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胡文彬点评红楼梦

胡文彬点评红楼梦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胡文彬
  • 出版日期: 2006-11-01
  • 商品条码: 9787802141742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林黛玉之死使贾宝玉由情悟走向了“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质变而“顿悟”。这种悟是植根于18世纪“没有自由意志”的文化土壤之中,悟的结局也只能是“悬崖撒手”。因为贾宝玉失去了专享的知已、专享的希望,“一贫如洗”。他无路可走,只好、也只能回到大荒山无无稽崖青埂峰去――回归大自然。 《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行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 更有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博学硕儒以大宗师身份对《红楼梦》予以点评,进而以专著行世,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观点以今日来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见、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仍然值得借鉴、发扬。
目录
《红楼梦》与中国家族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园林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戏曲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服饰文化 态能生辉――《红楼梦》人物情态透视 今古未见之人――贾宝玉之“痴”与“悟” 情心妍态几千般――林黛玉之“哭”与“笑” 外冷内热雨样情――薛宝钗之“识”与“时” 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之“憨”与“豪”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王熙凤之“威”与“庾” 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元春“三哭” 生于末运偏消――探春之“敏”与“怒” 画梁春尽落香尘――秦可卿“病” 堪叹古今情不尽――妙玉之“洁”与“空” 寿夭多因毁谤生――晴霁之“死” 参透情天证佛天――鸳鸯这“忠” 一部群为人知的清代抄本《红楼梦》――试魁手抄《红楼梦诗词选。的特别报告 走向世界的《红楼梦》――《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与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