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 丁玲散文随笔书信选(2册)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 丁玲散文随笔书信选(2册)

  • 字数: 4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丁玲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2250583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现当代中国文学目前,丁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被鲁迅称为当代中国“专享的无产阶级作家。”,其作品是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的,她的心路历程代表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道路,同时又代表了一代女作家的精神风貌。
内容简介
本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由丁玲研究会副会长罗岗等学者权威选编。收录了丁玲许多不为人所知的一些公开发表过或未发表过的散文、随笔,以及一些私人来往书信等。
作者简介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当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27年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初发表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赞扬。之后创作了《韦护》《一九三〇年春上海》《田家冲》《水》《母亲》等作品,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地位。她于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之后,担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和中共“左联”党团书记。1936年她进入陕北苏区,担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红军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担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率团随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进行宣传,统战工作。1939年她回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在此期间,她发表了《到前线去》《彭德怀速写》《文艺在苏区》《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冀村之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田保霖》《三日杂记》《夜》等作品,反映了红军、苏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生活。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译成多种文字,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全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晚年,她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化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七年间,写了《杜晚香》《牛棚小品》等作品约一百万字。
目录
上册
时代与人物篇
五月
不算情书
到前线去
河西途中
临汾
冀村之夜
孩子们
忆天山
马辉
杨伍城
西安杂谈
秋收的一天
『三八』节有感
风雨中忆萧红
战斗是享受
田保霖
……
下册
摘要
     是一个都市的夜,一个殖民地的夜,一个五月的夜里。 恬静的微风,从海上吹来,踏过荡荡的水面,在江边的大厦上,飘乎着那些旗帜:那些三色旗,那些星旗,那些太阳旗,还和那些大英帝国的旗帜。 这些风,这些淡淡的含着咸性的风,也飘拂在那些酒醉的异国水手的大裤脚上,他们正从酒吧间,舞厅里出来,在静的,柏油路上蹒跚着大步,徜徉的归去。 这些风,这些醉人的微风,也飘拂在一些为香脂涂满了的颊上,那个献媚的娇脸,还鼓起那轻扬的,然而也倦了的舞裙。 这些风,静静的柔风,爬过了一些花园,飘拂着新绿的树叶,飘拂着五月的花朵,又爬过了凉台,蹿到一些淫猥的闺房里,一些脂粉的香,香水的香,肉的香,好些科长,部长,委员,那些官们;好些银行家,轮船公司的总办,纱厂的,丝厂的,其他的一些厂主们,以及一些鸦片吗啡的贩卖者,所有白色的,黄色的资本家,买办们,老板和公子都在这里坦白了他们的丑态,红色的酒杯,放在善于运用算盘的手上了。成天劳瘁于计划剥削和压迫的脑子,又充满了,而倒在滑腻的胸脯上了。 这些风,也吹着码头上的苦力,那些在黄色的电灯下,掮着,推着粮食的袋,煤炭的车,在跳板上,鹅石路上,从船上到堆栈,从堆栈到船上,一趟,两趟,三十趟,四十趟,无休止的走着,手脚麻了,软了,风吹着他们的破衫,吹着滴下的汗点,然而,他们不觉得。 这些风也吹着从四面八方,从湖北安徽,从陕西河南,从大水里逃来的农民们,风打着他们饥饿的肚子,和咽呜着妻儿们的啼声。还有那些被炮火毁去家室的难民,那些因日本兵打来,在战区里失去了归宿的一些贫民,也麇集在一处,在夜的凉风里打抖,虽说这已经是倦人的五月的风。 这些风,轻飘地也吹散着几十处,几百处的从烟筒里喷出的滚滚的浓烟,这些污损了皎皎的星空的浓烟,风带着煤烟的气味,也走到那些振耳的机器轧响的厂房里,整千整万的劳力在这里消耗着,血和着汗,精神和着肉体,呻吟和着绝叫,愤怒和着忍耐,风和着臭气,和着煤烟在这挤紧的人群中,便停住了。 在另外的一些地方,一些地下室里,风走不到这里来,弥漫着使人作呕的油墨气,蓝布的工人衣,也全染污成黑色,在微弱的灯光底下,惯熟的从许多地方,检着那些铅字,挤到一块地方去,全世界的消息都在这里跳蹿着,这些五月里的消息,这些惊人的消息呀!这里用大号字排着的有: 东北义勇军的发展,这些义勇军都是真真从民众里面,工人们,农人们组织成的,他们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不服从政府的不抵抗,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劳苦大众的利益而组织在一块,用革命的战争在回覆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一天天的加多,四方崛起。不仅在东北,这些义勇军,民众的军队,是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的。而在好些地方,那些终年穿着破乱的军服的兵士,不准他们打帝国主义,只用来做军阀混战的炮灰的兵士,都从愤怒里站起来,背起了枪枝,打死了长官,成千的叛变了。 这里也排着有杀人的消息:南京枪毙了二十五个,湖南也抓去了一百多,杀了一些,丢在牢里一些。河北有示威,也抓去了一些,杀了,又丢在牢里了。广州有同样的消息,湖北安徽也同样的写着,上海每天都戒着严,马路上四处布防着武装的警察,外国巡捕,和便衣包探,四处街口都有搜查的埋伏着,女人们走过,只穿着夹袍的,也要被摸遍全身,然而传单还是发出了,示威的事还是常常遇到,于是又抓了,杀了些,也丢在牢里一些。 这里还排着各省会乡村的消息,几十万,几百万的被水毁完了一切的灾民,流离在四方,饿着,冻着,用农民特有的强硬的肌肉和忍耐,挨过了冬天,然而还是无希望,又聚在一块,要求赈谷,那些早就募集了来而没有发下的,要求着工作,无论什么苦的工都可以做,他们不愿意摊着四肢不劳动。然而要求没有人理,还派来了弹压的队伍,于是他们也蜂起了。还有那些厂里的工人,矿区里的工人,也都为了过苛的待遇,而打了工头,而罢下工了。 还有的消息,安慰着一切有产者的,是剿“匪”总司令已经又到了南昌去,好多新式的飞机,新式的大炮和机关枪,也都跟着运去了,因为那里好些地方的农民,灾民,都和“共匪”打成了一片,造成一种非常大的对统治者的威胁,所以第四次的“围剿”又成为很切迫的事了。不仅是这样,而且从五月起,政府已准定每月增加两百万元,做“剿匪”的军用,虽说所有的兵士是已经有七八个月没有发饷了,虽说有几十万的失业工人,千万的灾民,然而这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要保护的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是资产阶级的利益。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