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乡之子/杨明义

水乡之子/杨明义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杨柳青出版社
  • 作者: 金凯帆
  • 出版日期: 2008-09-01
  • 商品条码: 9787807383505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杨明义的水墨水乡,在理论上作出了独到的解析。用了三条线索作贯穿,明线是创作,辅线是交游,暗线,则是通篇一以贯之的水墨乡怀,线索虽有多条,但编织得却十分光整。那文笔也与画家的水墨韵致相仿佛,有的地方,淋漓尽致,需要用另一块宣纸压一压,然而却也湿透了。
作者简介
金凯帆,1968年9月生,苏州人。原报社记者,现从事苏州地方历史文化修撰工作。
目录
序  梦底依稀水云乡 刘郎 唐诗桥影江南 从杨二林堂到近日楼 瞒着父母报考美校 像像腔腔画图人 中国新进版画家 从“抱石皴”受到启迪 为长江大桥栏杆设计图案 苦亦成乐的干校生活 倡办新中国第一家版画廊 周庄的伯乐 用最真的心从艺交友 在纽约高楼上眺望中国艺术 走进溪岸草堂 国远乡思近 莼鲈之思的境界 平和简静为上 能见大义 北京的日子 风来四面且卧当中 后记 参考书目 人物介绍
摘要
    唐诗桥影江南     俄耳浦斯弹奏着古老的曲子,于是,树木醒来了,而且认识了它,当他在起伏不平的山谷里,弹奏他那动人的乐曲,山野的一切都聚集在他的身旁。 ——欧里庇德斯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    2006年2月的一天,苏州依旧像往年这时候的天气一样晴好,但从寒冷的空气中却还能尝出江南特有的湿冷味道。 杨明义又一次风尘仆仆地从京城回到了他的故乡,那一种特有的湿冷味道让他觉得家乡依旧是那么亲切,此次的江南之行就是要圆他自己心中的“水乡墨梦”一为创作“江南百桥图”而来。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代名词。唐末韦庄一阙《菩萨蛮》道: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疑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这一片温柔的富贵乡,吸引了多愁善感的文人逸士,也正是这些文人逸士,在这里抒怀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造就了江南这片土壤的特殊情怀。 山是温的,水是软的,风是柔的。浓荫相接,遮蔽着伫立了百年、千年的城墙、宝塔。身在苏州,可以听见太湖的波涛,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身在苏州,可以凝眸注视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仿佛随时都可以穿越千年的时空,注视耸立的馆娃宫,听西子的笑声,品味李太白的“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意味。 苏州原本可以张扬,因为它拥有了可以张扬的一切,可是它永远静静伫立在那一片叫江南的土地上,沉静如水,内敛典雅。 在这江南之地,又是“桥”最让那些文人墨客,每每怀念。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学士咏物喻志,托之诗歌,有关桥梁篇章,多有佳作,绮思丽句,声韵铿锵,最能传桥之神,尽桥之态,谐桥之趣,彰桥之功。 “梦里几度到苏州,乌鹊桥红看晚霞”。“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水似棋文交度郭,柳如行障严遮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