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 字数: 14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法)西尔万·泰松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4512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神秘的贝加尔湖畔,只有书籍、伏特加与雪茄与他作伴。 任何穿越西伯利亚的人都无法再认为幸福是理所当然。 西尔万·泰松,一个永远不会停止探险步伐的法国人,从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来到杳无人迹的如安魂曲般的西伯利亚森林,独自生活了六个月。那里具备了流放场景的一切元素:广袤的空间,惨白的色调,裹尸布一般的冰雪。 在六个月间,在那个距离*近的村庄得步行五天才能到的地方,在无边无际的大自然中,他过得很幸福。两只狗、一个烧木柴的火炉、一扇朝向湖泊的窗,生命有这些就够了。 未来,寒冷、寂静和孤独的状态将比黄金更加贵重。在人口过剩、气温过热、噪声过大的地球上,森林小屋将是世外桃源。 只要森林深处还有小木屋,那就不会是一无所有。 在西伯利亚森林里,神秘的贝加尔湖畔,只有熊在小木屋的四周出没,本书作者在那里寻找心灵的自由与宁静,陪伴他的只有书籍、伏特加与雪茄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获奖作品 美国《国家地理》*秋季读物 英国《金融时报》年度*好书 当代版《瓦尔登湖》 法国记者隐居森林深处的哲学日记 一举售出24万册,被译成10种语言 泰松至今已出版十多部游记,其影集和随笔也广受好评 泰松的短篇小说曾获得龚古尔奖 热情洋溢,对任何向往隐居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完美的安抚剂。 ——《旧金山纪事报》
内容简介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许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最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时间缩减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作者简介
西尔万·泰松(1972- ),地缘政治专业出身,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欧洲探险行会的会长。19岁那年,泰松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后与好友亚历山大·普森一起骑单车环游世界,写成《骑行地球》。自1997年以来,泰松以步行、骑单车或骑马的方式游历中亚,并与普森合著《迈步云天》。2010年,他在贝加尔湖畔居住六个月,其间所写的日记集结成《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举售出二十四万册,被译成十种语言,获得散文类美第奇文学奖。泰松至今已出版十多部游记,其影集和随笔也广受好评。此外,他写作的短篇小说曾获得龚古尔奖。
目录
二月森林
三月时光
四月湖泊
五月野兽
六月泪水
七月平和
摘要
     正午,我乘着风出发,去拜访邻居沃罗迪亚。这位护林员的据点在叶罗钦岬的突角,在我的小木屋以北十五公里。他和妻子伊莲娜住在一座枞木屋里。他们的领地标志着贝加尔一勒拿保护区的北部边界。五年前,我坐着一辆乌拉尔摩托车的边车在冰上漫游时曾遇见他。我挺喜欢他那头发茂密的扁平脑袋,很高兴再见到他。我仍记得他那双冶金工人的手:能握断人手的两只大巴掌。 在守护我的小木屋的岬角后面,阵风的风向转北了。雪松的树梢迎风摇晃,发出海难者的信号。谁会来拯救树呢? 没料到风越来越猛。我在湖上径直走向叶罗钦,与湖岸保持一到两公里的距离。我缩在为零下四十度气温设计的加拿大鹅外套中,脸上罩着氯丁橡胶保护罩,戴着登山头盔和极地探险手套。我花了二十分钟穿戴,最重要的是别让任何一平方厘米的皮肤暴露在户外空气中。 今天的贝加尔湖患了硬化症。雪片一片片剥落。风用牙齿撕扯着雪,在黑曜岩上四处散落如同虎鲸皮肤上的白斑一样雪白的圆点。随着冰面显露,湖面逐渐变得暗沉。 我的鞋钉紧咬着清漆般的冰面。如果没有鞋钉,风早就把我刮跑了。狂风卷过山峰,冲刷着泰加森林。沃罗迪亚后来告诉我,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一百二十公里。风逼迫着我俯身行走,有时,一阵狂风会使我生生停下脚步。 我盯着嵌在丛林狼皮毛风帽开口处的那一小块镜片。丝丝雪痕在玻璃上蜿蜒,如柳珊瑚一般优雅。在重新冻结起来的裂缝处,冰面呈现出泻湖般的青绿色。随后,紧接着这段热带风情插曲的是如同长条茶色玻璃的水洼。阳光在断裂处洒下蛋白色的流影。冰层吸进了一些气泡。人们犹豫着踏足于这些珍珠色的水母之上。透过我的面罩,这些水中景象波动起伏着。当我闭上眼睛时,它们仍然印刻在视网膜上。 走到第三个钟头时,我冒险迎着风往西面的山峦望了一眼。树木在那里站岗,直到海拔九百米处,山峰拒绝它们为止。峡谷在山坡的褶皱间蜿蜒。四个月后,它们将迎来融化的雪水,倾入盆地。我走到附近时,由于漏斗效应,风越发猛烈。难以想象,竞有作家企图描摹类似地方的美景。 我贪婪地阅读了杰克·伦敦、格雷·奥尔、奥尔多·利奥波德、费尼莫尔·库柏的几乎全部作品以及美国自然文学流派的大量著作,却从未在其中的某一页上感受到我面对湖畔景色时的情绪的十分之一。但我仍将继续读书和写作。 每小时总会出现两三次声响,震动我的思绪。贝加尔湖正在断裂。激浪、喧闹的瀑布、鸟儿啁啾、冰块撞击声都不会惊扰我的睡眠。与之相反,同伴的呼噜或房顶滴落的水声却是我无法忍受的。 不可能不想到那些死者。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沉没在贝加尔湖。溺亡者的灵魂是否回到了湖面?冰层是否构成了阻碍?它能找到那个引向天空的洞吗?这个争议可以交给原教旨主义基督徒讨论。 我用了五小时才抵达叶罗钦。沃罗迪亚拥抱了我,说:“你好啊,邻居。”现在我们总共有七八个人——几个路过的渔民,他、伊莲娜和我——围坐在木桌前,蘸着茶吃饼干。大家谈论着自己的生活,而我已经筋疲力尽。渔民们争论起来,混杂拥挤使他们中了毒,每说一句话都会改口重复,做出种种恶心的粗暴动作。木屋像是监狱。友谊无法在任何情况下幸存,甚至连共同生活都挨不过。 窗户另一边,风继续着它的民谣。雪云像幽灵列车一样间隔规律地飘过。想到那只山雀,我已经开始思乡了。人这么快就会对别的生物产生眷恋,真是疯狂。我心中充满了对这些仍在争斗的野兽的同情。山雀在冰天雪地里守卫着森林,它们不像燕子那样附庸风雅地去埃及越冬。 有那么二十分钟,大家都闭上了嘴。沃罗迪亚望着外面。他在玻璃窗前坐了几个钟头,面孔半明半暗,一侧沐浴在湖面的反光中,另一侧则躲在阴影里。光使他的脸部轮廓带上了英勇士兵的气概。时光对于皮肤的功效就像水对于土地,在流过时划下沟壑。 晚饭是浓汤。我与一个渔民进行了热烈的谈话,他得出的结论是犹太人引领着世界(在法国则是阿拉伯人),斯大林是位真正的领袖,俄罗斯人是不可战胜的(希特勒这个小人就曾撞得头破血流),共产主义是一种出色的制度,海地地震是一颗美国炸弹的冲击波造成的,诺查丹玛斯说得对,“9·11”是美国佬的阴谋,研究古拉格的历史学家都是不爱国的人,法国人都是同性恋。我觉得我会拉长来这里拜访的间隔。P35-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