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HWW分析法的傅里叶变换解析(刘里鹏)

基于HWW分析法的傅里叶变换解析(刘里鹏)

  • 字数: 1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里鹏
  • 出版日期: 200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09587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5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傅里叶变换这一知识点往往让学习者感觉头疼,觉得它抽象难懂。本书阐述与传统思维和教育的“WWH分析法”接近相反的“HWW分析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傅里叶变换进行详细地全新解析。本书试图弥补相关教材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适合具有一般高等数学基础的学生和老师参考。此外,本书中提到的学习和教育方法可以供相关教育人士参考。
目录
    上篇
第1章  引言:我们一直在倒着走?!
  1.1  老路?套路?死路?
  1.2  新路?正路?活路?
  拓展阅读  未来可以预测吗?
    中篇
第2章  引例:问题的提出
  2.1  从“PS高手”到“PS全才”
  2.2  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对话”
  2.3  从“同素异形”到“同分异构”
  2.4  从“火眼金晴”到“真假美猴王”
  2.5  从“微分积分”到“加减乘除”
  拓展阅读  没有共振,世界能存在吗?
第3章  优选胆的设想
  3.1  怎么办?
  3.2  为什么?
  3.3  是什么?
  拓展阅读  分形产生世界,变换创造文明(上)
第4章  很优美的变换
  4.1  怎么办?
  4.2  为什么?
  4.3  是什么?
  拓展阅读  分形产生世界,变换创造文明(下)
第5章  最完美的结合
  5.1  怎么办?
  5.2  为什么?
  5.3  是什么?
  拓展阅读  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上)
第6章  最巧妙的加速
  6.1  怎么办?
  6.2  为什么?
  6.3  是什么?
  拓展阅读  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中)
第7章  最广泛的应用
  7.1  为什么?
  7.2  应用一瞥:测频
  7.3  应用一瞥:测响应
  7.4  更多的应用期待你的发现
  拓展阅读  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下)
    下篇
第8章  随想:敢问路在何方
  8.1  学科哲学的抛砖引玉
  8.2  “百科全图”的引玉抛砖
  8.3  敢问路在何方
  拓展阅读  傅里叶变换的局限性和小波变换
  附录1  一级学科分类草图
  附录2  常见函数的变换性质
  附录3  本书中使用计算机软件的部分源程序及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1.1  老路?套路?死路?
    记得高一政治课学的是政治经济学,当时笔者的老师总是按照"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办(How)"这三大块来安排教学。每节课首先介绍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商品","什么是通货膨胀",等等;然后再分析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律,比如"什么是价值规律","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情况怎么影响该国的利率",等等;很后提出经济学中尤其是高考中常见的问题,接着运用刚才讲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姑且把这种分析方法称为"WWH分析法"。
    这大概就是笔者靠前次系统接触"WWH分析法"的课堂经历,也是笔者开始意识到这一方法的巧妙和作用之大。确实,这样讲解知识和分析问题会让你的思路比较清晰,就像盖房子一样,一层一层地铺垫很后"封顶"。读者可以随便问一个问题,笔者敢肯定这个问题逃不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范畴。而在回答一些比较模糊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弄清这个问题具体是属于其中的哪一个。
    让笔者感到吃惊的是,在接下来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是用"WWH分析法"来安排自己的课堂,基本上所有的教材和资料的作者都是用这一方
    法来梳理结构和内容的。比如本书要讲述的傅里叶变换,基本上所有的教材包括国外很有名的教材,在讲解它时都是运用"WWH分析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