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文化名宿访谈录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曹正文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条码: 978754581698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3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曹正文在独立执编“读书乐”时,正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名人,如施蛰存、夏衍、冰心、章克标、赵家璧、徐铸成、王元化、罗竹风、徐中玉、秦牧、蒋星煜先生……都还健在,曹正文亲自上门,请这些文化名宿谈自己读书经验与当年从事文化活动的经历,我看,米舒编报,他很注意文化传承,他尊老敬老,在编版之余,常常去这些文化老人家中聆听教诲,日积月累,获得了不少文化名宿的口述历史。今天,曹正文将这些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访谈录,对读者了解当年历史,学习这些文化名宿读书、写作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广大读者是有启发的。《文化名宿访谈录》这本访谈录只是曹正文当年编“读书乐”的副产品,但它带给读者同样有益智与启迪作用。
作者简介
曹正文,笔名米舒,《新民晚报》不错编辑。江苏苏州人,上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先后当过工人、教师,经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曾任上海九三学社3届、4届、5届常委,上海市政协第9届、0届、1届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与同济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兼职教授。推理小说《紫色的诱惑》获中国侦探小说(1950-1992)很好小说奖。1993年获上海市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1997年11月应瑞典外交部邀请出席第91届诺贝尔奖颁奖仪式。2004年担任央视《笑傲江湖》电视剧的文学顾问。2006年、2008年两次被聘为《新民晚报》资深编辑。
目录
序言 赵启正
“补白大王”郑逸梅谈民国掌故
与章克标交往二三事
冰心谈文学创作与她的“小读者”
夏衍谈《武训传》事件
唐圭璋说《全宋词》
向施蛰存约稿琐记
徐铸成谈“报海旧闻”
赵家璧谈主编《新文学大系》
秦瘦鸥说《秋海棠》
罗竹风讲:编辑应是杂家
书痴冯亦代印象记
徐中玉谈中国文论研究
冯英老教我当报人
金性尧说《唐诗三百首新注》
认识民国作家无名氏
徐兴业谈“宝庆路3号”
秦牧谈“文人贵正直”
曾彦修讲“移山风波”
王元化谈读书与独立思考
柏杨谈“以史为鉴”
蒋星煜的文史癖与历史小说成就
魏绍昌讲“鸳鸯蝴蝶派”
红学家冯其庸说“金学”
秦孝仪谈中国故宫文物收藏
范伯群致力填平雅俗鸿沟
章培恒评点《李自成》
附录:为我写序的文化人
后记
摘要
“补白大王”郑逸梅谈民国掌故
一、“旧闻记者”的报坛之路
对于民国报人与刊物的兴趣,始于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去卢湾区图书馆(原名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现名黄浦区明复图书馆)劳动,当时在书库内擦灰尘与拖地板。我因自幼迷恋读书,劳动间意外发现几十个大书架上竟然放着泛黄的上千册民国书刊,顿时如获至宝,兴奋无比。我在休息时便偷偷翻阅,浏览了民国时期的不少杂志,如《良友》《万象》《新月》《紫罗兰》《侦探世界》……后来卢湾区图书馆组织书评小组,我被推选为负责人,再次有机会进入书库而流连忘返,得以阅读大量民国时期的书刊,从中知道了张恨水、邵飘萍、包天笑、严独鹤、陆澹安、秦瘦鸥、顾明道、范烟桥、郑逸梅等人的大名。
1986年,《新民晚报》扩版,我开始单独执编“读书乐”专刊,便仿效邹韬奋先生办报风格,设一“名家谈读书”栏目,自己则以“米舒”为笔名开设“书友茶座”,在报上每周答读者问。请名家谈读书经验,我决定先从年龄大的名家开始,我选的个约稿对象,便是当时已91岁的上海文史馆馆员郑逸梅先生。
郑逸梅先生的寓所在普陀区长寿路的一条旧式里弄内,我叩开门后,见老人站在书斋前表示欢迎。郑逸梅的书斋名“纸帐铜瓶室”,其斋名与其名字暗合,因为古人咏梅诗中颇多涉及“铜瓶”、“纸帐”二字。一间朝北的亭子间,约有12个平方米,四壁都是书橱,橱中还放了不少线装书。郑老请我坐下后,他的家人又送上了茶。我仔细端详郑老,他脸形稍长,头发灰白,白多于灰,人中很长,目光慈祥。他生就一对大耳,下巴也很长,属于古人说的“长寿之相”。
我先不讲约稿事,首先告诉郑老,《新民晚报》老报人谈编报时常讲到民国报人的办报经验,冯英子先生曾说郑老在当时有两个雅号“旧闻记者”与“补白大王”,郑逸梅老人听了,微微一笑,说:“我和贵报的冯英子是老朋友了。”
我们的话题,便从郑逸梅年轻时喜爱读书与如何走上报坛之路谈起。
郑逸梅生于1895年,他与我同乡,都是苏州人。据郑老说,他原姓鞠,出生在上海江湾,后来依苏州外祖父姓,改姓郑,原名郑际云。他5岁人私塾,10岁进了上海敦仁学堂,14岁在苏州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读书,17岁考入江苏省立第二中学。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说,“我17岁后即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因自幼喜欢读文学历史的缘故。”
郑逸梅这个名字是他自取的,原因是他从小特别喜欢梅花,他说:“我当时购买的本书是《吴梅村词》,我也不知道吴梅村是个人名,因为书名中有梅,就断定是好书,买下了。我记得当时在苏州省立第二中学读书。当时我家经济不宽裕,实在买不起书,那时读书考试,获得好成绩,学校就发购书券,我因为屡次考试名列前茅,就用购书券买书,除了《吴梅村词》,我还买过王蕴章主编的《小说月报》。”
郑逸梅改名以后,出了本书,他的处女作叫《梅瓣》。后来郑逸梅取书斋名,他说:“用梅花取斋名,未免太俗太露,我就取了个‘纸帐铜瓶室’,瓶内可放梅花,喻为暗藏春色。”
我问:“听说您的名字,有一首对联?”
郑逸梅笑一笑说:“这是南社诗人高吹万送我的:人澹如菊,品逸于梅。”他又补充了一句:“这两句诗,我后来一直当座右铭,亦是我平生之所好。”
郑逸梅32岁进入上海影戏公司,先担任编字幕的撰稿工作,后来郑逸梅先后写了《国色天香》《新婚的前夜》《糖美人》等剧本,还与姚苏凤合编了《杨贵妃特刊》。并在1930年参加了南社,南社的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与陈去病。1920年郑逸梅先生开始步入编辑工作,他编过《游戏新报》、《消闲月刊》、《联益之友》、《华光半月刊》《金钢钻报》等报刊,后来又当了中孚书局的编辑。
据郑逸梅说,他因为在上海影戏公司工作过,他在1935年还担任过《明星日报》第四版“锦绣谷”的主编,这个副刊刊登的都是散文小品札记,郑逸梅请范烟桥写《文徵明佚事》,陶冷月写《与江小鹣论画》,金东雷写《与赛金花谈话》……他自己则开了一个“清言霏玉”的小专栏,每天写一篇短文作补白。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