也许都生活在故乡的年轻人们,认为自己起步慢、起点低,永远不可能赶超,因此放弃了,把自己视为社会的底层而在后面慢慢踱步。
    我的高中同学们,看不起这场游戏,所以干脆离开运动场,不陪你们玩儿了。
    而其他所有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离开这个跑道,去反抗这个规则,因为所有人都在跑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断创造出大量的财富,金钱在中国流动着,资本便调配着每个人的生活。钱流向一线城市,便杀进“北上广”。钱流向体制内,便冲进体制内。
    要清醒地成长,必须有脱离这个轨道的勇气。即使轨道之外,并不许诺成功。今年,我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年轻人,一些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有的高中生放弃了名校,去就读企图建造乌托邦的南方科技大学;有的大学生,刷海报、拉选票,去参选人大代表;有的师兄师姐毕业了,也放弃名校、外企这样的选择,去做一些他们认为能够改造社会的事情。
    没有什么“形势永远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
    如果一千个人中,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
    一百个人中,有十个人有离开这个跑道,忠于内心的勇气。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获得了成功。那么未来的社会,也许会大不一样吧。
    未来的中国,会变成一片原野。有跑的、跳的、在阳光下晒太阳的。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盛世强国下的年轻人们,人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择善从之的勇气。
    学者刘东在恢复了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在他办公室的门上,贴着陈官.陌追思王国维的名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有人请北京大学教授周一良写一篇介绍他的老师陈寅恪如何治学的文?,他当即答道:“我不能写,我已经被老师逐出师门了,因为我没能坚持老师教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我不配写。”北京大学教授谢冕曾经给校长周其凤写过信,建议用“独立的学术自由的思想”做北大的校训。他说:“当然我知道这建议不会被采纳。明知不会被采纳,我也要这样表达。我一生信奉和追求的境界,就是思想的自由、学术的独立。”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