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ZD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刘洪仁

ZD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刘洪仁

  • 字数: 39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洪仁
  • 出版日期: 201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337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孔子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语》是其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一部很好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初期。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轲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论语》《孟子》既是中国儒家思想很基本的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名著。两书集中体现了孔、孟先贤的大智慧,是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儒家经典教义的精品之作。    《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被合称为“四书”。    两千多年来,《论语》《孟子》先后影响中国社会、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并被译成英、日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优选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
摘要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道德要怎样,才可以实行王道呢?”
    孟子说:“通过安抚百姓的方法来称王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了。”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乾说,有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大王看到了,便问道:‘把牛牵到哪里去?’回答说:‘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没有罪过却叫它走向杀场。’牵牛的人问:‘那么废除祭钟的仪式吗?’您说:‘那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这回事没有?”
    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心,就可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是因为不忍心啊。”
    宣王说:“是,确实有这样看我的老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没有罪过却叫它走向杀场,所以用羊来替换它啊。”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替换大的牛,哪里知道您的用意呢?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选择什么呢?”
    宣王笑着说:“这真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不是因为吝啬才用羊去替下牛的。老百姓认为我吝惜,也是合乎情理的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当时只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我只是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老先生这么一说,在我的内心有些感动了。这种心情与王道相合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孟子说:“如果有个来向大王报告的人说:‘我的力气能举得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能看得清秋天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那么,大王您同意他的这种说法吗?”
    宣王说:“不同意。”
    (孟子紧接着说:)“如今大王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偏偏不能够施及老百姓,是什么原因呢?一根羽毛拿不起,是因为不愿意用力气拿;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用眼睛看;老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君王不愿意施予恩惠呢。所以大王不实行王道,只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宣王说:“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怎样区别呢?”孟子说:“(要一个人)挟持泰山跳过北海,(他)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他)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就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到。现在大王您不实行王道,不是属于挟持泰山跳过北海那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这一类啊。
    “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卿大夫的封邑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而已。所以推广恩德就能够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么呢,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施及老百姓,偏偏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考虑考虑吧!大王要发动军队,让将士冒着危险,和别的国家结下仇怨,您的心里才觉得痛快吗?”
    宣王说:“不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是想追求我优选的心愿啊。”
    孟子说:“大王的优选心愿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便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身边伺候的人不够在跟前使唤呢?这些,大王的大臣都能够给您提供,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优选心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君临中原各国,安抚四方落后的部族。不过,以您这样的行为,来追求您这样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啊。”
    宣王说:“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呢。爬上树去找鱼,虽然找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这样的行为,来追求这样的愿望,费尽心力去做,后面必定会有灾祸。”
    宣王说:“能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如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那么大王以为哪一国会取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人取胜。”
    孟子说:“可见,小国本来不可以抵挡大国,人口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抵挡人口多的国家,弱国本来不可以抵挡强国。现在四海以内的土地,纵横千里的共有九个,齐国的土地凑合起来只占九分之一。拿九分之一的地方去征服九分之八的地方,这跟邹国人抵挡楚国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为什么不回到那个根本问题上来呢。现在大王如果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站在您的朝廷中,耕田的人都想到您的土地来耕种,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藏在您的街市上,来往旅客都想通行在您的道路上,各国那些想非议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如果这样,谁能抵挡大王呢?”
    齐宣王说:“我头昏脑涨,不能进入到这样的程度了。希望先生开导我的心志,更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它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固定不变的善心,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老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善心。假如没有固定的善心,那么放荡、越轨、邪道、妄为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去惩办他们,这是陷害他们呀。哪里有仁慈的人在位执政却去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对上足以赡养父母,对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督促他们走善良的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
    “现在规定老百姓的产业,对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对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尚且艰难困苦,坏年成更是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呢,哪里还有闲暇时间来学习礼义呢?大王如果要施行仁政,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五亩大的宅地,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都可以穿上丝绸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它们繁殖饲养的时间,七十岁的人都可以经常吃上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耕作的时机,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须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绸穿,有肉吃,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以仁德统下,从来没有过这种事情啊。”
    P159-1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