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拜金集

拜金集

  • 字数: 121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胡文辉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249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拜金集(精)》是一本解读金庸本人及其武侠小说的文字辑录,作者胡文辉对金庸小说中的文史典故的来龙去脉做了很多精深的考证。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具体金庸小说,如《碧血剑》《雪山飞狐》《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中的人物和某些细节做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金庸其人,关于金庸小说的观念背景或情节源流的探讨;第三部分选取的是从金庸及其小说引申出来的联想,或可算作“外编”,却更有份量,更具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胡文辉,笔名胡一刀,媒体工作者,曾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任《羊城晚报》“花地”专栏责编。工作之余,从事学术研究,以学术为本位,但也不放弃思辨,不轻视文笔。出版有思想文化随笔集《广风月谈》《拟管锥编》《书边恩仇录》,专著《陈寅恪诗笺释》详尽发掘了一代史家的心史,《现代学林点将录》以趣味性的方式总结了近百年中国学术史。此外还有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学术文集《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洛城论学集》《人物百一录》。
目录
《碧血剑》《雪山飞狐》特殊写法的由来
《笑傲江湖》杂识
《笑傲江湖》与《滚滚红尘》
“东方不败”的谱系
“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段誉与韦小宝
韦小宝之前世今生
国产007考
《寻秦记》与《鹿鼎记》
作为历史失踪者的韦小宝
《英雄》与《鹿鼎记》
《十八摸》钩沉
《十八摸》知见录
金庸与韦小宝
《金庸识小录》序
“江湖”考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剖腹辩
武松?石秀?乔峰
美人替死故事的源流
从尼克松到东方不败
――一种食俗的追溯
钓鱼城的尴尬
作为政治隐喻的施琅
床上的爱国主义
床上的爱国主义?金庸篇
几部日本武士小说,以及张大春
附:咏金庸小说诗之什
后记
摘要
    “东方不败”的谱系
     东方不败自是《笑傲江湖》中的第一高手,就像吕布在《三国演义》中一样。
     小说《笑傲江湖》的故事背景仍限于中国社会之内,故“东方不败”这个名字所暗示的意味,并未得以发挥;而到了电影《笑傲江湖?风云再起》里,东方不败以神话化的武功,闲庭信步地摧毁番鬼佬的坚船利炮,并公然声言“你有科学,我有武功”,这个时候,“东方不败”的意蕴才表露无遗。
     武侠小说所表现的时代,几乎都在近代以前,也即西力东侵的时代以前;尽管如此,武侠小说所隐藏的文化心理,却是近代以来的。“你有科学,我有武功”,正透露出武侠小说-的潜意识:所谓“武功”,不过是为了克服“科学”而形成的一种技击神话,是对西方技术文明强势的通俗回应。至于“东方不败”,更加是一个文化幻象,从中恰恰可以看到西方大获全胜、中国一败涂地的历史倒影;这是企图借人物命名以达成历史的精神胜利,是一种巫术性的大众文化心理,虽一名之微,而近代中国人的耻辱与梦想,都已凝聚在其中了。
     不过,“东方不败”式的姓名巫术,并不自金庸始,在近代小说中已不鲜见。如荒江钓叟一九。五年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主角龙孟华之子名“龙必大”,“龙”当然代表了中国;碧荷馆主人一九?八年的《新纪元》,写中国(黄种)与西方列强(白种)之间未来的世界大战,而为中国高奏凯歌的海军元帅名“黄之盛”,这个“黄”,既是黄种人的黄,也是黄帝子孙的黄;又,吴趼人一九?八年的《新石头记》,写贾宝玉从“野蛮世界”(影射当时的中国)来到“文明境界” (幻想未来的中国),那是个高科技的乌托邦,实行君主立宪,其圣明的君主名“东方强”,并由三子“东方英”“东方德”“东方法”及一女“东方美”分别执掌各区行政(据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五年版,第三一五一三一六、三二七、dlSl九一三五。页)。
     ――从“龙必大”“黄之盛”到“东方强”,不都是“东方不败”的前辈吗?尤其《新石头记》里的“东方强”,更与“东方不败”名实肖似;至于让英、法、德、美这西方四强,都成了臣属“东方”的乖儿孝女,更属想入非非的历史意淫了。
     再往前,这种巫术化的取名方式,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托名西汉史游所编的字书《急就篇》,列举了众多当时流行的人名,其中有“冯汉疆”,一本疆又作强,则 “冯汉疆”也即“冯汉强”,“汉强”与“东方强”显然大同小异;另有“郭破胡”“焦灭胡”,“胡”即当时汉朝的北方强敌匈奴。(按:西汉又有名将“赵破奴”,疑“破奴”之“奴”,亦指匈奴而言,则“赵破奴”的遣词取义,实与“郭破胡”雷同) 在匈奴人铁蹄踏破中原的时代,我们有“破胡”“破奴”;到了白种人枪炮肆虐、车船横行的时代,我们又有“东方强”“东方不败”。中国人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对历史的精神胜利法,也同样源远流长。
     补记
     汉代人取名多寓战胜匈奴之意,除以上数例之外,见于传世文献者有“任破胡”“赵破胡”“吕辟胡”(王应麟《急救篇补注》),见于出土文献者有“丁破胡”“封斫胡”“苏屠胡”“贾胜胡”“张敦胡”“王敦狐(胡)”“廖皮(破)戎”“张却戎”(参刘钊《古文字中的人名资料》,《古文字考释丛稿》,岳麓书社二??五年版);其中名“破胡”者尤其多(参邢义田《汉简、汉印与(急就)人名互证》,《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中华书局二?一一年版)。
     P15-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