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意蕴与近代转型

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意蕴与近代转型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王志林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632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徐复观先生言:“任何的创造,都要扶着历史的线索去走”。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实际首先要回答“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就几千年来孕育生成的中国传统法解释学而言,“是什么”的问题还并未得到圆满的回答。面对法治仍处于建设期,法学远未成熟的局面,回望历史或许有助于把握前行的方向。《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意蕴与近代转型/中国书籍·新知文丛》以中国传统法律解释为研究主题,希望通过对选定律学文本的深入解读,来就中国传统法解释学进行一番“呈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传统法律解释学的知识形态、解释方法与技术的规律、解释者所秉持的原则与精神,以及在法律转型期的作用影响等学理问题。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
一、主题阐释
二、路径选择
三、视域构成
四、问题意识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解释的流变与成熟
第一节 历史根基:传统律学发展源流
第二节 学术支撑:清代朴学对注释律学的影响
第三节 成熟表现:注释流派与注释著作勃兴
第二章 清代典型法律解释文本的体式与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典解释学体式简述
第二节 随文注释:《大清律辑注》的奠基之功
一、文本概观
二、律注
三、例注
第三节 专题考证:《读律佩觿》的一枝独秀
一、文本概观
二、关键词考证
三、要点考证
四、统计归纳考证
第四节 律例考证:《大清律例通考》和《读例存疑》的一脉相承
一、文本概观
二、考证内容的类型
三、考证方法
第五节 裁判解释:《驳案新编》的生动反映
一、文本概观
二、律例解释的存在形式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律解释学的技术智慧与精神意蕴
第一节 解辞、疏义和论理的三位一体
一、以辞通理的解释路径
二、注释方法和注释宗旨的融合
第二节 考镜源流的历史情结
一、对律例历史沿革的不懈考究
二、经学引证:另一种历史的关怀
第三节 广征博引的比较意识
一、概念(语词)之间的比较互证
二、律例条文之间的比较互证
三、律学著作之间的引述考证
第四节 良治关照下的实用理性
一、“法为治之具”与“仁为治之旨”
二、律例解释的儒家宗旨
第五节 法典尊崇与技术批评的兼容并存
一、法典尊崇:权威型解释的体现
二、技术批评:理性的谨慎表达
第四章 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近代转型:以沈家本为中心
第一节 法律术语的创造性解释
一、法律术语翻译引进中的选择
二、中西类比以求通识
第二节 律学家向法学家的转型
一、法律改革的契机
二、律学家与法学家两种品格的共融
第三节 由传统律学看西方法学:曾经的一种立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