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性的追寻 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

现代性的追寻 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

  • 字数: 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张枣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5761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个语言俭省的诗人“跨界”写起学术专著——还有什么比这更奢侈的呢?张枣板起面孔一本正经谈诗歌史,你依然能瞥见背后一以贯之的诗学光芒闪现,和不经意扮起的鬼脸。★一部不一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发展脉络、代际划分,对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后朦胧诗”等的精彩解读,你不一定认同,但其识见会让你认同这是一个真正内行诗人的看法。★一个供我们反观张枣诗学理念的文本。诗歌现代性、现实与言说之难、“元诗”……当张枣从这些经验构筑自己的新诗史逻辑,我们其实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本人诗歌的那些纹理。★译笔准确流畅,深得张枣中文神髓。
内容简介
诗人张枣至今还有一部著作一直未出版,就是这部《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它是张枣留学德国的博士毕业论文,近由学者亚思明翻译而来。张枣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从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看,这部专著多少会有些“偏颇”,但它的光芒恰恰在这种“偏颇”里。张枣对高度提炼的诗人(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作品的评析解读,精妙见解层出不穷,显示诗人对审美现代性的卓异洞察,既拓宽我们对张枣诗学认识的边界,也为常规文学史补充一种视角。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发展与持续(1919—1949)
第一节诗人流派的惯常划分
第二节我们的新视角:四代诗人
第三节“新月派”:浪漫的象征主义者
第四节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
第五节冯至与“九叶派”诗人
「第二章」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
第一节“怎么写”
第二节“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第三节“我自念:这是病叶呵!”
第四节“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第六节“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第七节“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第三章」
闻一多:介于纯诗与爱国之间
——将精神追求的进退维谷作为抒情主题
第一节“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第二节美与爱
第三节闻一多作为现代恶魔诗人
第四节“人类同情”与爱国
第五节富有创造力的不相容性
第六节奇迹,唯有语言才能召唤
「第四章」
梁宗岱与象征主义诗学
第一节梁宗岱和瓦雷里
第二节梁宗岱关于瓦雷里诗学的诠释
第三节象征主义、传统和“宇宙意识”
第四节陶渊明、波德莱尔和象征
第五节梁宗岱诗学的影响
「第五章」
传统与实验:卞之琳和冯至的客观化技巧
第一节特别主体性的背离
第二节传统与“历史的意识”
第三节“水”作为客观化的宇宙意象
「第六章」
从地下文学到“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现代主义诗歌复兴
第一节“假大空”诗学
第二节另类的诗学
第三节黄翔与郭路生:两个永远的局外人
第四节重估价值判断的诗学
「第七章」
北岛与“词的流亡”
第一节可疑之处:写作危机与“朦胧诗”的再出发
第二节“抒情我”作为语言风景的探寻者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诗的语言”
第四节“词的流亡”作为去政治化的、文学内在的对现代性的追寻
第五节陌生化的另一个“我”
第六节流亡在途作为写作的隐喻
第七节打开内部空间的钥匙
「第八章」
“后朦胧诗”
第一节南方的太阳和“后朦胧派”身份
第二节日常的太阳:诗人间的一场批判性的互文对话
第三节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第四节“来敞开领域,朋友”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